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慧萍
鲁东大学 教师教育学院 山东 烟台 264025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小学语文中的阅读教学越来越重要,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促进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为学习其他学科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我们应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鼓励学生多读一些课外书目,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本文根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对应的对策,希望对语文阅读教学有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核心素养,问题,策略
第一章 小学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一、 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
(一)培养学生阅读思维的深刻性
学生的阅读思维应该更加深刻,对文章的理解不仅仅是文字表面内容,更要重视文字后作者的情感,作者的写作方法,深入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比如小学课文《日月潭》不仅仅是描写日月潭的美丽景色,更重要的是对宝岛台湾的热爱,对祖国统一的盼望。
(二)培养阅读思维的多变性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培养学生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进行阅读,鼓励学生多方面的看问题,多角度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思维活跃,要重视课堂中生成的资源,积极促进小组合作学习,将不同的思路汇总,促进学生阅读思维的灵活性的发展。
二、促进学生思考
小学生在低学段的时候独立思维并没有发展起来,在学习过程中,偏向于被动接受学习,在这个学段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促进学生对关键字词的理解,通过启发式的提问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学生化被动的学习者转变为主动的学者。
三、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阅读与写作是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必须有广泛的阅读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体会作者运用写作手法,表达技巧,写作是以广泛的阅读为基础的,只有积累广泛的阅读素材,才能写好一篇文章。
第二章 小学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阅读教学方法单一
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学模式依旧是教师主导开展阅读,在阅读过程只关注阅读问题的标准答案,忽视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并没有得到发展,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只是教师让学生简单的读课文,读文章。然后依旧是传统模式教师带着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忽视自己理解文章的过程。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反思能力的发展。只注重阅读的结果,回答阅读问题而忽视阅读过程,这样不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学生是被动的阅读者,学生被动的阅读文章的内容,被动的分析文章,不利于学生学习。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依靠大量的题海战术,而不是对一篇好文章让学生自己走进文章感受文章的魅力。
二、阅读目标不明确
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目标不明确,教师只注重按照教学大纲传授知识,想要在短短的一节课尽可能多的传授知识,没用注意到学生能力的提升,那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会感到很累,学生厌学情绪也会随之而来。在教师的提问环节,也凸显阅读目标不够明确,缺少启发性的提问。提问应该由简单到复杂,由浅显的提问到有难度的提问,这样才能更好的达到教育目标。
三、阅读内容的局限性
阅读教学只以教材课文内容出发,阅读内容太过局限,而且布置大量机械的课外作业,减少了学生的课外阅读的时间,教师对课外阅读也没有给与足够的重视。没有给学生推荐合适的阅读书目,没有在班级中建设阅读角,不利于扩展学生的阅读面,学生的思维,知识都具有局限性。
四、教师自身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自身的观念陈旧
阅读是识字和写作的基础,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一些教师陈旧的教学观念,只注重学生的阅读练习,而忽视阅读的重要性。一些教师已经习惯了传统教学模式,忽视学生主动性,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注重的是自己教了多少,忽视了学生学了多少。没有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没有留给学生自己思考的空间,不利于学生未来语文素养的发展,从小便影响了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二)教师的信息素养不足
教师缺乏对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了解,即使有足够的信息素养也只是流于形式,忽视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制作的课件也只是单一的视频图片,长期下来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要留有疑问的使用直观教学方法。在应用教学技术过程中需要耗费时间备课,有的教师就忽视了信息技术的使用。
第三章 提升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明确阅读目标
阅读目标应该清楚,大部分的教学目标不够具体,只是说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应该设定清楚而具体的目标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教师依据学生的学情,教学内容,以学生为主体,设置具体的目标,比如再讲《荷花》这一篇课文中让学生感受作者用什么方法描写荷花,通过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有探究的欲望,想要了解老师提问的答案,让学生掌握写景物的方法可以写一写其他的事物。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在阅读教学中特别是重中之重,比如再讲《日月潭》的时候,让学生自己根据课文内容自己先理解早晨,中午,下雨时的日月潭的变化,而不是教师给学生划分好段落,这样不利于学生的主体性的发展。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综合能力的发展。教学内容要增加学生的兴趣点,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以学生为中心组织阅读内容,尊重学生的兴趣点,促进学生的表达能力的发展,根据学生之前的学习状况,开展阅读教学。
三、扩展学生的阅读面
学生的阅读内容应该扩展,既重视课内阅读也应该重视课外阅读,教师可以设置一个阅读角,放置一些适合这个学段学生所读的书目,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此外,还要注重课外阅读书目的交流,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吗,交流的热情。可能一个学生将自己喜欢的书目讲解给别的学生,也会使这个学生想要读这本书,从而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小组的成员可以多交流,交流自己的读书感悟,可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在上课前可以利用一些时间让学生每节课了解一个小故事。
四、阅读方式多样化
(一)创设阅读情境
如何增加学生阅读的兴趣,让学生深入理解学习内容,一个有效的就是创设阅读情境。在教古诗词时,给学生讲解古诗词,学生可以记住诗句的意思,但不能深入理解,比如再讲《静夜思》时,直接讲诗句不如让学生看一看夜晚的月色,放一段宛转悠扬的背景音乐,将学生带入学习氛围,更能提升学生的代入感。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文章的景色,文章的内容。
在良好的阅读情境中,因为学生亲身所感,所以学生想说的也就更多,促进学生表达,学生之间的交流,建立良好的阅读氛围。
(二)创新教学手段
采用信息技术的手段,促进学生阅读,手机软件爬楼梯阅读和全民K歌类似,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打分,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阅读的兴趣。再讲《使至塞上》这篇古诗的时候,可以教师将王维的生平,做一个微课让学生了解作者,才能更好的理解文章的内容。学生们本就生活在信息时代,阅读教学也应该与时俱进。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再现文章的情境,利用101课堂做课件,PPT里面的音频视频相结合,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受阅读的魅力。展示优秀的朗读作品,感受朗读的魅力。
有感情的朗读是理解文章内容的前提,我们可以使用录音笔,将读的好的学生的音频录下来,科技手段的使用促进阅读教学的更新。
开展多种多样的阅读活动角色扮演,使得学生全神贯注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也可以让学生参与课件的制作,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促进学生个性化阅读
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不同,学生的个性爱好也不同,比如男生爱好阅读科技类的文章,女生爱好阅读童话小说。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状况,对学生进行指导,制定个性化的阅读计划,不能采用一刀切的阅读方式,让不同的学生读同样的书,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进行推荐课外阅读书目,要多方面,多层次的促进学生阅读。也可以促进学生收集网络阅读资料,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
(四)创新阅读教学模式
开展多种阅读教学模式的综合运用,自主阅读,合作阅读,探究阅读综合使用,使得学生更能深刻,更全面的理解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开展主题阅读,重新梳理教材,在自主阅读中,发挥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在合作阅读中,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更能理解文章的内涵。
五、作业布置科学合理化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并不是依靠机械的题海战术来完成的,作业的布置过程中要每天给学生一个任务,阅读几页书,阅读一些小故事。增加课堂阅读的效果,可以运用画画的方式,比如二年级下册《日月潭》的课文,可以让学生画一画日月潭,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的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阅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定要注重积累,从每天的阅读积累,教师要加以引导,合理的布置作业促进学生阅读兴趣的发展。好的课后作业可以是事半功倍,帮助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课堂内容。
参考文献
[1]袁丽佳.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
[2]王明易. 小学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