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秘密
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独山县中等职业学校 558200
摘要:通过对当前国内外有关急救知识方面的教育情况进行比较,可以看出,当前我国的急救知识普及还存在很大不足,人们在面对意外伤害时,很容易陷入束手无策,因此,在职业学校开展急救课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根据职校现有情况,对开展急救知识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并试图探索一些路径以帮助解决这一问题。
关键词:急救知识;可行性分析;中职院校
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带来的不仅仅是人们生活节奏加快、活动越来越频繁,也让意外伤害变成了当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大问题。在我国,意外伤害已经成为了前五位的居民死亡原因,也是最主要的导致三十四岁以下人群死亡的原因。这个年龄段当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学生群体。而现场急救作为在意外伤害发生后第一时间进行正确及时有效的处理以便挽救生命、减少伤残的做法,如果能够让学生有效掌握,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更大伤亡。
一、在职业学校开展急救课程的必要性
在过去教育行业发生的诸多安全事故中,有几乎一半的事故是由于学生没有较强的安全意识所酿成的惨案。当前我国的教育中,在很大程度上是缺少急救知识教育的,那些非医护专业的学生很多都没有学习过或仅仅接触过一点急救知识,在意外情况发生时,几乎无法对伤员进行及时有效的救护,只能在一旁束手无策,最终导致伤员错过最佳抢救时机。因此,在非医护专业设立急救课程,对一些常规急救知识进行普及,让学生的急救技能得到提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意外伤害发生时的伤亡,可以说,在非医护专业设立急救课程是非常有必要的[1]。
二、在中职学校开设急救课程的可行性
《现场急救处置》作为一门具有很强专业性与实践性的课程,是需要学习者本人有智力与体力基础的,对于中职学校的学生,智力与体力都已接近成熟,这就让开展急救课程,让学生掌握急救知识与技术有了可能,而在职校中将急救课程加入到课程体系当中,可以让学生的知识体系得到有效拓展,让学生的眼界得到开阔,同时,将有关急救的科目加入到培养体系当中,还可以帮助学生拓展思维,帮助学生树立“时间就是生命”的意识。《现场急救处置》课程中所必须设置的实操训练还可以对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心理素质进行训练,让学生在面对伤员时不至于手忙脚乱,而是沉着冷静去面对,将自己的潜能激发出来,对伤员进行及时有效的救治[2]。
另一方面,陆宁编著的《现场急救处置》这本教材是非常适合中职学校的学生使用的,里面可以让学生对相关的基础医学知识、急救知识等进行系统的学习,而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对学生的技术进行严格训练,让学生能够将理论与实际进行联系,能够具备更扎实的理论基础以及在面对意外伤害时的及时有效处理的技术。
三、开展急救课程的策略
(一)师资力量建设
由于过去学校对急救知识并不重视,学校中能够教授急救课程的师资力量是十分薄弱的,因此,要想将《现场急救处置》课程开展起来,首先需要将师资队伍进行完善,根据每个学校的情况,可以让校医院中具备相关证书的医师接受培训后,担任授课教师,也可以聘请一些医院的急诊医生,来学校进行授课,另外,还需要安排一些与其他学校或者其他医院的交流活动,让相关教师的知识不断丰富,从而更好进行授课。
(二)教材建设
我国有关急救知识的教育一直没有安排统一的教材,市面上的教材非常繁杂,良莠不齐,这就要求专业人员对市面上的教材进行鉴别与深入研究,寻找最适合本校实际情况的教材。《现场急救处置》作为民航服务类专业的“十三五”规划教材,在进行急救知识讲授方面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学生不仅能够了解到需要掌握的急救知识,还能够对相关基础医疗知识进行了解,这有利于学生对急救知识进行理解,可以说,这本书在教授急救知识方面,是具有很强优越性的。
(三)实验室建设
急救知识教育不是通过简单的理论知识讲授就可以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师在进行这门课程的讲授时,必须要与实际相结合,通过实验等方式,让学生在实际情况下感受急救的氛围,掌握相关的技术,这就要求学校必须就急救方面的实验设备加大投资,对其进行完善,建设实验室,提供训练场地以及充足的急救器材,相关的人体模型也要安排。一般而言,要想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课堂上的相关器具需要满足以下标准,至少每十个人可以拥有一个心肺复苏模拟模型,每六个人拥有一套生命体征监测设备,至少每六个人应当拥有一套止血、包扎、固定的设备。
(四)开课形式
通过对国内外当前将急救课设为必修课程的专业进行借鉴,对现有培养体系进行完善,可以起到不错的教学效果,中职学校的非医护专业可以借鉴空乘专业的相关培养计划,有针对性减少基础医学知识的学习,增加实践训练,进行急救知识的教育,在学校师资力量还未满足开课条件、实验室设备尚未到位时,可以给学生安排一些讲座或者选修课,通过这种形式来培养学生的急救知识与技能。条件一旦成熟,就可以开设相应的《现场急救处置》课程。
四、结语
公众是否能够掌握一定的急救知识,在意外发生时进行及时有效的救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国家的发展水平,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建设的栋梁,更应当接受急救知识培训,中职学校开设《现场急救处置》课程,是十分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苏勤玉. 非医学院校开设急救课程的必要性[J]. 现代职业教育,2019(8):250-252.
[2] 陶品月,黄惠桥,黄霜霞,等. 初级创伤救治模式在提高医院护理应急救援队员急救能力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9,14(6):508-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