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微课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12期   作者:戴红
[导读] 微课是依托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一种教学资源,能够将教学的重点、难点以更加生动、逼真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
        戴红
        山东省淄博第十七中学  255000
        摘要:微课是依托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一种教学资源,能够将教学的重点、难点以更加生动、逼真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在微课应用中最常见的问题就是“形式主义”,华而不实的微课不能吸引学生,也不能使学生从中获得知识或学习能力,只会浪费学生、老师更多时间。鉴于此,研究微课在高中语文课堂中的应用一定要结合教学实践,探索其应用价值和应用意义。基于此,本文章对微课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微课;高中语文;应用
引言
        语文是高中阶段一门重要的学科,人们逐渐意识到语文教学在传统文化渗透及思想品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因此,高中语文教师纷纷引入了各种教学方法,以期提升语文教学效果。而微课的出现,为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效率创造了有利条件,将微课与语文教学工作有机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综合能力。因此,对微课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微课的概念
        微课是指依托于信息技术,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将教学重难点制作成教学课件、教学课例,用微视频的形式进行碎片化学习的一种教学资源和形式,在内容和形式上带有思维性和拓展性。不仅主题鲜明、时间简短、内容生动,而且方便使用,能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启发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积极探索思考。
二、微课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的价值
        其一,微课的应用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由于语文是一门需要长期累积和深入研究的学科,涉及的知识内容较为烦琐,但是整体难度有限。所以使用微课教学法,通过针对性的微课内容讲授,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特定的知识,会让教学的有效性获得显著提升。其二,微课教学的应用能更好地丰富教学资源。随着网络的逐步深化,高中语文教学中存有的知识、文章、图片等内容,教师均能在网络上查阅,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合理地使用微课,能更好地丰富学生的语文教学资源,这对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有积极的影响。其三,由于语文教师自身有较强的优势,所以高中语文教学中微课内容的引入,需要教师用较为丰富的语言表达进行讲授,而语文教师灵活的语言知识运用能将学生带入到微课学习中(可以具体表述一下一个意义)。其四,微课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利用碎片时间学习。微课的应用途径十分广泛,不但能应用在课内,更能延伸到课外,且学生在课下学习的时候不受时间、空间、地点等因素的限制,正是因为微课能满足师生双方的需求,所以微课才能被广泛地应用到语文课堂教学中来。
三、微课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一)应用微课增强预习效果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预习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通过预习能够大致了解将要学习的内容,有利于提升学习效率。教师可利用微课来强化学生的预习效果,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激发学生预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有一个深刻的了解。具体而言,教师可针对教学内容,利用微课设置预习任务,引导学生自主预习,并记录问题和提出疑问,后续在课堂中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解决,这不仅有利于强化学生的预习效果,也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利用微课形式引导学生自主预习,能够强化学生课前预习的效果,也能够深化学生对阅读的理解。
        (二)应用微课创设情境授课
        新授课注重“新”知识的传授和学习。上好一节新授课,决定了学生对新知识和知识建构的有效掌握。所以,新授课中可以积极引入微课,教师可以提前通过互联网将相关微课发给每个学生在课前预习时参考;在新授课导入环节,运用精致、视听结合的微课为学生创设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对于具有有限社会经历的高中生而言,想要有效地合理联想和感知文本中的信息,微课的视听结合非常有优势。

比如,在讲授《林黛玉进贾府》一课时,若一味地阅读文本,学生无法感受到贾府“钟鸣鼎食之家,诗书簪缨之族”的奢侈生活,学生对文中提到的人物生活的环境、人物着装相貌很难有清晰的印象和感受。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前预习时,也可以在当堂授课的时候给学生展示一个讲解林黛玉进贾府的微课,短短几分钟,学生不仅能直观地感受清朝的建筑风貌和风土人情,而且对人物装扮等了如指掌,这样即可轻松熟悉小说中所选内容的结构层次、相关人物及其之间的关系。
        (三)应用微课攻克重难点
        在学习《鸿门宴》时,结合教学重点“学习本文出现的古汉语常用词和特殊句式,认识和分析项羽、刘邦两个集体各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教学难点“正确评价项羽的历史人物形象,借鉴本文将人物放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和动作刻画人物的方法去写作”。教师可以先利用精心设计的微课讲述本文出现的古汉语常用词、生字词和特殊句式,如“飨”“卮”“戮”“珏”“哙”“眦”“啖”等,包括名词作状语、句子成分省略、宾语前置等语言知识,将零散的知识规整到一起,让学生逐步完善语文知识和语言体系,构建语文知识框架。然后,教师可以利用微课播放《垓下歌》和《大风歌》,结合歌曲分析项羽和刘邦两人的个性、境遇和结局,引出楚汉之争、鸿门宴等话题,并结合故事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如许多人都说鸿门宴上,项羽一方之所以在开局良好的情况下失去对局面的控制,主要是因为项羽“人和”失利,文中哪些方面体现了这一点?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攻克重难点,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个性化的理解。
        (四)以组合式微课进行教学
        组合式微课主要是指通过“教师旁白+媒体呈现”的组合方式开展教学的微课作品。这种教学方式主要针对教学难度较大、需要逐字逐句学习领会的篇目,多用于文言文课程的教学中。例如,在教学《师说》一课时,笔者首先通过旁白向学生介绍作者韩愈生平的主要事迹,明确文章是韩愈在倡导“古文运动”、反对“耻学于师”的坏风气下所作。在批判不重师道的错误态度和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之后,作者以圣人孔夫子为例,强调师道的重要性,最后点明主题,总结全文。经过笔者的引导,学生得以掌握全文的思想逻辑和行文脉络,为此后的诵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应用微课激发学生兴趣
        微课是由文字、画面等元素构成的小视频,一般长度在5-10分钟,在微课应用中老师要把握好微课的短小精湛,用优质的画面资源、优美的声音资源等制作出视觉效果绝佳的微课,使微课的观赏价值、教学价值提升,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例如《沁园春·长沙》教学中含有运动、美食等元素,老师通过互联网等途径选取微课画面,注重微课画风的统一性,将其制作成小视频。另外加入朗诵、音乐等元素,使学生通过视觉、听觉等途径更好的理解文章,同时通过微课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更有效地参与教学。
结束语
        综上所述,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具有较多的优势。语文教师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应充分体现出微课的优势,但不能过度依赖,应结合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运用微课,帮助学生全面提升语文学习的效率,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猛.微课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试题与研究,2020(34):71-72.
[2]胡玉芬.微课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探微[J].成才之路,2020(33):113-114.
[3]房爱丽.微课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运用的研究[J].中小学电教,2020(11):75-76.
[4]王成远.微课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课外语文,2020(28):62-63.
[5]方惠.微课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0):24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