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互敬友爱的小学师生关系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10期   作者:刘艳新
[导读] 互敬友爱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幸福感,对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尤其重要,我国目前小学师生关系也较为敏感
        刘艳新
        鲁东大学 教师教育学院  264025
        摘要:互敬友爱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幸福感,对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尤其重要,我国目前小学师生关系也较为敏感,本文从教师方面出发,提出相应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的策略。
        关键词:师生关系 小学
        一、正确合理的关爱学生
        作为人民教师,关爱学生是教师的本分。但是处于童年期的小学生比较调皮,如果教师过分的和蔼仁慈,没有规则感和严格的纪律约束,小学生会违反班级的要求,无视教师的权威,班集体会变成一团散沙。相反,如果教师过于严厉,不能适当的对小学生表示关爱,学生们会感受不到来自教师和班级的温暖,没有归属感。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关爱,了解小学生的心理,掌握正确的方式。
        1、确立实施清晰的行为规范
        没有规则、缺乏纪律的班级必然没有凝聚力,每个学生都任意妄为。所以教师在开学伊始,就应该明确校规班规。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制定班级规则,包括班级运转常规、课堂运转常规、交流常规。制定规则的时候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只有同学们都认可的才有可能遵循,并且还要明确规定违反这些规则会受到什么惩罚。制定完了以后教师应该仔细的解释常规,且这些规则应该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有助于他们的学习和发展。在日常学习中,反复的实践这些规则,根据学生的反映进行完善。
        2、讲究民主公正
        关爱学生则要关注学生的心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最重要的是公正民主的对待每一位学生。教师不可以因为学生的家庭状况、经济条件、性别、成绩对学生区别对待。尤其对于一些患有学习障碍、多动症、视听障碍的学生,教师应该主动的关心他们,多和他们的父母沟通,为这些儿童提供特殊教育和良好的学习环境。针对班级里一些有成绩优异的学生,教师不应该过分关注他们而忽略了其他学生。教师对每一个学生应该一视同仁,不应有所偏爱和歧视,这样学生才能从内心尊敬老师,愿意学习知识,喜爱在校读书生活。
        二、全面深度的了解学生
        1、了解学生的生活状况
        每个学生的文化背景不同,原生家庭也不同,所以每个学生的性格也不同。有的学生非常羞怯,不愿意主动回答问题;有的学生活泼但又冲动,总是上课讲话。这也都与他们的生活状况有关。教师应该深入的走进他们,仔细的了解他们的家庭状况,是否是单亲家庭、有没有遭受过重大事件、父母是否给了孩子足够的陪伴,这些对教师在今后与学生的相处过程中非常重要,比如:有些学生总是完不成家庭作业,可能是家里面环境嘈杂,或者要给父母帮忙,没有完成作业的条件,这样教师可以与他们的家长谈一谈,而不是一味地责备学生懒惰、不遵守教师的指令。了解学生的生活状况,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2、关注学生关心的事
        关注学生关心的事,也就意味着我们要对学生的喜好和心里状况要敏感,要试着从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处于儿童期的学生心灵还很敏感,有些学生非常注重自己在同学面前的形象,教师要懂得维护学生的尊严,比如有些学生是来自于父母酗酒的家庭,学生尽力维护着这个秘密,教师就应该关注学生这一想法,对他进行心理辅导,且帮助学生维护这个秘密。还有有些学生之间的关系不好,教师应尽力不要把他们的座位排在一起,避免学生发生冲突。还有些学生比较喜欢一些节日活动、明星动漫人物,教师如果借助这些,偶尔给学生惊喜,并进行教育,学生很容易和教师凝聚在一起,非常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


        3、努力发现学生的优点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即使是班里面经常逃学打架的学生,他们也有自己的长处,但教师往往被这些孩子气的头晕脑胀,每天为他们解决问题,根本没有时间和心思去发现他们的优点。对于这些孩子教师常用的是批评或者让他们写保证书,请家长来共同教育。可是事情往往越搞越糟,他们越来越叛逆。教师需要尝试着发现这些孩子的优点,利用他们的优点或者感兴趣的活动,激励他们的自信心,比如让他们做班干部或者班级纠纷的解决者,这样往往比说理教育奏效。教师可以利用班会活动,让每个学生写下自己的几条优点,放进箱子让其他学生抽取猜测。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并且利用优点弥补不足是每位教师的职责,每位学生都是等待唤醒的宝藏。
        三、建立良好的沟通技巧
        运用恰当的语言、选择正确的策略与学生进行沟通,这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保障。很多时候,师生之间的矛盾并不是因为教师缺乏责任感和关怀感,而是缺乏沟通的技巧和耐心,使师生之间的矛盾升级。良好的沟通有助于构建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提高教师和学生的幸福感。
        1、专注和回应
        当和学生进行谈话的时候教师应该把全部的注意力放在学生身上,这是帮助学生首要的任务。虽然大多数时候,一个人很难完全把注意力投注到另一个人身上。但是教师不应该在和学生讲话的时候整理试卷、发送文件或者摆弄其他东西。这样学生会觉着教师根本没有认真对待自己。另外教师需要对学生做出回应,回应不应该是无意义的,这样并不会促进谈话的积极展开。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嗯”、“好的”、“我很理解”这种语言表示自己认真在听,也可以根据情况进行相应的鼓励和安慰。比如有的学生倾诉自己在家里不被父母理解,情绪非常不好,老师可以尝试着安慰:“你可以多说点儿吗”,“我可以为你做点什么”。
        2、积极的倾听
        认真的倾听是建立良好沟通的重要因素,也是基本前提。首先,教师认真的倾听会给学生一种被尊重的感觉,学生会觉得老师非常重视这件事,是非常在意自己的感受。其次,教师只有认真倾听,才能够了解一件事的是非曲直,懂得学生的感受,做到真正的共情。只有学生觉得老师是没有恶意的,是真正理解的时候,才会对教师吐露心声,这有助于教师解决问题。最重要的是,师生之间爆发冲突的原因往往是语言的刺激,而教师认真倾听有助于平复自己和学生的情绪,。教师在倾听的时候可以使用“你觉得某某怎样”的语句,多关注学生的感受,不要直接给学生命令和建议。
        3、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教师不应该作为一个主导者盲目解决学生的问题,而是引导他们进入一个能帮助他们自身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思考这个问题的性质、涉及的主要人物、自己的感受、当时以及现在的看法,寻求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只有学生有了这种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思维,学生才能真正成长,认真反思。比如上课的过程中,小军和小诺两个人发生了冲突,小军在总是在做出数学题以后,发出愉快的欢呼声,小诺觉的小军影响了他学习,但小军觉得是小诺太敏感了。这时候老师就应该让他们反思、让他们想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达成一致。
        四、减少外在惩罚,增强自律
        教师应该减少外在的惩罚,增强学生的内在动机,促进自律。老师要给每个学生参与课堂决策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做班级的主人公,比如现在推出来课后延时服务,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自由决定在最后一节课是进行自由阅读还是完成家庭作业;在进行分组的时候也可以让学生讨论多少人数的小组最有效率。只有学生自己参加班级事务的处理,才能有责任感和自律感。当学生出现错误的时候,教师应该尽量少采用惩罚这种方式,因为没有学生喜欢被控制和批评。研究显示,使用外部控制和学生参与程度之间呈负相关。教师需要做的是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自觉地维护教室的美好,当学生出现问题的时候采用“问题解决型”方法。

参考文献:
[1]师生关系的四种类型:基于教育历史和实践的概括[J].万作芳,任海宾.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22)
[2]论和谐师生关系的内涵[J].邵晓枫,廖其发.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3)


作者简介:刘艳新(1996),女(汉族)山东菏泽人,鲁东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育学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小学教育(2644707252@qq.com)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