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一博 侯凯莉 杨永浩
华北理工大学 管理学院 以升创新教育基地 063210
【摘要】中西方的绘画艺术就是两个不同的艺术性绘画系统,正是因为中西方在文化概念上存在一些差别,才导致他们之所以造成了不同,也正是因为这些差别,才能够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和认识到不同的画风所能带给我们的巨大震惊与审美价值。中西方传统绘画艺术的具体表现形式与各自的文化、社会进步和发展程度密切相关,它们都是在不同的历史和文化环境背景下,经过更为漫长的阶段而形成。
【关键词】中西方绘画艺术;表现形式;差异
绘画艺术是作为一种用来传达人类文明的艺术,随着时代和地域文化的发展与演变而在艺术上发生巨大变化,从而衍生出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绘画艺术常常是我们人类精神与创造力发展的产物。由于其所处的生活环境、自然条件、文化基础及哲学概念等方面的不同,中西方的绘画艺术与之产生了鲜明的对比。中西画派在艺术流派上存在着较大差别,主要表现为题材与表现形式。在表现形式上,中国画强调线条的充分运用,而西画强调光与色的结合来塑造形象。从艺术的本质来看,西方传统画家更注重客观的“实在”,而中国画更注重其主观的“意境”。现代中国画以墨为主,基本上由线、大墨点、细墨点三部分构成。注重运动线条表现形式。传统西方绘画注重于写实性与色彩的表达,需要巧妙地分析其在光与影相互作用下的空间构成,这与中国现代艺术的写意性形成鲜明的对比。
一、历史背景
从14世纪到17世纪,儒家和道家被广泛认为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和哲学的主导范畴。中国实际上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家,中国人正在努力追求一种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在这样的传统文化理念下,一个好的艺术家的作品可以充分表达他们内心对世界生活的感受,有机会积极地借助自然,更好地实现人与自然的一个完美的整体。中国画也更注重用景物来相互呼应,把人对自然事物的理解融入到画面中,并在绘画中融入一种主观的情感,借助客观事物的形象来充分表达其情趣,从而逐步形成了意境作为基本要素和核心的中国画美学艺术理念。西方人普遍崇尚利用自己的权威和力量去征服大自然,处于某种斗争的状态。画家通过运用光、颜色等形式和自身之间的相互对立。
二、空间表现
西方画派基于其崇尚意识形式、理性的哲学思维和审美价值取向,强调对现实主义、意象的再现。文艺复兴的西方画家讲究写实,运用透视的原理及明暗方法来充分表现一个物体,有针对性地反映出一个事物的外部。此一时代对于绘画技术方法的合理探索给透视带来了深远影响。
近实、远空、近大、远小是目前透视最常见的一个设计原则,在空间表现上尤为明显。元、明、清三代时期,中国画的空间呈现也都具有比较接近真实、远离虚拟等特征,但这些空间却并非是从同一角度来出发,甚至不在同一条地平线上。在透视法方面,采用了点透视法与分散点透视法相结合。画面要讲究意境和神韵,感性更重于理性。
三、绘画题材
从14世纪到17世纪,当时绘画主流就是政治画,受到了当时君主的偏爱。在西方早期,绘画受到宗教文化的影响,大部分都是在表达宗教思想,以圣经中圣人故事为主,但是选取题材的范围不够广。中国画一般都喜欢从自然中挑选出绘画的主体和题材,希望能画出一个符合其主观感情的理想世界。
四、色彩概念
在现代绘画艺术中,色彩是一种极其直接的形式,具有独特的视觉感受与魅力。西方的艺术家们通过对色彩进行观察、探索、研究、创作,去追求对其色彩的表达。西方古典绘画主张写实主义,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模仿人类自然界中的东西,强调对自己理性的认识和理解而非对自己感性的表达,遵循大自然的规律,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来充分表现对于物体形象的精确性与真实性,追求真正的艺术精神。中国画中的墨水、毛笔、纸张、油墨、矿物素和颜料这些都是独一无二的,反映出中国古代各族人民的文化和智慧,与西方画艺术相比,中国画还浓墨重彩地使用了浅色,一般先用墨水画出图像,再用其他染料,其中“书画同源”理论,强调了书法在中国画中的广泛应用,更注重书画的表现手法与审美观念之间的相似一致,中国画在画坛上独树一帜。
五、画幅尺寸
观者可以通过绘画作品感受到艺术家想要传达的信息,而绘画的大小对艺术家的情感表达有一定的影响。作者认为,画面的大小也是表现手法的一种表现形式。即使是同一件作品,不同的规格也可能给受观者带来不同的感觉。元、明两代的绘画大小不一,没有特别大的或特别小的绘画。然而,在西方的文艺复兴阶段,画的规模和尺寸常常非常庞大。为了充分凸显画中对于一个人物的具体特殊贡献与其英雄的事迹,巨幅肖像画往往能够获得受到观众的认可与喜爱。
六、结语
中西绘画艺术形式上的差别,丰富了世界艺术文化宝库。文化本身就是一个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艺术也是。对于中西方的绘画艺术,我们更多地应该在实践中深入研究和探索,汲取它的精华,发挥自己的艺术创造力,在其艺术创作中加以应用,从而推动中西方的绘画艺术。
【参考文献】
[1]宋阳. 浅谈中西方绘画色彩差异[J]. 西部皮革, 2019, 041(001):70.
[2]张晶晶. 浅谈中西方绘画教学的异同[J]. 神州(上旬刊), 2019, 000(025):219.
[3]李江. 浅析中西方绘画艺术的审美取向[J]. 东西南北:教育, 2019(7):0029-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