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中学开展天文教育的实践与思考——以广东省遂溪一中为例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10期   作者:陈秋跃1 黄卓敏2 韦前2
[导读] 本文以广东省遂溪一中为例,探讨了县域中学开展天文教育活动的必要性,介绍了遂溪一中开展天文教育的实践途径,并对县域中学开展天文教育活动面临的困境进行了思考以及对县域中学开展天文教育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陈秋跃1  黄卓敏2  韦前2
        1.广东省遂溪县教育局教研室,广东 遂溪;2.广东省遂溪县第一中学,广东 遂溪
        摘 要 本文以广东省遂溪一中为例,探讨了县域中学开展天文教育活动的必要性,介绍了遂溪一中开展天文教育的实践途径,并对县域中学开展天文教育活动面临的困境进行了思考以及对县域中学开展天文教育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关 键 词  县域中学 天文教育  实践  思考
一、县域中学开展天文教育的必要性
1.为国家培养天文科学领域人才的要求
        近几年我国在航空航天领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国家加大对天文科学领域人才的培养,探究宇宙太空一直是人类共同的愿景,也引起中学生对于未知世界的极大兴趣。中学开展天文教育,不仅需要对学生进行天文科普,而且担负着发现天文爱好者并对其进行早期培养的重担,应按照天文学的学科分支,引导有志于此的学生在相关领域进行一定深度的学习[1],为国家培养天文科学领域的生力军。
        2.国家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把“地理实践力”列为地理学科四大核心素养之一。天文观测是提升学生地理实践力的重要途径。另外,新的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中规定,在地理学科中开设一门选修课程《天文学基础》。新课标要求,在《天文学基础》课程实施时,要组织学生观测星空,指导学生阅读星图;组织阅读、辩论、撰写天文学小论文等活动,让学生表达对天体形成、宇宙演化的看法;让学生学会使用天文望远镜,掌握天象拍摄的基本方法;制作简单的天文模型,如月相变化模型等[2]。
        发达地区由于资金充足,教育资源优越,很多学校早已开设天文校本课程,拥有专业的天文设备,组织大量的学生参加天文竞赛,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天文素养,而像遂溪一中这类位于欠发达地区的县域中学,其学生依然停留在课本里关于宇宙的文字描述,很多学生仅仅对天文感兴趣,但天文知识缺乏,更不会使用天文工具进行观测。
        所以,在县域中学开展天文教育,既可以激发学生天文探索的兴趣,帮助学生建构简单、系统的天文知识,掌握借助工具观测天体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精神、合作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力等素养;还可以培养学生探究宇宙的兴趣,形成正确的宇宙观;更重要的是符合国家的新课改要求,让学生能更自如地应对新高考。
        二.遂溪一中开展天文教育的实践探索
        1.成立天文社团,激发学生兴趣
        天文社团是学校开展天文教育活动的组织机构,是学校天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天文课程开设、学生活动组织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开展校园天文教育活动,遂溪一中于2015年11月成立了北斗天文社,其宗旨是培养学生天文兴趣,丰富校园社团生活,普及天文及课外知识,提高同学们的科学素养。成立之初就制定了社团章程,机构成员组成和职能分工,活动规划等。每年都面向高一、初一新生招收新成员。天文社团的成立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的兴趣,为校园天文教育活动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活动开展有计划,形式丰富有成效
        天文社成立之初就吸引广大师生的关注,因此天文社制定了具体可行的活动计划,设置了形式丰富的活动内容(如下表),并制定好活动记录表,成员每次活动都必须进行记录。社团成员参与率高,活动举办有成效。
                        遂溪一中北斗天文社天文教育活动安排表

        天文讲座(授课)是最主要的活动方式,其中天文学知识和天文观测方法的授课内容主要来自遂溪一中校本教材《天文理论基础》,教材包括了“天球和天球坐标系”、“四季星空”、“月相与历法”等八章内容,每章后面还配有一些练习题,供学生强化训练;该校本教材由天文社成员及指导老师通过查找各种天文教科书、利用网络等资源编写而成;还给学生推荐了如《通俗天文学》等通俗读物,供学生课后自己学习。
        3.抓住天文事件时机,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社团成员通过网络新闻密切关注天文大事件,利用有利的天文时机进行天文活动观测,极大的推动天文教育活动在校园的开展和宣传。在室外的观测中,学生自己组装天文望远镜,操作望远镜进行观测,还对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近两年来,学生参与的室外观测重大天文事件主要有2019年3月的“超级月亮”、2019年11月的“四星连珠”奇观、2019年12月的天子座流星雨、2020年6月的日偏食等。其中,对日偏食的观测,还被自媒体在网络上进行报道。
        4.合作学习,交流共享
        天文社建立了QQ交流群、微信交流群等,在上面共享学习资源、发布社团通知等,社员之间相互交流学习,同时向周围的同学科普天文知识。家里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自带天文望远镜设备,向其它同学介绍望远镜的组装和使用。另外,社团还与湛江四中的天文社进行交流学习,并在湛江金沙湾海滩搞了“天文之夜”活动。
        三.对县域中学开展天文教育活动的思考
    1.县域中学开展天文教育活动的困境
(1)资金不足,设备落后
        县域中学校园天文课程尚未开发或开发不够成熟,或是面对升学压力,社会、家庭、学校对开展天文教育活动的支持力度小,而天文设备费用昂贵,没有资金投入或者投入极少的资金,导致设备级别低,设备更新时间长,难以适应不同观测时段对更多天体、更深远星空的观测。
(2)活动范围受限
        野外天文观测活动容易引发安全事故,学生的野外观测活动无法得到保障,天文教育活动只能学校范围内进行。由于学校处于城区,周边高楼林立,加上灯光污染,室外观测的效果大打折扣;与其他学校的天文社团活动交流少,学生缺乏天文素养和实践操作能力,难以参加高级别的天文竞赛。
(3)专业天文教师缺乏
        前面提到,目前承担天文教育活动的主要是地理教师,而天文学的内容还涉及到物理等学科知识,地理教师的天文专业知识并不完善,很难给予学生专业的指导;因经费缺乏,很难聘请天文方面的专家对学生进行天文知识的传授和天文实践活动的指导。
        2. 县域中学开展天文教育活动的展望
        尽管目前县域中学开展天文教育活动面临诸多困境,但在国家课程改革的要求下、在国家对天文领域人才的大量需求下、在发达地区学校天文教育活动的辐射带动和影响下,其将会得到重视,活动开展将会越来越广泛,活动的成效也会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 沈新荣.中学天文教育的校本探索[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上半月),2019(1):4-7.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16.
        注:本文系湛江市中小学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一般课题“校园天文观测活动的开展与案例研究”(2019ZJYB015)、遂溪县中小学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课题“校园天文观测活动的开展与案例研究”(GDSSXX2019001)的研究成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