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乡村学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10期   作者:邓旭礼
[导读] 随着科技的发展,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深入,新思潮层出不究,同时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的价值观也在不断地发生转变。
        邓旭礼
        桂平市木圭镇第二初级中学  537201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深入,新思潮层出不究,同时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的价值观也在不断地发生转变。尤其是乡村的中学生,三观发生了扭曲,《道德与法治》实践教学活动是培养学生价值观念的重要途径,可以有效地推动初中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性与理性认同,进而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内化,运用到实践生活中去,对于培养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着非常重要的教育意义。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乡村学校;初中学生
        引言:中学阶段是学生树立价值观的重要时期,正确的观念对于农村学生的未来成长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青年阶段决定了未来社会的价值取向,因此需要重视这一时期的教育活动。当前农村中学生的价值观混乱,奉行金钱至上的观念,很多学生表示自己的人生目标就是走出农村,挣很多钱,让自己变得富有,呈个人主义发展。还有很多学生对于学校或者班级的建设缺少关心,心中无国,无他人,自私自利,价值观倾斜。因此,需要重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活动,有效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基于单元整体,选择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学习主题
        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说,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个人层面、社会层面以及国家层面,其中所涵盖的范围较广,内容也很丰富,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积累与升华,同时也是党和国家改革的精神支柱。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可能在理解存在一定的困境,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对教材进行探究与拓展,与生活实践进行有机融入,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产生感悟,有潜移默化中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具体教学时,教师结合单元主题,找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的重点内容,开展教学实践活动。例如,在进行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走近法治天地》教学时,这一单元重点是开展法治价值观教育,其中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法治观念。与此同时,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重点的教学时,并不是单一存在的,本身价值就是一个集合体,其中包含着各种价值意识,因此在实践教学中,还可以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加入与之相关的“诚信”“道德”方面的教育,帮助学生意识与感悟到生活中需要友善诚信。


        二、紧扣核心价值观培养重点,增加社会实践学习活动
        《道德与法治》学科本身包含着综合社会实践学习活动,与学校开展的实践活动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其中包含着有着单元知识的认知与学习活动,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将其中的知识进行内化,进而实现课程教学的目标。 一个优秀的单元综合社会实践学习活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课堂教学活动的拓展,同时也巩固与内化了所学知识,是整个单元学习活动的高潮,实现知行合一。在实践活动中,需要以正确价值观培育目标为指向,与社会实践学习活动主题相贴合,保障实践活动的有效性。例如:在进行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整本书,是基于学生的社会生活出发,来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教育,其中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是自由、平等公平与法治,因此在进行综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学习活动设计时,要充分体现出教材的重点。就第二单元“遵守公共规则”中,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重点,包括社会层面平等、法治的价值取向,还包括“与他人同行”中诚信价值内容,因此在开展单元综合社会实践学习活动的活动时,需要结合这些教育重点内容。
        三、发挥评价设计的作用,准确指向核心价值观培养
        在实践教学活动中除了实践学习活动中,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向外,还需要重视评价的作用,通过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单元教学评价,起着引导与保障的作用,基于评价引导的实践学习活动,更具指向性,可以准确地进行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实践教学活动的高效性。例如,在进行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和谐”方面时,初中阶段七年级《道德与法治》课中,有关“和谐”方面的教育,以“我”和“我们”为主体,在开展实践学习活动时,要求学生自己去感悟,进而感知个人与集体之间如何才能进行和谐,以及和谐的实践作用,整个教学内容更加的理性。在八年级阶段时,有关“和谐”教育所涉及的的范围更加广泛了,在以往教学的基础上,拓展到了社会的“和谐”,与此同时还引导学生需要为了落实与践行社会和谐,付出自己的努力。整个过程层层推进,让学生在循序渐进中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总结
        青年群体是整个社会的主体力量,决定了社会的发展与建设,因此教师要重视初中乡村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时,需要充分利于《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实践学习活动,同时充分挖掘其中蕴含的社会主义观念,保证引导学生培养社会核心价值观时切入点与单元学习内容具有一致性,同时还要发挥评价的作用,进而保障在开展道德与法治实践教学时,具有指向性,将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落实。
        参考文献
        [1]毛文秀.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法探讨[J]. 才智,2020(16):19.
        [2]秦军芳.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J]. 才智,2020(16):9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