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化学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10期   作者:邱志强
[导读] 愉快教学能够唤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采用在初次见面时,每节课的引言部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邱志强
        惠安东山中学   福建省   泉州市 362141
        摘要:愉快教学能够唤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采用在初次见面时,每节课的引言部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重点、难点进行易化,提高听课效率;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张弛有度,让课堂充满欢笑;多点开花,发挥实验作用等方法提高初中化学的听课效率。
        愉快教学能够唤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激发学习的热情,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乐意去学习,并把学习当成是一件快乐而又感兴趣的事来做,这并不是喊口号,而是现代教育对老师提出的要求。化学作为学生到初三年才开始接触的学科,这时学生的心理特点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如何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快乐、主动的去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初次见面,印象分很重要。
        初三学生处在一个身心逐渐向成熟期过渡的时期,在这一阶段,往往有着非常强烈的好奇心[1]。老师在学生刚刚接触化学时,要充分利用好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尽量生动、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其对化学产生兴趣,为接下来的知识构建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在上序言课的时候,我精心设计了一些兴趣实验如白纸显字(利用酸碱指示剂)、气泡燃烧(丙烷气体)、天女散花(金属粉末燃烧)等。这样不但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觉得化学还有点意思,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科学观。
        当然这个初次见面不仅仅指序言课,每一个新的知识点的出现,老师在引入时都要注意学生的反应,尽可能的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一个较为轻松或者是熟悉的环境中,进行学习。例如讲授二氧化碳时用《鬼吹灯》电影片段导入,讲解元素时用黄金搭档广告导入等。“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尽可能的提高本学科在学生心目中的印象分,那么接下来的教学工作必定能够较为顺利的开展下去。
二、精心设计,易化知识。
        中学生处于身心剧烈发展时期,各种外界因素都会影响他们,表现出较大的动荡性。在实验时往往未能听清老师的讲解就动手;在初学化学时,兴趣较大,但遇到难点便失去学习的兴趣,导致学习成绩的两极分化。[2]在教学中抽象难理解的知识与学生易理解、感性化的知识之间用较为生活化的语言或者例子架起一座桥梁。有时教师较为幽默的语言往往能使同学在笑声中就领悟了某个观点,懂得了某种道理。因而,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精心创设一些高雅的幽默,使教学难点通俗易懂,让学生在张嘴大笑之余细细咀嚼、品味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例如物质除杂题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难点,在除杂质时应添加什么试剂往往易出错。

制取二氧化碳时加入了过量的盐酸,要除去盐酸得到较为纯净的氯化钙可以采用什么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提出假设,对学生提出的各种试剂逐一分析讨论得出结论,最后总结出除杂操作“两不要”:一被净物质不要损耗 ,二不要引入新杂质。但是这样结论太过于理论化,中下生几乎都不怎么明白。于是,我就针对性提出,除杂就是洗衣服,衣服不变,不能有新的脏东西出现,简单易懂。有如:酸碱盐的性质由于知识点较多,学生掌握起来很困难,我们就特地制作了一套微课《初中化学江湖--酸碱盐演义》。
三、张弛有度,让课堂充满欢笑。
        教育家斯维特洛说:“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助手是幽默。”[4]教学幽默能把教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教学幽默是教师智慧和自信心的表现,因此教学幽默常常富于启发性,可使学生通过积极的思考和想象才能会意,这样就能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我们设计了钻木取火器、氢气爆炸器、猜词游戏、化学扑克牌,让课堂教学能高潮迭起,气氛热烈,学生如坐春风,不仅在自主探究中进入了豁然开朗的境界,而且在精神上产生了愉悦、振奋甚至心旷神怡的感受。同时教学是一项身心高度紧张的活动,课堂中出现疲劳是正常现象,如果适当运用教学幽默,引起欢乐和愉悦,则能消除疲劳,使师生在整堂课中保持振奋的精神状态。
        四、联系生活,化学就在身边。
        初中化学是化学教学的启蒙阶段了,为了让学生对化学产生更多的兴趣,在教材中有很多的知识点都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如海蛎壳的妙用、生活中过氧化氢制氧气、学生课外小实验叶脉书签、手工皂的制作等。多了解一些有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多把课本上原来较为枯燥的知识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真正的感觉到化学就在身边。
        “学海无涯苦作舟”,这是一句鼓励千万学子刻苦学习的名句。但是如果能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快乐和成就感,觉得学习是最快乐的事情,进步是最幸福的感受。身为老师,我们要在教学中注意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地积累学生对化学的兴趣,精心设计课堂和实验,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成长,变“学海无涯苦作舟”为“学海无涯乐行舟”,让学生感受快乐化学的无穷魅力。

【参考书目】
[1] 范杰.《化学教育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62页
[2] M.L.比格.学习的基本理论和教学实践[M].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3       
[3]康继鼎.教育系统工程简明教程[M].四川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4]黄甫全.王本陆.现代教学论学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