角色体验游戏的实践与思考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10期   作者:林文玲
[导读] 本文基于对我园角色体验游戏的实践与观察,发现我园角色体验游戏存在教师专业性不足,游戏与主题活动脱节,游戏的评价机制不够科学等问题
        林文玲
        福建省平潭中楼乡中心幼儿园
        摘要:本文基于对我园角色体验游戏的实践与观察,发现我园角色体验游戏存在教师专业性不足,游戏与主题活动脱节,游戏的评价机制不够科学等问题,建议幼儿园老师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游戏观,让角色体验游戏走进幼儿园主题活动,充分改善及发挥角色体验游戏的评价功能,从而提高幼儿园角色体验游戏的有效性。
关键词:角色体验游戏;幼儿生活;主题活动;观察;评价

        一、角色体验游戏的概念及其的意义
        角色体验游戏是强调以幼儿为主体,从儿童的视角、幼儿的生活出发,注重其在操作和体验中获得经验和提升的角色游戏。目的是为了使角色游戏真正回归幼儿生活世界,让幼儿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在不断推进的角色体验游戏过程中,获得丰富的社会生活经验,同时让教育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发挥幼儿的主动性,使其成为一个会生活、会学习、会做事、会做人的社会人。
        二、我园开展角色体验游戏的现状
        1.教师在角色游戏中的角色定位。在角色游戏的师幼互动中,传统教师的角色定位更多的是“组织、指导者、决策者”的角色。游戏情境是教师创设的、游戏内容是教师制定的、游戏评价是教师主导的,教师缺乏正确的游戏观和儿童观。
        2部分角色游戏不是基于幼儿生活经验开展的。比如选择在乡村幼儿园开展角色游戏《沃尔玛超市》就不符合幼儿生活实际;有的角色游戏与幼儿园主题活动脱节,仅仅通过一个月四次的活动结束一个角主题,忽略这个游戏中涉及的其他领域的渗透教育,缺乏对这个角色生活经验的深入挖掘,对角色的理解和表现仅仅停留在表面。
        3.游戏观察和评价比较片面。常见的角色游戏评价要么是以批评为主:老师发现这次角色游戏中有两个小朋友在争抢老板的工作牌,你们说这么做对吗;要么简单收场:你今天玩得开心吗?你在游戏中遇到了什么问题,你是怎么解决的?
        三、实践与思考
        (一)增强专业力量
        1.角色体验游戏应当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教师需要明白游戏是一个渐进改变的过程,不能急于通过一次游戏解决所有的问题。角色体验的终极目标不是简单的关注儿童一时的行为,而是关注个体人格的发展,关注儿童生活过程中的幸福体验。对于学前阶段的儿童来说,准备游戏前、游戏中和游戏后的实际体验和亲身感知更为重要。
        2.通过阅读相关书籍自学和线上线下的方式进行角色游戏理论方面的个人学习和集体培训。首先,教师阅读有关如何进行角色游戏及如何有效进行游戏观察的专业书籍。线下,我们邀请当地的专家进行有针对性的讲座和面对面的解答;线上,我们组织全园教师进行为期一年的《游戏课程》线上学习,推进教师对游戏理论与实践的深入了解。
        3.实践研讨。班级实施、年段研讨、园部教研、个人反思等多种形式深入生活化角色体验游戏。

首先,课题实验班在学期初立足于幼儿生活、结合《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经过师幼共同商讨,制定角色体验活动主题、目标及主题网络图;在学期中,注重尊重幼儿独特的学习方式,尽量为儿童营造宽松的游戏氛围,鼓励其在过程中感受体验,在反复操作中获得经验的提升;利用每周一次的年段教研和每月两次的课题组教研,集结年段和园部的集体智慧,实验班提出问题,大家聚焦问题进行思想碰撞、共同反思、总结提炼推动角色体验游戏向纵向、横向发展。最后,实验班在学期末对整个实践的过程进行个人反思和成果展示。
        (二)让角色体验游戏走进幼儿园主题活动
        首先,班级老师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制定角色体验主题活动的方向,根据幼儿的兴趣方向选取有教育价值的内容并根据游戏的深入调整活动内容。如小班上学期的角色主题活动《小小的我》正是让幼儿通过与幼儿园的互动:我上幼儿园——我爱幼儿园——我学到的本领——我长大了,适时地开展有针对性的集中教学活动,另外通过生活活动、区域活动、自理能力比赛、家园配合等多种形式让幼儿在具体的生活经历和游戏中感知、体验自己的成长。
        其次,立足幼儿生活开展角色体验主题活动,鼓励他们在满足兴趣和需要的生活活动、游戏活动中获得各种经验,形成多方面的发展。如中班上学期的角色体验主题活动:《我是小厨师》,侧重点在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在生活坊的学习过程和动手操作中,体验妈妈的艰辛,学会在日常生活中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增强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成就感。
        最后,在开展角色体验游戏的过程中争取家园家园配合同样重要。如在大班上学期角色体验主题活动《买卖小能手》中,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认识钱币,制作“我是买卖小能手”调查问卷;带孩子走进超市,体验10块钱能买什么;与孩子共同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小地摊主”,一起吆喝卖货,一起计算最后所得公益基金等,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不仅让孩子们增进对生活的体验与认识,也能促进家长和孩子的情感交流与互动。幼儿园还可以开设开设角色体验游戏公开课,引导长学会观察孩子的游戏进而理解孩子独特的学习方式。
        (三)充分改善及发挥游戏的观察和评价功能
        当你看着你们班的孩子在参与角色游戏时时,你可能注意到一个孩子很难坚持一段时间扮演一种角色。第二个孩子可能展现出的一些生活经验的语言,比如:这是有规则的,买书要给钱。多少钱?15块钱,可以现金或者刷卡。那刷卡吧。你可能注意第三个孩子他想进入一个区域参加游戏,运用的语言、等待、帮忙收拾等多种形式。为了获得对儿童角色体验游戏的真实理解,教师需要系统的观察,充分改善及发挥游戏的评价功能。使用“游戏检核表”能更好的帮助教师观察游戏,计划适宜游戏目标。运用这一游戏检核表,教师不仅可以有效观察儿童,而且还能针对观察评估的结果为班级的幼儿撰写游戏目标、制定游戏计划。
        当幼儿自发生成了有价值的游戏活动,却因能力有限无法开展时,教师可利用游戏评价展开交流,帮助幼儿梳理相关的知识经验,引导他们新游戏和新经验的建构。在角色体验游戏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关注游戏的生成,善于捕捉游戏中的教育契机,鼓励幼儿把游戏中的过程体验、有创意的想法和做法表达出来,通过讨论、交流、评价,分析幼儿的行为水平,适时调整预设,寻求游戏不断深入和延伸的契机。教师还应注重幼儿的自我概念,自我评价的发展,引导孩子形成积极正确的评价方式,言语说服是影响自我效能信息来源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学前儿童游戏》  邱学青  江苏教育出版社
[2]《游戏从理论到实践》  桑德拉.海德曼、迪波拉.休伊特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网站.让角色游戏走进每个区角.
http://www.baby611.com/jiaoan/yjzl/jslw/201310/06117156_2.html
注:本文为平潭综合实验区基础教育教学研究立项课题
《立足于幼儿生活的角色体验游戏的实践研究》(pt202025 )的研究成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