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古诗词进校园的实践与探索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10期   作者:吕小平
[导读] 古诗词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不仅包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也凝聚着诗人的美好向往。
        吕小平
        广西荔浦市荔城镇第三小学  546600
        摘要:古诗词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不仅包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也凝聚着诗人的美好向往。目前在我国许多小学的语文课程中,逐渐提升唐诗宋词的教学地位,为更好的开展素质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使学生在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中,体会到古代诗词蕴含的情感和意境,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本文针对目前小学诗词课程的教学需求,探讨能够有效的加深古诗词对小学生的影响的有效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古诗词;校园文化;实践
        前言: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古诗词歌赋千古传诵。每一篇饱含丰富情感的诗歌,都是诗人呕心沥血的艺术作品。熟话说读诗使人巧慧,多读诗的孩子更聪明,因为每一首诗中都蕴含着智慧,饱含着人生哲理。随着世界快速的发展,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对中国几千年孕育的传统文化造成了一定冲击。各种良莠不齐的文化内容层出不穷,对现代小学生的成长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此,让小学古诗词进校园,也是将中华儿女的经典文化深深的植根在小学校园当中。秉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一路向前,通过学习和了解古诗词,让诗人的情感和品格扎根于小学生内心深处,在鉴赏古诗词的过程里感悟传统文化的精神力量,为学生学习和成长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使学生传承并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小学语文老师在教学中,应积极探索古诗词蕴含的教育价值,使学生在陶冶情操的同时,心灵得到滋养,塑造人格魅力,从而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
一、布置浓郁的诗化环境
        通过开展古诗词教学活动,让小学生领略古诗词之美,同时增加对传统文化的崇敬之情,提升人格品质和审美能力。使诗意浸润人心、书香充溢校园。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契机,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是传统文化进校园,开展古诗词教学的有效途径[1]。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我国小学倡导加强学生素质教育的教育理念。在不断完善校园设施系统的管理基础上,开展建设校园文化工作。传统文化的影响愈发受到重视。学校应该在仔细探索校园内可开发利用的教学环境,设计出富有经典诗意的校园建设方案。布置浓郁的校园诗化环境,感受校园文化的魅力所在,为开展古诗词活动提供良好的教学氛围。例如可以在校园内设置文化长廊,将广为流传的经典唐诗宋词诗句布置在墙壁上,像《浪淘沙》、《赠汪伦》、《惠崇春江晚景》等内容,可以介绍诗人和古诗词的背景。在廊柱上,张贴一些精选的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中民风民俗的介绍,使学生置身在传统文化氛围里,耳濡目染,加深对古诗词内容的理解和感悟。既丰富学生的古诗词知识内容,同时也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有利于形成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发展。可见,建设校园文化是古诗词走进校园的良好途径,也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更好的传承下去。
二、开发适宜的校本课程
        目前,我国小学按照新课改的有关要求,在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学校应该结合具体情况,积极探索适宜的校本课程。分析校园的优势特点,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发适合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校本课程,作为基础课程教育的补充内容。开发的校本课程关键在于能够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受到学校所在地区的经济条件及师资力量的影响,校本课程的开发要做到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的经济文化特点,开发出符合本校实际情况的课程,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校园教学中落地生根[2]。由于校本课程对学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对学校的开发过程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开发校本课程时要考虑多种因素,具体包含以下两个方面:
(一)注重师生合作
        开发校本课程时,一切以学生为主体地位,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出发点,编辑的校本课程内容要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以激发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兴趣和需求为基础,开展课本内容教学。因此在开发校本课程的过程中,应注重师生合作,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内容和形式的开发。挑起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认真聆听学生的心声,广纳全校师生的意见。分析并考虑学生提出良好的见解,择优采用,从而激励更多的学生参与课程开发。此外教师应具备创新精神,课程需要与其它学科之间紧密结合,做好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关联。在校本课程教材中,有意识的在内容和形式上,加强对其他学科内容有关知识的讲解与渗透。同时确保校本课程开发时,教师应该把握校本课程的设计、编排以及实行的自主权,教师需要在充分理解学生的需求和兴趣的基础上,发挥创新能力,让学生在校本课程学习中能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从而提高自我教育意识[2]。


(二)注重课程实效性
        校本课程内容需要与学校教育需求,以及实际教学环境相结合。学生才会有学习的兴趣,才会主动将自己与课程联系起来[2]。学校在开发校本课程的过程中,要立足现实,按照国家教育要求,以注重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为出发点编写教材。力求务实,结合学生的兴趣点,将理论和实践知识放入课程教材中,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例如,可以在校本课程中加入有关地区风俗文化的内容,让学生了解当地风土人情,学习传统文化的知识。此外注重对校本课程的创新,在构建诗意浸润的校园文化中,充分发挥古诗词文化的重要作用。因此,可以拓展古诗词教学内容,将唐诗宋词应用于校本课程当中,例如学校可以编写类似于《唐诗宋词导读》、《诗中的山水》、《唐宋八大家名句集锦》等内容的校本教材。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和诵读。让学生品鉴佳句,相互交流的同时,感受诗词的情感和韵味。
三、开展多样的诗词活动
        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契机,是创建校园文化,开展古诗词教学的重要举措[1]。我国小学注重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开展古诗词活动,既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同时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对古诗词歌赋的兴趣,增加学生自信心,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同时身心得到发展。开设诗词活动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开设古诗词诵读小组活动,教师可以通过筛选一些经典的古诗词,与音乐背景配合,引导学生进行朗诵表演。朗诵表演作为一种吟诵古诗词的一种行式,能够使学生在朗诵的过程中,深刻体会诗词中的精神内涵,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韵味。例如,教师可以选取唐代几位诗人的代表作品,杜甫的《春夜喜雨》、《江畔独步寻花》(其五)以及《绝句》,杜牧的《山行》、《江南春》和《清明》等,配上中国古代名曲《春江花月夜》,引导学生进行配乐朗诵,古风曲调的唯美与诗词的意境能够很好的融合在一起,营造出唯美清新的氛围,使学生更容易专心的投入在朗诵当中。在表演的过程里,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词内容,使其将蕴含的感情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为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诵读古诗词的活动,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奖励,为优秀的学生授予荣誉称号。使学生不断加深对古诗词的感悟,发现古诗词的魅力,受到传统文化的熏染。让学生在诵读中体验经典诗词的博大内涵,自主传承和发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1]。
四、搭建开放的交流平台
        为有效的开展古诗词教学活动,学校应以学生的发展需求为出发点,尊重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为学生搭建开放的交流平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了解诗词,是建设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小学时期古诗词的学习属于启蒙阶段,因此教师可以结合古诗词中的韵律美,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诵读和背诵经典的诗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习传统文化中的智慧,从古诗词中蕴含的情感上得到浸润。从而激发对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此外注重培养学生掌握古诗词学习的有效方法,提高学习和理解能力,从而更好的拓展课外阅读学习。
        例如,可以开设专门为学生学习和欣赏古诗词的教室,室内悬挂经典诗词作品,摆放各种诗歌集锦,古诗词创作和讲解的书籍。可以采用多媒体电脑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进入网站进行自主学习。学校可以在网站里,按照不同时期或不同主题将古诗词歌赋进行分类,为学生编辑和存储大量的诗词内容,方便学生查阅和学习。此外在网站中还可以提供古诗词动画视频为学生播放,让学生能够更好的了解诗词的内容和涵义,直观的感受到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加深对古诗词意境的理解。另外,学校可以定期举办校园古诗词大赛,鼓励全校师生踊跃参加,使学生积累更多更丰富的古诗词内容。让学生在彼此交流和学习中,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底蕴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有利于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让小学古诗词文化走进校园,是继承和传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不但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同时促进我国小学素质教育的有效进行。古诗词对学生成长发展具有十分的重要影响,帮助学生树立健全的人格,理解和体会人们智慧哲理。因此学校要勇于探索和发现古诗词的魅力。为学生布置一个充满浓郁诗情的教学环境,结合校园实际,开发适宜的校本课程,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开展古词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对唐诗宋词的兴趣。为学生讨论和交流搭建开放的交流平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诗词的能力。借助古典文化氛围,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挖掘和感悟诗歌中的涵义,吸收传统文化中的智慧。通过不断的积累和体验,促进学生对古代诗词的学习和思考能力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李富权.经典文化进校园小学古诗词开展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1(25):31-32.
[2]文丹.农村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要因校制宜[J].进展:教学与科研,2020:21-2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