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娇争
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兴华小学 116031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一堂好课应该建立在“以生为本”的思想基础上,让学生忙起来,动起来,这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的第一要素。我们现在提倡的“顺学而教”也正顺应了这一思想潮流、富有时代的教育意义。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只要以学生为主体,就能促进学生的素质发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就要求我们更好地贯彻“顺学而教 以学定教 顺学而导 少教多学”这一理念。
一、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是实施“顺学而教”的关键
《课程纲要》解读中指出:所有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都一定是自主学习,自主学习就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使学习成为学生自己的事。“以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变“教师要学生学”为“学生自己要学”就是“顺学而教”的核心理念,是它最本质的东西。
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高度发展的时代,即使教师今天教授的知识是新的,但是到了明天就可能被更加新鲜的知识所代替,所以只有善于学习的人和能够主动学习的人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所以做为传道授业者的教师首先要转变思想,摒弃以往教师为主体的错误思想,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他们不仅应该成为学习的主动者,更应该成为学习和新知识的创造者。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和创造者,其实也就更好地实现了“顺学而教”这一理念。“顺学而教”是一个逐步引导学生走向“自主学习”的动态过程。
二、有目的有方法地学习是实施“顺学而教 以学定教”的保障
⒈学什么——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
教师不能因为确定了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方式,“顺学而教”的教育理念就可以推卸责任,放任自流,不去管学生学什么,学得怎么样,反而更加要要对学生学什么,学得怎么样做到心中有数。首先教师要明确学生学什么?教师要变“教学”为“导学”。语文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而在于指导学生“学”,不能满足于学生“学会”,更要引导学生“会学”。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的特点及课文内容的不同,对学生先学的内容提前做好建议和布置,如当学习有关小动物的文章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提前让学生交流一下对这种小动物的了解,学生们在七嘴八舌的交流中会自然提高学习的兴趣。教师再趁热打铁,问问孩子们还想了解关于这种小动物的哪些知识,孩子们提前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就自然而然被调动起来;再如学习《桂林山水》这样描写景物的文章时,可以让孩子们提前看看相关的图片和介绍加深对景物的了解;学习《草船借箭》这样的历史故事时,可以建议他们读原著,更好地了解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更全面地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
⒉怎么学——教师要加强方法的指导
学生在不同的阶段怎么学应该有不同的要求和方法的指导。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其涵盖的只是博大精深,仅靠单一的课堂教学,远远满足不了语文学习的要求。因而我们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领跑者,必须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学会预习。
例如: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学生的预习就应该以基础知识的预习为主。教师要指导学生逐步使用手中的工具书,指导具体的预习方法,如:读课文时看拼音,生字新词多读几遍,要读准,对于读不准或不认识的字要逐步学会查阅工具书,扫清阅读障碍。到了中年级,学生的预习就要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扩展,如:在解决了生字问题的基础上,对文章的内容有所了解,目的在于对全文获得一个完整的、初步的印象。高年级的预习除了要巩固生字的读音,要把课文读通读顺;还要注意文章内容,思想意义,文章告诉我们的内容;更要注意文章结构,写作方法。预习时要多用心分析,做批注,这样才能在上课时带着疑问听讲,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
这样坚持有梯度的指导与学习,就会让学生在学习上掌握主动权。学生尝到自学的甜头时,就产生了强大的学习动力,我们就会看到学生语文课堂上自己独特想法的展示、交流与碰撞。“顺学而教,少教多学”真正实现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
⒊学得怎么样——教师要有检查和反馈
要想实现以“学”领跑,打造高效语文课堂,仅仅靠教师对学习内容的布置和学习方法的指导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应该承认学生个体在学习能力上存在着差异,所以更需要教师在学生先学这一环节上加强检查和督促反馈,采用多种手段,让学生在学习上坚持不懈。对学生多鼓励和表扬,特别是发现好的方法要及时总结和交流,对进步者要不断激励,这样就可以更好地以点带面,让学生真正地实施“顺学而教”。
⒋给予充足的空间和时间的保证
教学应当为学生的自主学习留下足够的空间和时间。首先教师要对所教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对学生要学习的内容做到提前布置。如:学习《草船借箭》这样的历史故事教师就要提前一个或半个学期布置学生读原著,只有充足的时间阅读原著,才会更好地了解内容。
其次还要给学生多方面的建议。现在孩子的信息来源渠道是多方面的,图书馆的书籍、网络、媒体等渠道都可以是学生提前学习的领域。正如布鲁姆所说:提供足够的时间与适当的帮助,百分之九十五的学生能够学习一门学科达到高水平的掌握。
三、教学方法的灵活更好地促进“以学定教 顺学而导”的达成
⒈了解学情,以学定教
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学生提前学得怎么样教师就要做到心中有数,比如有的课文学生的朗读预习已经非常到位,教师在课堂上就要适当减少朗读的时间;在预习的检查过程中如果发现学生的预习批注做得不够理想就要在课堂上再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继续针对文章的内容在集体学习之前有自己的想法的批注与标写;教师还要充分发挥小组的力量,让学生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解决简单的问题,提出难题集体交流,使问题更加集中。
教师提前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就可以有的放矢更加合理地分配教学教学时间,更好地实现高效语文课堂的打造。
⒉教无定法,顺学而导
教无定法,我们在教学中也绝不能是一成不变的,因而我们在备课时就要有学生学习之前的学期备课,对教材通览做到心中有数;课前备课,对每一课的内容了如指掌;更要做到随时调整教学思路,针对学生的学,做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教师要有意识地在课堂灵活运用各种策略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孩子”。教师既要做好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又要做好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参与者,同时也不能一味地顺学而导,对于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了然于胸,不能让学生带偏离了轨道。
综上所述,坚持以“学”领跑,教师以学定教、 顺学而导,就可以实现少教多学,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己的大舞台,让语文课堂更加精彩纷呈,切实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