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声音训练方法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10期   作者:陈梦怡
[导读] 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声音训练可以说是其中最为基础也最为重要的部分,其对于学生接下来的歌唱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陈梦怡
        清远市清城区锦兴小学  511500
        摘要: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声音训练可以说是其中最为基础也最为重要的部分,其对于学生接下来的歌唱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对于教师而言,在进行声音训练时,如何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如何确保学生的学习质量,如何提高学生的发声效果,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基于此,本文将以声音训练为基点,就如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进行声音训练进行相关探究。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声音训练
        声音训练是学生学好音乐,唱好歌的基础条件之一;然而,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长期采用同一种声音训练方法不仅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更是对课堂效果和质量有一定的影响。那么,在实际教学中,应采取哪些方法进行声音训练呢?对此,笔者有如下几点建议:
一、声音训练的内容
        在声音的教学训练过程中,歌唱者的演唱方式由教师进行有计划的纠正,其目的在于培养歌唱者精神素养以及生理能力。就歌曲的表达基础之上,声音的有效训练可以使学生由一般的歌唱表达向高层次的艺术表达的迈进,向专业的演唱方式和技巧迈进。对于小学生的声音训练一般包括以下几个内容:
        其一,小学音乐课程的声音训练需要解决生僻字的发音以及声调的问题[1],保证声音训练流程不受歌谱本身的影响;
        其二,培养学生在精神感染力上对于声音的表达,不同的歌曲突出不同的情感迸发;
        其三,在声音的练习过程中,对于发音的器官进行有规律、有节奏的稳定控制;
        其四,对歌唱的学生对于歌唱的各种因素的控制,包括乐器的配合、外界事物的干扰。由于发声器官对于学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发声器官的额外保护要及时传达给需要练习声音的学生,好比乐器的维护一样,时刻保持良好的状态。
二、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声音训练方法
        对于小学音乐课堂声音的训练方式有很多技巧,对于专业程度不是很高的小学生群体而言,声音的训练方式不需要过于苛刻,突出实用与趣味性的特点是小学音乐的首要选择方式。
(一)朗读歌词法
        在声音正式训练之初,对于歌词的正确发音以及清楚表达是声音训练的重要开启方式。提前做好声音的发声训练,可以有效的减轻声音训练的难度。因此,教师根据课程进度的安排,可以提前把歌词打印出来,分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生僻字的梳理工作;同时,根据歌词表达的中心思想,进行有感情的强化朗读,突破第一层次面临的问题[1]。在实际的声音训练中,教师需要尊崇由简到难的策略,切记不要拿顺口溜等饶舌的歌词在声音练习的初期使用,间接打击学生声音练习的积极性。在学生掌握一定歌词能力的时候,教师再通过复杂歌词的导入,帮助学生掌握新的、更高的声音练习难度,为后续实际的演唱做出准备。


(二)母音模唱法
        为了学生能有效的发出正确的音调,小学声音训练方法也可以使用母音模唱法。此类声音练习母音声乐练习方法,不是按照学生的兴趣“咿咿呀呀”的练习方式。母音声音训练需要良好的呼吸技巧,要求学生保持一定频率的呼吸,尝试掌握歌曲的节奏感;发声时候与正确的咬字与吐字结合,提高唇、齿以及舌头的协作性,让声音从发声器官中有一个稳定的输出方式[2];此外,母音模唱可以导入乐感的练习,当母音练习开始时候,当做一个完整的歌曲来演唱,练习声音的过程有音乐的支持,不放弃任何一个乐感练习的过程。
(三)轻声演唱法
        “清唱”是学生进行声音练习的有效起步方式,学生突破心理的障碍,实现轻声演唱进行有目的的试演唱就是声音练习完成的第一大步。教师可以利用设备对歌词进行反复的播放以及重要选段的播放,帮助学生在聆听和跟唱阶段有个良好的参照物。在老师的鼓励之下,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清唱的表达,实现心理压力的释放,保持良好的演唱心情。在清唱技术的不断强化的过程中,教师逐步导入气息使用等技巧,帮助学生在自然演唱方向上进行过度[2]。轻声演唱法还是不完整的演唱方式,需要学生之间不要互相干扰,并建立自己的演唱信心。
(四)情境创设法
        根据学生认知特点,以及校本课程等观念的引入,教师在训练声音课程中进行科学的课程设计,在一定的歌曲情境中,让学生完成歌曲演唱技巧以及歌曲内容实质的表达。通常在小学阶段的情景教学都是以生活化的情景设计为主。我们以《我是一个粉刷匠》的歌曲为例。在学生进行时演唱活动练习时,教师可以播放一段粉刷匠工作的视频,再利用情境语言对学生的声音提出适当的要求。为了达到歌曲演唱的效果,教师可以与学生一同担当粉刷匠的角色,编排一段粉刷匠的歌词与统一的粉刷动作。在教师的指挥下,学生在做出刷墙动作的同时,进行歌曲的演唱,完成粉刷场景的设定。通过师生共同参与达成,不仅使孩子熟悉歌曲,模仿教师的声音,完成统一的动作设计安排。还使他们学会用不同的力度变化和身体动作变化下进行歌唱,把发声曲和“舞蹈动作”有效结合起来,为歌曲负责演唱环境练习设下铺垫。
(五)游戏教学法
        玩耍是孩子的天性,轻松的娱乐方式与声音练习有效的结合,可以完成新的练习方式的学习。在小学这样的低年级声音练习活动中,要实现孩子自主学习的途径是将游戏式的学习方法引入发声练习。游戏教学法的使用,是一种注重集体表演,集合活动式和复杂动作集合的声音练习法[2]。例如在学唱《新年好》一课时,教师把参与歌唱的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即造型组、跳舞组、乐器组等等。有的学生负责解题站队,有的学生完成新年舞蹈,有的学生负责敲锣打鼓的动作,营造出一种过春节的气氛。教师通过统一的指挥,让学生各司其职,完成过新年的动作模拟;同时,要求学生以喜悦的心情,完成富有激情的歌唱表演,以达到良好的练声效果。游戏教学法的教学形式比较轻松自然、且分散,对教师课程过程把握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声音练习中反复的教学实践。
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声音训练的方法多种多样,对于教师而言,应该根据歌曲表现的需要以及学生的接受能力,采取合适的声音训练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对提高声音训练的教学质量以及提升学生的发音技巧产生推动作用,也才能对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雅雅.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声音训练[J].北方音乐,2018,38(5).
[2]尹爱青.外国儿童音乐教育(新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9,1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