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助力民族地区教育质量提升切实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以甘孜州远程网络教育为例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10期   作者:宋明林
[导读] 随着当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出现了“互联网+教育”这种互联网科技与教育相结合的一种新的教育形式
        宋明林
        甘孜藏族自治州电化教育馆(康巴网校)626300
        摘要:随着当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出现了“互联网+教育”这种互联网科技与教育相结合的一种新的教育形式,我州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高端方式解决民族地区教育短板问题”工作中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良好成效,分别被国家、省确定为教育装备改革试验区和信息化试点区。目前,全州已经搭建起较为完善的智慧教育体系,教育信息化软硬件系统基本实现全域覆盖,优质资源基本实现全域共享,教育信息化多维度应用逐渐深入,基本形成了州—县—校联动建设、注重交互、特色运用的良好局面。本文从以教育信息化建设为核心,夯实教育扶贫之基;以智力扶贫为重点,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以教育信息化为抓手,阻断贫困代际传递;问题反思及改进建议四个方面作简要阐述。
关键词:民族地区、教育信息化、远程教育、教育脱贫、教育质量
        长期以来,全州受自然环境差、社会发育程度低、经济发展滞后等多种因素影响,甘孜州民族教育发展非常缓慢,在四川省乃至全国一直处于最落后教育之一的状态。近年来,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在国家教育部、四川省教育厅的亲切关怀下,甘孜州紧紧围绕办人民满意教育的目标,大力实施四川省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努力实现普及教育全面提升、公平教育全体享受、优质教育全域覆盖,甘孜州民族教育得到长足发展。
        一、以教育信息化建设为核心,夯实教育扶贫之基
        (一)甘孜州教育信息化的总体架构。通过几年来不断实践与创新,我州形成了脉络清晰的“123”甘孜智慧教育总体架构。
        (二)实施联网攻坚行动,提升网络覆盖面。截至2019年底,我州共456所学校(含教学点),其中有405所学校已建设校园网,建设校园网比例为89.8%,全州学校网络接入和带宽条件全面改善,中小学(含教学点)宽带接入率达100%以上、出口带宽达200Mbps以上,实现无线网络、“宽带网络校校通”全覆盖,为推进“三通两平台”“三全两高一大”打下坚实基础。
        (三)多措并举推进甘孜教育信息化建设。一是在推进建设上,实行“州级统筹+分县延展”的方式。州级搭建大骨架,构建教育城域专网,创办“康巴网校”,搭建甘孜智慧教育云平台,形成州级枢纽中心。县级拓展延伸,加大县域内教育信息化投入,加强县域内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加力县级校本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二是在组织领导上,形成“纵向推动+横向联动”的合力。纵向上,成立州级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层层传导压力,召开现场会加以指导和推进,让各县(市)政府“一把手”到学校现场了解什么是教育信息化、怎样抓教育信息化。横向上,各县(市)都成立了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统筹、教育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企业)积极配合的能动局面。
        二、以智力扶贫为重点,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一)开展远程师资培训,提升专业教师素养。近两年,甘孜州开展了校长、班主任、学科教师三支队伍“每天一小时”和“每周一提升”网络视频培训900余节次,培训教师21.5万人次;全州13000余名教师参加了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远程网络培训和智慧教育云平台应用集中培训,实现了教师全员培训。
        (二)注重资源建设,拓展教师视野。一方面,引进了学科网、教学大师、万方数据、仿真实验等国内知名网络教育资源;另一方面与新东方教育集团和东方闻道网校深度合作,开展名师课堂、双师课堂、名校异地同堂远程教育。
        (三)抓好远程教育,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充分利用发达地区优质教育资源和技术优势,缩小甘孜州与发达地区、州内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我们开展了两类远程网络教学:
        一类是依托发达地区名校开展“内地优质带动州内优质”远程网络教学。主要有四种模式:
        第一,依托成都市机关第三幼儿园为前端学校开展甘孜州幼儿园“观摩式”远程网络教学。
        第二,依托成都市实验小学为前端学校开展甘孜州小学“植入式”远程网络教学。


        第三,依托成都七中育才学校为前端学校开展甘孜州初中“录播式”远程网络教学。
         第四,依托成都市第七中学为前端学校开展高中“直播式”远程网络教学。
        另一类是依托甘孜州康巴网校开展“州内优质带动州内薄弱”远程网络教学。其核心是将贴近甘孜州农牧区学校、教师、学生的本土优质教学资源,通过分类录制、分类传输、分类运用,实现州内各区域优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
        三、以教育信息化为抓手,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一)教育信息化甘孜经验初步形成。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我州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初步形成教育信息化“高端方式”解决“短板问题”、“整合统筹”结合“各级发力”的甘孜智慧教育建设经验。坚持用信息化手段,突出远程网络教育,突破甘孜地域辽阔的局限,助推甘孜教育实现跨越发展。坚持用整合统筹的力量,发挥州级指挥棒作用,统一行动,共同出力,加快甘孜教育信息化发展。
        (二)智慧教育网络基本搭建。通过强力推进,甘孜州 “三通两平台”覆盖率居全省乃至全国边远民族地区前列。学校网络环境和技术装备得到很大改善。全州智慧教育体系已基本搭建,教育信息化多维度应用逐渐深入,基本形成了州—县—校联动建设、注重交互、特色运用的良好局面。
        (三)各类优质教育资源逐渐丰富。通过内地引进和本土开发,我州各类优质网络教育资源逐渐丰富,基本能够满足全州师生学习需求。
        (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有效提升。随着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深入推进,全州绝大部分教育工作者对信息化给教育行政管理、教育教学带来的重大变革有了深入的理解,教育教学观念日趋转变,信息化已成为教育行政管理、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手段。
        (五)全州教育教学质量逐步提高。通过开展远程网络教学和引进最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切实促进了我州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四、问题反思及改进建议。
(一)一路向前积极探索,存在问题亟待解决。
        1.认识不够到位。我州教育工作者长期受地域、时空等限制,视野不开阔,思想观念较落后。
        2.运用不够深入。虽然我州引进了足量优质教育资源,搭建了较为完善的教育信息化软硬件系统,配备了先进的信息化教学设备,但从全州整体运用情况来看还不理想。
        3.资源不够完善。通过内地引进和本土开发相结合,我州网络教学资源逐渐丰富,极大地改善了甘孜州优质教育资源匮乏现象。
        (二)提前谋划展望未来,强力打造甘孜“互联网+教育”。
        “十四五”期间,甘孜州将切实践行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以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为核心,以“育人为本、融合创新、系统推进、引领发展”为原则,把握稳中求进总基调,大力实施教育信息化2.0提升工程和引领工程。
        1.提高认识。教育信息化从1.0时代进入2.0时代,从实现“三通两平台”到实现“三全两高一大”目标。
        2.完善基础。加速校园网络接入,力争2020年底,实现全州学校(含教学点)网络接入率达100%。协调有关基础电信通信企业提速降费,支持教育民生事业发展。
        3.强化运用。狠抓技术装备运用,发挥教育信息化软、
硬件系统最大效益;狠抓智慧云平台普及应用,拓展师生应用空间深度和广度;狠抓边远学校“扶智攻坚”,深入推进“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三个课堂普惠普及,注重资源整合与利用,切实起到“优质”带动“薄弱”发展作用。
        结束语:
        受地理区位远、社会发育程度低、优质教育资源匮乏、地域广战线长等因素影响,甘孜教育与内地差距仍然较大,州内学生难以享受到与内地同等的优质教育。我们认为“越是落后,越要大力发展教育信息化;越是贫穷,越要集中资金办好现代化教育”。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