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霞
广东省江门市鹤山市职业技术学校 529700
摘要:随着计算机、手机的普及和互联网的大众化,中职学校学生很容易被各种不良风气侵蚀,出现厌学、欺凌、早恋等现象,中职德育教育成为重中之重。面对现状,班主任可以在互联网的帮助下,利用各种现代化手段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让德育教育渗透到日常行为中,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关键词:互联网;中职生;班主任德育教育;
引言:教育教学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断进步,互联网在教学中已普遍应用。相比较传统的教育方式而言,互联网的传播渠道更加丰富,获取信息的渠道也更加多元。在互联网的发展环境下德育工作者要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去开展德育教育工作,采取正确的工作策略,加强德育工作与互联网的有效融合才能够实现自身创新发展。德育工作对学生素质教育起着较为重大的作用,它与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都息息相关,因此德育工作者要在互联网的环境下一直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
一、我国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现状
(一)传统的德育教育模式根深蒂固
中职学校德育教育很多方式都比较原始,教师在讲台上要么言辞犀利的谴责,要么长篇大论的唠叨。这种强迫、灌输性的教育早已无法适应新时代,达不到预想的教育效果。
(二)不良思想侵蚀严重,德育教育工作难度加大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经济文化发展迅猛,计算机、手机的普及和互联网大众化,很多不良风气渐渐侵蚀了大部分未成年人。他们仿佛看透世界,读懂人生,不会感恩,只求回报。这种“思想滞后”的心理,让德育工作者在教育过程中陷入了瓶颈,德育教育难度加大。
(三)教育和生活缺乏联系
德育教育是为了帮助学生培养德育素养和应用能力,进一步在社会实践中体现出来。然而,我国大部分的中职德育教育让学生对德育的认识只简单地停留在教材中,没有很好地与生活相结合,这就大大降低了德育教育的效果。同时,老师很少给学生机会去探讨生活中所要具备的道德素养,这就造成社会上出现很多未成年人大道理都懂但还是违法的现象。
(四)家庭教育天平失衡
家庭教育在教育中是重要的一环,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任何人都无可取代的。由于经济发展,人们生存压力变大,不仅要养育孩子、赡养老人,还要买房、买车、还贷。很多家长只关注外出打工赚钱,忽略了陪伴和监督教育,让孩子行为缺失,沉迷网络、早恋、欺凌、犯罪等现象层出不穷,埋下了很深的德育隐患。
二、互联网背景下中职班主任德育教育的对策研究
班主任德育教育可分为专门的德育教育课堂和日常渗透式的德育教育,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专门的德育教育让学生掌握德育理论知识,日常渗透式的德育教育,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怎样能更好的让学生听进去,并一直把良好的品德形成习惯,利用互联网来进行德育教育,可以让德育教育事半功倍。
(一)善于利用专门的德育课堂进行德育教育
中职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德育理论知识的传输主要是靠班会课,让学生奠定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课前可用图片、视频、微课、德育动画片等形式丰富课件,利用互联网的声、光、色、形综合表现强的特点,在课件上把教学内容描述的丰富多彩,通过图像的切换,翻滚等给学生们带来视觉上的感受,从而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课中可分组进行竞赛,利用问卷星、剥豆豆、投票程序等参与性比较强的互联网软件,让学生来思考和讨论老师讲的内容,完成教学目标。
课后分小组在互联网上寻找德育素材,做一些关于德育知识的PPT或者小视频,采用讲解、互评等方式,加深学生对德育概念的理解,奠定学生德育理论基础。也可以让学生把生活中的行为习惯,拍成照片或者视频发到班群,老师引导学生在群里进行评价,把德育思想融入到生活当中去,同龄人之间的舆论比老师说教效果要更好。
(二)日常渗透式德育教育
日常渗透式的德育教育不只是学校内部的教育,还应该拓展到家庭德育教育和社会性的德育教育,只有这三个方面共同协作,德育工作才能有成效,善于利用互联网,使德育教育形成常态是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最终目标。
1.班主任德育教育
项目化管理学生:运用思维导图把班级德育活动分为几个项目,每个项目设置项目管理人进行管理,定期在班级群里公布存在问题。学期末利用投票软件让同学对项目管理人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进行评价。班干部管理同学,同学监督班干部,相互促进,良好的班风一建立,学习风气也能迅速提高。
搭建实践平台,提高德育修养:利用多媒体平台学习舞蹈、音乐、小品、礼仪、传统手工制作,在班级内或者学校各大活动中进行展示,在活动中让学生自己采用拍摄花絮、小视频、专访等不同形式记录自己的学习经历,让他们对优良传统文化有一个新的认识。
开设常态化德育活动:建立每天手机打卡制,把自己做的好人好事记录或者上传,每天都是“活雷锋”。网上注册义工服务,定期做校内外义工,上传自己的活动场景,配文或配音乐诠释,并在网上进行义工工时计算,记录自己的义工轨迹。
2.家校合作进行教育
班主任在学校开展各色各样的活动时,可以让学生自己拍照或者制作班级活动小视频,发送到班级群和家长群,引导家长正面评价学生表现,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一周一次在学生群和家长群发一些品德小视频或者警示语,让学生和家长共同学习,同时让家长监督孩子相关德行,把孩子在家的优秀表现上传到群里分享。
多提供亲子作业,让家长陪学生一起去社区进行服务,拍摄社区服务视频或者照片,发朋友圈点赞,给予表扬。或者在家让学生和家长一起合作做家务,分享在家长群等。
3.实训、实习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德育教育
实训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既是强化学生职业技能、提高其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可建立实习德育评价网上打分,让自我、同事、企业管理员评价在职表现,自我总结、自我反思,提高职业道德。
结束语:
在互联网背景下,中职班主任在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借助互联网的优势,密切关注学生内心思想的培养以及学生道德教育素质方面能力的提高与发展。本篇文章就着重论述在互联网背景下中职班主任德育教育的研究探索。
参考文献:
[1] 付玛莎 .互联网背景下中职德育教育研究[J]. 新课程( 中 ),2017(04).
[2] 郑娟 . 互联网背景下中职德育教育研究[J]. 科学中国人 ,2017(18).
[3] 晏燕平 . 互联网背景下中职德育教育研究 [J]. 新课程? 下旬 ,2017(9).
[4] 吴周 . 构建立体德育网络,加快中职现代德育建设 .广东教育.职教
20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