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梦颖
遵义医科大学医学与科技学院 563000
摘要:笔者从相关研究看到,高校大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在大学语言教学中的缺失,从而对可行的培养方式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文学素养培养,自主学习
大学英语课程学习现状简述
为了顺应新时期中国高等教育对人才培养的需要,2004 年教育部组织有关专家制定并试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拉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帷幕;2007 年教育部重新修订《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课程要求》)作为各高等学校指导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依据。中国的大学外语育从偏重对语言知识的灌输,兼顾外语国家社会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到重视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课程要求》明确规定。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1]可以看到,“提高综合文化素养”是大学英语教学目标中的重要目标之一。
文学素养是综合文化素养的重要构成成分之一,主要是指“一个人在文学创作、交流、学习等行为及语言思想上的水平,具体来说是指在文学领域,如诗歌、小说、评论等方面的综合能力”[2]。大学生在文学领域的能力既包括输入能力,也包括输出能力;既包括文学的感悟能力和审美能力,也包括文学创作能力。文学作品为阅读者提供大量的词汇和真实的语言环境,在潜移默化中帮助阅读者提高对于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增强学习者对于语言和文化的感知。假如在大学英语教育中不包含任何形式的文学和文学教学措施的话,外语教学也就变成单纯的语言机械化训练,语言本身包含的工具性也就称谓单纯的技术领域的东西。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一定需要对语言背后的文化内容感情形成一定的了解,一次来对语言学习形成更深入的认识,对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化内容产生兴趣,也是对生活,自然环境,人生的好奇心,这种好奇心和对所处社会环境的热情也是构成学生心灵世界,完善三观的重要助力。大学英语教学理应兼顾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和文化素质的提升。但实际情况是,在大学英语课程中出现学生对英美文学学习的缺失情况,对选材课文也大多停留在词句理解层面,根本谈不上对内容在人物形象,语言,艺术技巧等方面的分析;对于母语文化来说,又因为课堂教学注重源语文化背景知识的灌输,忽视了中国学习者的母语文化教育,在跨文化交际时中国学生由于缺乏对本土文化的深度了解,导致不能用外语有效、精准、流畅 表达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尴尬陷入“中国文化失语”状态。(刘艳,2018)
一份关于非英语专业大学生文学素养以及相关因素的调查[3],以某省属重点大学学生为对象,调查和分析非英语专业大学生文学素养情况以及相关因素。共有500名学生参加调查,涉及大学本科二、三、四年级,包括文、史、理工、艺术等专业调查方式有问卷与访谈。调 查结果显示,近七成的大学生表示了对于中外文学及文化的喜爱,然而近一半的学生连最基本的文学常识都不具备,文学素养缺失现象严重。谈及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学教育,接近九成的学生对各有特色的文学教育表示期待。
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自信和文化素养培养方式
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是自主性、开放性的,它强调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活动,教学的重心从以老师的“教”为中心转向为以学生主动“学”为中心,强调学生的亲身感受体验文学世界的魅力,鼓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再创造,引导学生自主性阅读,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同时也提升对语言学习的兴趣,促进他们英语水平的提高。
在学习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以阅读和欣赏为主,不必强求学美文学知识方面的系统性、连贯性以及文学批评的理论性。学习的重点是让学生体验和感悟英美文学的内涵和美感。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合作学习(刘旭彩,2012)。
丰富课内外教学活动
课堂活动在大学英语课堂中是必不可少的,以学生为中心,避免老师一言堂学生静悄悄的状况,教师在课堂中采取课堂讨论,辩论,知识竞赛比拼等形式,能很好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章的文学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丰富的课外文学活动能够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且形式能够更加丰富,例如组织欣赏由中外著作改编的优秀电影作品,组织开展课下读书赏拼活动,开办话剧社,诗歌散文朗诵会,举办讲座,征文比赛等。
充分利用优秀的网络课程资源
针对当前大学生的知识结构以及交流需要,在中国大学MOOC、超星尔雅,Coursera等平台上都有很多围绕中国母语文化文化,英美文化多个核心主题展开的优秀免费课程,比如介绍中国文化的英语在线课程有南京大学程爱民教授团队主讲的《中国文化与当代中国》(2018)、王守仁教授团队分析鉴赏英国文学,增加对英国历史、文化和语言的认识的《英国小说》(2018)、北京语言大学陆薇教授团队主讲的《中国文化英文系列讲座》、国立台湾大学欧丽娟教授团队主讲的《唐诗新思路》、苏州大学苏岭教授团队主讲的《英语影视欣赏》(2018)、华南理工大学苏娉娣教授团队主讲的《英美音乐与文化》(2018)以及北京联合大学李成坚教授团队主讲的《西方现代化视野下的英美文学》(2017),以西方经典文学文本为例证,回溯西方现代化的历史发展轨迹,揭示西方现代化进程中的种种社会问题,帮助学生以历史的维度、比较的方法理解我国的现代化发展成就。国内外还有很多优秀的课程更待同学们在以后的自主学习中慢慢发现。
结语
文学素养是一种内在的、综合的文学欣赏和创作素质,它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渐积累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漫长的时间,巨大的投入和坚定地决心,需要我们社会,高校,教师和学生多方共同长期的努力和坚持。
[1]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7
[2]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1.
[3]李正栓 田会敏.大学英语教学应有文学教育意识[J]当代外语研究,2013(03)
[4]周寻.加强文学教育 提高大学生文化素养[J].中国大学教学,2015(12)
[5]刘旭彩.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英美文学素养的研究与实践[J].教学实践,2012(04)
[6]刘艳.基于文化自信观的大学外语教育思考[J]才智,2018(39)
作者简介:李梦颖,女,汉族。研究方向:翻译,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