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静 石风远
夏河县拉卜楞幼儿园 甘肃 甘南 747199
摘要:在民族地区幼儿园的管理中,管理者思考的应是关注教师的需要与发展,如何让教师创造性地工作。只有树立“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意识,以教师的主体性发展作为教师管理的核心目标,注重内在的激励和满足,才能真正创设一个能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的环境和氛围,使教师主动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关键词: 民族地区幼儿园 管理 以人为本
【正文】幼儿园教育是教育的启蒙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民族地区幼儿园的管理也显得越来越重要。教育的现代化要求幼儿园的管理要有新思想、新观念、新思路,幼儿园虽小,可作为一个独立的单位,其管理工作的内容多、面广,即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那么幼儿园园长应树立什么样的新观念,才能更有成效地管理好幼儿园呢?我园以《规程》为准绳,深刻把握《纲要》精髓,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本着“依法办园,以人兴园”的总体要求,以“一切为了孩子”的办园宗旨,重视人力资源的优化和开发,在尊重人的同时,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促进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保教工作的高效率和高质量。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提高管理效能
幼儿教师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都是清一色的女同志,有着与其它社会群体不同的需要和心理特征。她们热爱职业,无私奉献,树立自立、自强、自尊、自信的自我形象,在乎成就、荣誉,同时承载了许多社会、家庭的希望和责任, 希望被社会尊重,可在多种角色的冲击下时而烦躁、职业倦怠等现象。面对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怎样的管理才能较好地引发女教师的工作潜力,极大调动其工作的热情以减轻或缓解其职业倦怠感呢?实践证明,真正地把教师放在“第一位”的人本化管理是解决问题的一味“良药”。真正地把教师放在“第一位”,教师才会以饱满的热情、充沛的干劲投入到本职工作中去,幼儿园才能真正担负起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的终极目的。
(一)做教师的贴心人,关心教师的身心健康
一个身心健康的幼儿教师一定是穿着美观大方,举止优雅,对幼儿和蔼可亲、一视同仁,对同事豁达大度、积极合作。而幼儿教师每天都要面临繁琐的工作,组织教学、负责幼儿的安全和健康、参加进修、接受培训、应付各种参观和检查、科研任务、论文压力,不胜繁忙,经常要加班,再加上来自家庭的责任,使得教师能够身心疲惫。在这种情况下,园长一定要做教师的贴心人,放下架子,经常和他们沟通,关注他们的情感,为他们疏导压力,帮助他们解决困难。采用“必访”方法即:教职工生病住院必访、家庭出现困难必访、家庭成员出现矛盾纠纷必访、教师结婚必访、教师直系亲属去世必访。让每一个人都感受到园长的尊重、信任和关心,产生温暖如家的感觉。通过多方位的谈心、家访,及时掌握教师思想动态,把问题处理在萌芽状态,避免敏感问题敏感化,简单问题复杂化,形成温馨的家庭氛围,树立乐观向上的人主观。
(二)尊重个体差异,发挥个人优势
每个人因年龄、性格、学识的不同而存在着差异,教师亦存在着个体差异,有的活泼开朗;有的内向腼腆;有的擅长歌舞;有的精于美工;有的爱好写作;有的善于教学等,作为一园之长应对每一位教师的特点做到心中有数,并为教师提供锻炼和施展才干的机会,在安排工作上做到用其所长,补其所短。
园长应根据教师各个方面的不同情况,搭配组建班组,如以老带新,将有工作经验和无工作经验的搭配组合,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还可根据工作人员身体强弱、工作能力及个性、民族点等各个方面的因素综合考虑,合理搭配,平衡力量,这样,既能发挥各人所长,又能优势互补,减少矛盾冲突,为提高工作效益奠定基础。
二、建章立制,规范管理,促进幼儿园和谐发展
坚持以一流的管理引导人,完善管理机制,提高管理效率。事实也充分证明,我们的工作是卓有成效的。近年来,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又通过制度改革,每学期将由上至下制定各项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借助分级管理观察、记录,对教师组织教育教学情况进行客观评价,每月将保教人员的工作实绩进行日常量化记载;利用家园互动联系册评价幼儿能力的发展情况,检验各位教师的保教效果;用检查记录表定期不定期对全园进行安全、卫生检查。期终,我们将在每月记载的基础上,全面实施日常量化、考核小组考核汇总评分,得出每个班级、每个教师的考核分,作为评选优秀班级和先进个人的客观依据。为了加强幼儿园的各项管理工作,先后出台了切实可行的《奖惩办法》,将教师的出勤、各项工作业绩实施兑现,极大地调动了教职工工作的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保教工作质量的提高。建立健全各级管理网络, 科学的管理网络达到了条线分块,层次管理的局面,签订《目标责任书》,严格实施责任倒置责任制。完善制度,规范管理,为促进民族地区幼儿园和谐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多渠道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培养教师的事业心
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发展水平明显落后,专业教师紧缺,师资力量的薄弱,已成为制约民族地区幼儿教育发展的瓶颈。作为一园之长要通过多种难免渠道,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使管理过程成为教师学习、提高、成长的过程,培养其对幼教事业浓厚的兴趣,并形成稳定的事业心。 一是可以采用目标激励的方法。向教师展示幼教事业蓬勃发展光辉灿烂的未来,让教师明确幼儿园发展的远期、中期、近期目标,鼓励教师制定自己发展的阶段性目标等等,引起教师的成就动机,主动完善自己。二是通过多种渠道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为教师提供进修深造的机会,夯实教师的理论基础,通过外出学习、教学技能大赛、集体备课活动等重要途径,鼓励每个人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或当前的热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在园里创造“人人贵参与、个个是行家”的气氛,体验到幼儿教育作为一门科学的美和独特的吸引力,从而把幼教事业当作自己发挥所长、实现人生价值的园地。三是尊重教师的主体性,为老师创设了更多的自主权,更多的参与管理的机会,赋予老师必要的知识来帮助他们进行合理的自我决策,同时领导班子要成为老师的合作者、帮助者、服务者,减少员工之间因职责不明而产生的误解,帮助教师找到错误和低效率原因,有的放矢地减少错误和差错,使每个人都自信、自立、自强实现自身价值,不断实现办园高品位。
四、密切家园联系,发挥教育合力
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迟缓,地域条件和薄弱的经济基础导致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发展水平明显落后,而家庭对学前教育的忽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提高民族地区幼儿教育的发展,透视制约民族地区幼儿园发展的因素。一是通过多种宣传渠道使少数民族群众区别幼儿园保教工作与小学识字教学的不同,认识到学前教育对个体成长的重要意义,促使民族地区形成重视学前教育的风气。二是采用多种形式增进家长对幼儿园、对幼儿教育的了解,相互传递科学育儿的信息,从而达到家园密切关系。三是利用“家长开放日”, 让家长走进课堂,了解幼儿教学活动内容、目标、方法、形式以及幼儿的发展情况,形成同步教育。四是充分发挥“亲子活动”,开展“变废为宝”的创意制作活动, 共同搜集与主题相关的资料并参与到主题教学探究及环境创设活动中,举办“快乐一家”“趣味游戏”娱乐活动,一起分享孩子的学习成果。家园之间架起友谊桥梁,为家园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夯实基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民族地区幼儿园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面对压力,作为管理者应该求真务实,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开拓进取,成为新型的管理者,办出民族地区人民满意的幼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