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志忠
广西百色市西林县八达镇周邦村中心小学 533599
摘要:新课改对于小学语文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学时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小组合作学习”就成为语文教学最受欢迎的教学方式,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帮助教师有效的进行教学,使得教学效率有所提升,对学生而言 将自己的分析和想法和小组成员进行交流和探讨,同时仔细听组内其他成员的想法。小学生的自律能力较差,小组合作将学生们集中在一起,大家难免会在课堂上讨论与本节知识毫无关系的话题,使得讨论主题发生偏移,这时,教师就需要发挥自己的作用,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让学生不至于太过放肆,忘记了学习任务。因此,在教学时以学生为主体的前提是需要教师的及时引导,否则课堂学习效率和学习氛围都会不理想,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进度。
一、创建表演情境,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语文这类文字类学科都不是很感兴趣,他们会觉得文字比较枯燥无味,而且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教师在语文教学时,只是单纯给学生讲解课文,让学生对文章中的优美语句进行记录和背诵,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对语文感到厌烦,认为语文学习就是不停的背诵和默写。因此,教师在对教材进行分析和研究后发现有些文章中的故事情节很多,这时就可以创建表演情境,让学生对课文进行改编用表演的形式进行课文内容的演绎。例如:教师在进行新部编版三年级下册《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这篇文章的讲解时,教师先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让学生跟组内成员进行文章的阅读,对文章熟悉之后就可以分角色扮演了,每个组员扮演文章中的一个角色,然后开始整个文章的表演。学生将自己带入到角色中,就会有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更能理解文章中表达的情感和含义,学生改编和表演的过程中,会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这有利于学生思维想象能力的发展,同时这样的情境会调动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课堂参与度。
二、合理进行学习分组,提高学习效率
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性格特点也不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教师在分组时要注意不能让一个小组全是优等生也不能全是后进生,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一定的了解,合理的进行分组,才能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提高学习的效率。例如:教师在进行新部编版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这篇文章的讲解时,这篇文章具有很强的故事性,教师就可以在进行教学前,先对学生进行分组,分组时成员之间必须保持平衡,组内成员要有成绩优异的学生和成绩较差的学生,有理解能力强的学生也要有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这样才能保持每个组之间的平衡。教师开始讲解课文时,首先让成绩较差的学生进行生字词的展示,在课文朗读时,教师就可以找组内成绩中等的学生来对课文进行朗读,和其他小组进行比拼,看哪组学生读的更流畅更具有情感,在课文最后都有思考问题,这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之后选择理解能力较强的同学对问题进行问题答案的阐述和总结。这样的方式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所参与,在小组学习中发挥自己的特长,有利于学生更牢固的掌握语文知识,教师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提高了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从而构建出高效的语文课堂。
总结
在进行小组分组时,教师要对本班学生的学习水平有所了解,进而使得分组更加科学,这样才能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学生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一定要在这个过程中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防止学生偏离语文主题,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语文课堂上,从而让学生能有效的学习语文。
参考文献
[1]黄艳珍. 优化小组合作,打造语文高效课堂[J]. 课外语文,2020(04):50-51.
[2]陈建. 开展小组合作,打造高效语文课堂[J]. 小学生(下旬刊),2019(1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