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少芳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沙湾龙岐螺阳小学 511483
摘要:小学生作为未来社会主义的接班人,他们的成长十分重要,但受制于年龄和认知,他们对外部事物的缺乏正确的判断,也没有建立起正确的三观,客观上要求小学教师要积极地开展德育教学。而当前我国小学德育教学,虽然在新课程标准和新课程改革的帮助下正积极的发展,但仍存在不少问题,最突出的便是知行分离的现象。因此笔者就此现象展开研究,分析知行分离的原因,进而从三个方面提出如何改善知行分离现象的相应策略。以期改进和优化德育教学,推动学生更好的成长和发展,以供参考交流。
关键词:小学德育;知行分离;改善策略
前言:德育教学不仅仅承担着传授学生知识,增强学生综合素质的任务,更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小学德育教学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小学教育中的延伸,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而当前小学德育教学却过重突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塑造,甚至出现知行分离的情况。这种教学情况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成长和道德发展,因此,改善知行分离现象十分必要,也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小学德育"知行分离"的表现
首先表现在德育教学的理论和实践分离,简言之当前小学德育教学主要是以思想道德课程以及道德与法律课堂来进行教学的,并且其中主要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马克思主义的部分思考。从教材的设置来看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讲解十分细致,但在实践表现来看没有积极落实,进而导致理论和实践分离的情况,二者的落实不统一,理论重而实践轻。其次,教师做不到知行合一,师德不足。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灯塔,对于德育教学的开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而教师若出现问题,则直接导致德育教学缺乏时效性。再次学校文化建设不足,没有营造良好的德育教学氛围。学生在课堂上吸收德育因子,而走出学校后却往往忽视了道德修养。社会上追求经济利益的不良风气,极大的影响了学生,而学校的德育氛围却难以抵挡社会上的不良风气。
二、小学德育“知行分离”的原因
小学德育知行分离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因为课堂上品德和政治教育相互掺杂,区别性有限。简言之,小学德育教学并没有真正的将政治教学和品德教育划分出来,而两者的教学方法也应该做一定的区分。例如政治教育并不能被学生全盘接受,学生在政治教育的学习中容易出现表里不一,对知识的理解也只是流于表面。同时,政治教学的设计也并没有与学生认知而制定。因此,小学阶段的重视教育有效性不足,进而影响到品德教育,学生的德育教学也只是像政治学习那样流于表面,并不能真正的理解和实现内化。其次是因为当前德育教学方法过于传统,缺乏灵活性。很多教师对德育教学并不重视,没有正确的认识。当前小学德育教学方式主要表现为灌输式和填鸭式,忽视了学生的思考和内化,理论教育过于突出,并不能真正的指导学生的言行举止。长此以往,学生也忽视了德育,品德修养并不能真正的指导生活和行为。
再是应试教育压力加剧了德育的知行分离,无论是哪一阶段的教学,教师和家长都过于注重学生的成绩,应试化教育思维,严重影响了德育教育的开展。并且学生的考试压力也更大,分数成为学生的命根,是衡量学生是否用功的标准。在此背景下,教师和学生都忙于考试,思想道德教育边缘化。
三、小学德育"知行分离"现象的改善策略
(一)行是知之始
行动和实践是人们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的重要方式之一。对于德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亦是如此,小学开展德育教学是为了能够增强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建立起正确三观,真正的落实好立德树人。因此,教师在德育工作的开展中,首先要对德育有正确的认识,以行是知之始为重要开展原则,充分利用实践来增强德育教育的实效性。例如在父亲节或母亲节这样的节日中,很多教师都会询问一下在这里节日中都做过什么?或者自己是通过哪些行为来感谢父母的呢?虽然很多学生讲的是头头是道,但能够做到的却不多。这也充分暴露了学生理论和实践的分离。因此,德育教学应该更重视实践。就父亲节或母亲节教师可以积极开展一些活动,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手工或音乐节目的准备。简言之,就是准备一些文艺表演,手工组做一些手抄报或花朵,表演组可以排练一些节目,在特定的日期里邀请父母一同度过,还可以用一些影片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父母亲的养育之恩。
(二)行中得真知
德育教学包括很多方面,例如感恩诚信爱国等等。但学生年龄较小,在实践活动中,也不能真正完全的理解德育内容。因此在实践的基础上,还应该强化学生的思考,做到行中得真知。例如在爱国主义主题教育中,教师可以在清明节时组织学生去烈士陵园扫墓,在活动支出为学生播放《开国大典》和《百团大战》等与历史史实相关的影片,让学生去领略革命先辈为国家奋战的风采,体会革命先烈那浓浓的爱国主义情感。进而带领学生走进烈士陵园,充分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的情感体验。并在扫墓活动中联想革命先烈为国家奉献生命而奋战的情景,让学生真正领会什么是爱国主义?从而在思想上真正建立起爱国主义。
(三)跬步之积
德育教学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长期的积累,切忌三分钟热度。教师在日常工作中也应该不断反思和总结,在提高自身道德修养的同时,实现德育工作系统化,规范化,在课内外都营造出良好的德育氛围,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都能进行德育教育,真正实现知识和德育教育齐头并进。
结语:德育教学就是根据社会和人才发展的需要而进行思想上的教育,对人的成长和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美好品质的塑造和思想素质的发展都依赖于德育教学。因此,教师在德育工作中,应该抓住问题核心,从知和行两个方面同时进行,真正改变知行分离的现状。
参考文献:
[1]秦德昌,李芹.浅析小学德育教学知行分离的现象[J].考试周刊,2018,09:164.
[2]翟海燕.小学德育“知行分离”现象调查与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8.
[3]李雪.小学体验式德育改进对策的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8.
[4]张凤池.立德树人背景下中小学德育活动衔接性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9,3906:79-86.
[5]郭微微,程红艳.王阳明“知行合一”学说对于化解学校德育知行脱节的启示[J].教育科学研究,2019,07:7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