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小学现代文的有效衔接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10期   作者:杨卫华
[导读] 学生进入中学学习,跟以前比会有比较大的不同,不只是要学习更多的科目,还要面临语文、数学等各科目难度增加的情况。
        杨卫华
        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
        摘要:学生进入中学学习,跟以前比会有比较大的不同,不只是要学习更多的科目,还要面临语文、数学等各科目难度增加的情况。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现代文的篇幅在加大,生字生词以及表层含义不再是关注的重点,教学难度在加深,这让刚刚走入中学的学生们感觉到学习的压力,如果不能及时适应,必然打击学生对于语文的兴趣,造成语文成绩的下降。所以,这就需要教师在学生刚进入中学的教学中注重现代文的衔接,让学生尽快适应中学语文的教学。
        关键词:中小学阶段;现代文教学;有效衔接
        前言:语文作为基础学科,不论是小学还是中学,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中学语文教材中大部分内容为现代文,这些文章的内容和形式以及所包含的意义,在对学生的培养上都有其潜在目的,与小学时的认识字词和了解文章的表层含义在难度上提高了不少,学生感觉到难度和压力是不可避免的,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做出合理的引导,让学生从小学语文学习的状态和思维做出应该的改变,以促进中学语文成绩的提升。
        一、有意识的做好现代文学习的有效衔接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改革的有序推进,对于学生教育的主要目的从唯成绩论变成培养其综合素养。从小学到中学,每个阶段的教学任务是不相同的,小学语文学习的重点在字词、简单理解文章的同时培养对于阅读的热爱。在中学阶段,语文课上对于现代文的学习目标则变为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分析、学习写作手法与技巧,为自己的写作打好基础。
        老师要让学生清楚的意识到,现代文学习的难度在增加,要想语文学习成绩好,理解与分析能力要强,还要让他们试着站在作者的角度体会文章真正传递的信息,这些可以从一些具有总结性的话语中获得,也可以从作者的态度中获得,只有沉下心来细细体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这种方法对于学生综合素养以及成绩的提升都是非常有帮助。
        二、如何开展高效的现代文阅读教学
        新课改对于教学的主体做出明确的规定,教师从课堂的主导者转换为引导者。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目标都不熟悉,为了让学生在更短的时间内投入到学习中来,需要及时做好引导。

对于现代文教学老师可以从这几个方面着手:
        1、教学生学会领悟文章语言
        不论是议论文、记叙文还是说明文,都是作者经过思考再由文字表达出来的文章,进入中学后再读文章,仅仅把“读”的目的停留在了解字音、字意与浅层含义上是远远不够的,这就如同林黛玉形容贾宝玉一口喝掉一杯茶为“驴饮”,还用以前的方法学习则不能细细品味文章的韵味。在阅读中可以试着让学生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慢慢的体会作者的想法,品鉴文章的内在含义。
        对于深入阅读、品味,老师可以从语言文字、文章结构两个方面引导。作者的性格、经历不同,善于运用的文字形式也不同,比如《散步》中的文字是朴实无华,语言通俗易懂,不加修饰仿佛平常友人间的聊天般把一家人春天时散步的场景张弛有度的描写出来。作者通过劝母亲出来走走等词语一点点渲染儿子对于母亲的关心,在散步途中的分歧以及巧妙的处理,表现出一家人有趣的生活。一家人的浓厚情感铺满字里行间,要让学生懂得体会文字的魅力。
         2、体会文章结构的巧妙
        结构形式也是写好文章的关键,结构的巧妙安排对于情感的渲染有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比如朱自清的《背影》中,作者选用少有的视角,把父亲的背影做了精细的刻画。这个视角是平常很容易观察到的,但通常都不会觉得有什么特殊之处。作者描写的背影是特殊情况下父亲的背影,这时候的父亲要面临生活中的种种困难,在这个特殊时期他在火车站送儿子去求学,使用白描的手法把父亲略显肥胖的身躯和穿过铁道翻上月台去买桔子的情景一笔笔描绘出来,表现作为父亲的艰辛以及对于儿子浓厚的爱,儿子对于父亲的感恩、怀念之情也都凝聚到描写的这一情景中来。
        老师通过对于文章结构的详细讲解,引导学生仔细感悟结构安排的巧妙之处,不仅有利于提升阅读能力,也会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
        3、引导学生掌握解读现代文的技巧
        每一篇文章都有一个主题,在阅读中老师需要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寻找每一段或每一章节的关键词句,这些词句能够直接反映作者的立场与观点,对于正确的解读文章有着直接的影响。这些关键词句之外的内容,多是为作者的观点和想法做出更有利的补充,把想表达的观点与思想填充的更丰满更有说服力,所以在阅读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现代文阅读技巧的掌握,形成阅读习惯,培养出好的学习方法,才能让成绩与能力的提升更轻松。
        结束语
        小学升入初中,学生多要面临的环境是新的、老师同学是新的,学习内容也是新的,不论是与老师同学的关系,还是学习的内容的接受都需要有一个适应阶段。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多些耐心,试着用现代文阅读的魅力一点点吸引学生,让他们适应从学习内容到学习目标的转变,也要让学生试着体会文章中语言文字以及结构形式的巧妙之处,为以后的写作积累经验。
        参考文献
        [1]程嘉璐.取舍有道·习惯助跑——论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衔接[J].课程教育研究,2017(30):55-56.
        [2]李海燕.浅析中小学语文衔接的教学策略探究[J].山西青年,2018(24):18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