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敦喜
福建南安市翔云中学 362306
摘要:伴随着初中课程的改革,道德与法治课堂应落实树德立人的教学观念,以此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与法治观念。学生在课堂上系统的学习,可建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核心素养的养成对学生未来学习以及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教师应重视对学生的积极引导,综合上述,本文总结三点策略,分析如何在核心素养理念下进行道德与法治的教学。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教学;道德法治;
引言
根据教学经验分析,道德与法治的教材结合了大量的法治素材以及生活中的道德元素,由此可见学生学习该课程可提升自身法律意识以及道德素养,同时教师通过课堂教学,还可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现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应进行相应的调整。教师立足于核心素养整体教育大环境,课堂上重视生活素材的教育价值,学生通过生活素材找到共鸣点,可有效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意识。
一、优化教学设计
伴随着初中课堂的相应改革,教师应相应调整道德与法治的整体教学设计,在以往的课堂上,普遍存在理论大于能力培养的教学弊端,此种教学弊端不利于学生价值观念的提升,长期对学生进行道德观念以及法治意识的理论传输,不利于学生对该课程产生兴趣,尤其是正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更应该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观念的正确引导。通过上述文字可看出,优化教学设计,围绕初中生身心特点完成教学任务,运用不同教学活动渗透核心素养价值观念,更符合现阶段的学生需求。
例如,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青春时光》单元学习时,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在以往的教学方案基础上有序调整教学设计。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过程应先明确本课教学目标,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可分为三点,首先是通过本单元学习学生应提高约束意识,学生处在青春期并不意味肆意放纵,其次是通过课堂学习意识到行已有耻、止于至善的内涵,并提升学生自身的核心素养观念,最后是通过青春有光的学习端正学生品行,并让学生建立起民族荣辱观念。教师在进行青春时光课堂设计过程,还应明确行已有耻、止于至善是本单元的教学的重点以及难点,运用不同教学活动或课堂游戏,帮助学生提高对于行已有耻、止于至善的认识。
二、立足生活进行教学
教材内的知识对于学生属于被动学习,尤其是对于思想意识、价值观念、核心素养等人生价值观念或法治的约束,对于初中生而言更为抽象。将教材内的知识点,找到与生活素材的契合点,通过生活实例活生活素材让学生产生共鸣,可优化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质量。深刻研究核心素养下的教学重点,在课堂上培养学生至善、知耻、法治等真确价值观念是重点,反向考虑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以及法治意识也是重要的生活品质,所以教师在生活中找到素材,立足于生活,让学生深刻领会教材内不同模块的内涵,最终提升自身至善、知耻、法治等核心素养。
例如,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法律在我们身边》一课学习时,为结合教学重点,教师应立足生活中的不能引起学生重视的小事件,让学生建立法律意识,帮助学生树立准确的价值观念。根据教学经验,部分同学受网络大环境影响,对于扰乱治安、违法停车并未建立起正确的认识,通过该课学习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核心素养价值观念。在生活中找素材,教师可围绕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视频查找,以二零二零年新冠肺炎防疫过程为例,我国经历一次全国范围内的疫情爆发,各相关部门积极采取防疫手段面对疫情,但部分人们群众在疫情防控期间,不遵守疫情防控规则,对疫情防控志愿者大打出手,或不配合疫情检查试图违规逃离防疫卡点。对于此社会问题教师应在课堂上为学生讲解,此现象就发生在我们生活当中,通过上述违法问题的处罚,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同时教师在为学生讲解生活与法律的同时,以不配合防疫工作的群众为例,让学生认识到大局观念以及社会意识的重要性。
三、注重意识的养成
根据教学经验总结,初中生正处在青春期阶段,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堂应重视培养学生理性意识,正确的价值观念养成过程理性意识与客观评价尤为重要,尤其是现阶段网络大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学生受年龄限制还不能有清晰且明确的问题把握能力,教师应重视学生更理性意识的培养,最终帮助学生树立起行已有耻、止于至善等重要的核心素养观念。在此过程中教师可在课堂运用不同课堂活动强化意识,积极有效的教学活动可丰富课堂氛围,同时还可强化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
例如,部编版八年级《做负责人的人》一课学习时,立足于核心素养以及思想意识进行该课的讲解,教师可先利用PPT为学生播放时事热点课件,让学生理性认识到责任与角色的关联,以及未来生活中,自身应承担起怎样的社会责任,如何才能成为意义更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学生。课件展示过程,以港珠澳大桥建设为例,林明总工程师为如期按成大桥竣工,曾在设计过程连续工作96个小时,最终通过全体工作人员长达9年的艰苦作业,最终如期完成港珠澳大桥的修建工作,以此同时林明总工程被评为感动交通十大年度人物,此项荣誉背后同时也包含着一线工作人员以及其他基层人员的辛勤汗水。通过此案例让学生意识到角色与责任的联系,身处于怎样的角色中应该担负起自身职责,学生亦应如此,初中生担负着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工作,责任与意识、责任与角色均应该是本课学习的重点。让学生深刻认识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意义。
四、结束语
帮助学生有效完成道德与法治的学习,教师应立足于课程改革以及核心素养的教育视角下,运用不同教学策略丰富课堂内容,但应始终围绕核心素养价值观念进行授课。该课程是学生最有效且可直接接触社会法治、行为准则、道德意识的课程,教师应认真做好每一课的教学设计,以此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与法治观念。学生在课堂上系统的学习,可建立起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做新时代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核心素养的养成对学生未来学习以及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教师应重视对学生的积极引导。
参考文献:
[1]刘爱.核心素养观念下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J].第二课堂(D),2020(11):70-71.
[2]王洁梅.核心素养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工作现状及优化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0(93):103-104.
[3]柴厚伟.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优化设计[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0(06):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