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当历史使命,做新时代的美术先锋 ——以主题美术创作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12期   作者:黄思思
[导读] 美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至关重要,是国家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历史使命的重要途径。
        黄思思
        广州美术学院  广东省广州市 510006
        摘要:美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至关重要,是国家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历史使命的重要途径。主题性美术创作即命题性创作,要求作品围绕命题展开,这要求艺术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对文化、历史进行深入探索,在把握主题精髓后进行再创造,既是一次历史的传承,又是一次创新的过程。本文以广州美术学院为例,从扎根人民、坚定文化自信、推陈出新三个方面出发,结合学校实例,充分挖掘主题美术创作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推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主题创作、美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
         
“把握时代脉搏,承担时代革命,聆听时代声音,勇于回答时代课题”[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新华社,2016年11月30日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11/30/c_1120025319.htm]这是习总书记对广大文艺工作者提出的要求。同时,也是广州美术学院一直以来秉承的教育发展的宗旨。正如校训“先学做人,再事丹青”一样,广州美术学院把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作为艺术创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培养了一大批德艺双馨的艺术家。广州坚美术学院持把主题创作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形式,发挥专业特色与学科优势,使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艺术创作,成为师生入脑入心的重要载体。
        近来,由校党委书记谢昌晶填词的校歌《我们要做时代的先锋》,歌曲中提到广州美术学院在四个方面成为时代的先锋,分别是西画引入的先锋、国画革新的先锋、革命美术的先锋和现代设计的先锋。其中西画引入的先锋和革命美术的先锋,正是以胡一川、李铁夫、王肇民等为代表的名家大师,直接影响了20世纪中国美术的走向。他们把自身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始终与党的奋斗目标保持高度一致,扎根人民、追求理想,为中国美术教育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主题美术作品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的重要载体,在历史上,很多震撼人心的经典作品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为社会、国家的发展而努力奋斗。在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教育活动中,广州美术学院着力以主题创作为重要载体来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育大学生如何担当起历史使命,做一名新时代的美术学先锋。
        
        一、扎根人民,进行无愧于时代的主题创作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审判者。优秀的主题创作离不开人民的心声,离不开人民的真情实感。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当然,人民还是作品的审判者,什么作品符合时代的潮流,什么作品反映生活,这都取决于人民大众的审美标准。因此,艺术家要创作出符合时代要求的主题作品,就必须追随人民的脚步,讴歌英雄、讴歌先烈、讴歌先进事迹,用有温度的作品鼓舞人、激励人、启迪人。美术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任务是引导广大师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师生们以优秀的美术作品及作品中所蕴含的精神力量推动社会、国家的发展。因此,主题美术创作则成为了艺术家们反映历史、反映民声、反映时代的工具。同时,由此创作出来的作品也成为了传播正能量的载体。
        主题美术作品是思想教育的重要载体之一,在历史上,很多震撼人心的经典作品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为社会、国家的发展而努力奋斗。革命美术的先锋——胡一川先生,在革命、建设、改革等不同历史时期的创作出大量优秀的主题美术作品。木刻作品《饥民》、《失业工人》、《到前线去》等,油画作品《开镣》、《前夜》、《挖地道》等,生动真实、情感真挚和质朴。其中油画《开镣》是建国初期最早出现的历史题材美术作品之一。胡一川以解放区的生活为创作的主题和依据,扎根人民,创作了具有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的作品,为中国美术教育事业作出卓越贡献。目前,以历史题材为主题的艺术创作备受关注,在美术院校的教学过程中,学校倡导师生们重读经典历史题材的优秀作品,感受老一辈艺术家的创作思想与情怀,重温那一代人曾有的生活经历和理想信念。师生们可以在观赏经典作品的过程中,感受伟大艺术家扎根人民、追求理想、完成使命的奋斗历程,树立艺术为民的理念,为今后的创作指明了道路和方向。
        扎根人民,深入生活,是主题美术创作的根本要求,也是文艺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在革命战争年代,优秀的文艺作品是把现实生活用浪漫主义形式展现出来,用正能量去击退黑暗和丑恶,让人们看到光明、美好和希望。在和平年代,文艺工作者要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作为创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群众作为作品的鉴赏者和受益者,把服务人民群众作为工作的职责和人生的使命。只有这样,文艺工作者才能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国家、无愧于人民群众的优秀作品。因为只有深入了解人民群众的生活,才能充分反映人民的需求,才能更好地理解支持国家的方针政策,才能创作出符合时代要求的作品。
        
        二、坚定文化自信,用主题创作弘扬民族精神
        文化自信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支撑;是理想信念教育的基础,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核心,是思想道德教育的支撑,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保障。美术院校肩负着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重任,更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文艺接班人的重任。坚定文化自信,是夯实美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文化自信成为了美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底气,它为美术创作提供了深刻的理论支撑、实践支撑和历史支撑。
        坚持把主题创作作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形式,是广州美术学院充分发挥专业特色,传承历史与文化的重要手段。2016年,经中宣部批准,由中国文联、财政部、文化部共同主办,中国美协承办的“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我校教师黎明的雕塑作品《六祖慧能》,林蓝的中国画作品《诗经——长歌清唱》,黄启明、顾亦鸣、罗海英合作的版画《夏都二里头》,范勃、郭祖昌、罗奇合作的油画《广州十三行》,等作品全部通过验收,极好地反映了教师们对社会、历史的深入思考。同年,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文学艺术基金联合主办的“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美术作品创作展”中,我校的罗奇老师创作的油画作品《草地铁流》入选并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2018年,在“大潮起珠江——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中,我校谢楚余老师的油画作品《改革再出发》展出后,受到大众的瞩目。此作品充分展现了谢楚余老师深厚的写实油画功底,也是他在大量历史素材的基础上的再创造。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共和国记忆系列”是2019年中宣部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该系列分文学卷、美术卷、音乐卷。其中广东有10件作品入选美术卷,包括杨之光《一辈子第一回》、黎雄才《武汉防汛图卷》、关山月《山村跃进图》、汤小铭《永不休战》、潘鹤《开荒牛——献给深圳特区》、黎明《崛起》等,涵盖国画、油画和雕塑等艺术领域。这些能让读者深入了解一个民族、一个时代,唤起人们对历史的记忆,并从中体会时间的烙印和社会的变迁。
        文化自信建立在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的基础上,主题创作正是艺术家们用现代的手段与形式表述历史、展现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这就要求每位艺术家都要读懂历史,深入了解传统文化。因此,广州美术学院通过主题创作这一载体,推动学生自主学习历史、了解历史渊源,讲好中国历史,真正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


        
        三、推陈出新,树立起中国文艺的世界风范
        《礼记》中讲:“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生命只有自强不息,不断更新创新,才能永葆生机,永葆活力。创新是美术创作的生命,美术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引导师生们把创新贯穿于整个美术创作的过程中。尤其是主题创作,在聚焦大量的历史素材、现实生活实况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既可以是形式的创新,也可以是内容的创新。美术院校以主题创作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旨在鼓励师生们要不断提高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内涵,让作品以当下人民生存的现实为线索,寻求新的突破口,创造出属于中国的故事、中国的形象、中国的旋律,让世界为中国喝彩。
        北京2022年冬季奥运会吉祥物“冰墩墩”由广州美术学院团队设计,从此广美也永远载入了奥运会的史册。由广州美术学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院长曹雪教授领衔、刘平云副教授为总执行的14人团队,在近一年的时间里,为广美设计、广东设计、中国设计赢得了荣誉。“冰墩墩”团队是艺术创新的践行者,把握时代发展的潮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与特长,以奥运精神为创作主题,融入新时代人文与艺术的理念,挖掘其中的内涵与精髓,创作出融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于一体、广受好评的“冰墩墩”形象。“冰墩墩”团队为我校甚至全国的美术院校树立了光辉的形象,为中国艺术进入国际舞台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同。整个团队的团结、拼搏、创新、奉献的精神以及创作的历程,把人生的追求与党和国家的事业紧密结合起来,为新时代美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2019年10月27日,“读懂中国”广州国际会议暨广州国家广告产业园2019“1212创意中国”论坛在广州美术学院昌岗校区广州国家广告产业园国际演播厅举办。“广州美术学院冬奥视觉文化设计中心”在现场宣布正式成立。该中心的成立,旨在吸纳更多的优秀设计人才,设计出更多与冬奥会视觉文化作品,从而做好传递中国故事的窗口。
        创新是国家发展的动力,广州美术学院在人才培养上,一直致力于创新能力与创新精神的教育。学校鼓励青年艺术家在尊重创作规律的基础上,精益求精,创作出有中国特色的主题美术和设计作品,让中国美术和中国设计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让世界领略中国的风范。
        
        四、践行初心使命,继往开来再出发
        习近平同志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根本动力。”
        广州美术学院师生们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动力,“以新时代的美育提升人民大众的审美素养和精神境界,培育深厚的家国情怀,激发全民族的创新活力和创造精神”为指导思想,“以大爱之心育莘莘学子, 以大美之艺绘传世之作”为目标,在教与学中积极实践。师生积极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广东省美术作品展”与“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等主题创作,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佳绩。
        广东省五年一届、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综合性美展“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广东省美术作品展览”于2019年7月4日开幕。经专家评审,广州美术学院斩获金奖3件,银奖6件,铜奖2件,优秀奖17件,入选作品87件,涵盖绘画、雕塑、设计等多个种类,约占全省入选总数的四分之一。广州美术学院师生以庆祝中国成立70周年为主题,践行文艺工作者的初心,融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创作出优秀的作品,为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作出了贡献。
        在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中,广州美术学院的师生们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其中,以绘画艺术学院为例,入选48件,其中油画11件、版画15件、水彩画18件、基础部4件。最终获奖提名作品5件,分别为谢郴安的《和熙时光》(油画)、梁国辉的《新生》(水彩)、肖海波的《知识的力量》(油画)、徐娜的《上善若水-丝路文明》(版画)、杨山河的《天眼》(版画);进京作品7件。在学校占了很大的比重。
        在十三届全国美展以外,我校教师也积极进取,毫不松懈,在多个方面中取得了突出的成果。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的“中国美术学院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研究班”,并将于11月6日在北京结项,我校教师黄启明的作品《深圳速度日新月异》(黑白木刻),褚朱炯的作品《互联网的春天——农村电商》(油画)入选并成功结项。
        可以说,广州美术学院在各种大型的主题创作中取得如此的成绩,既是当下师生殚精竭虑创作的汗水结晶,也是诸多前辈筚路蓝缕,开拓创新的精神延续。胡一川、李铁夫、王肇民等等一大批英雄先锋为我们树立了楷模,也生动诠释了文艺工作者的初心使命。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指出:“祖国是人民最坚实的依靠,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歌唱祖国、礼赞英雄从来都是文艺创作的永恒主题,也是最动人的篇章。”[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新华社,2016年11月30日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11/30/c_1120025319.htm]因此,作为青年艺术家,作为广州美术学院的学子,应该不忘美术创作的初心,致敬历史、致敬前辈,结合时代的需求,继往开来,创作出时代力作。
        广州美术学院学院明确“立德树人”的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延承了岭南革新精神,始终以国家文化战略为导向,始终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文化育人为基本原则,致力于培养出具有新时代精神的创新型美术人才。在多年的探索与努力中,广州美术学院始终“关注当下、探索前沿、溯本追源、温故知新”,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增强人文素养,跨越学科界限,致力于培养出更多基础扎实,具有本土情怀和国际视野、问题意识和思辩能力、洞察力和感知力、创造力和综合表达能力、德才兼备和责任担当的青年美术人才。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将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重要性提升到了空前的高度。广州美术学院作为华南地区唯一的高等美术院校,肩负着为社会为国家培养优秀的德艺双馨美术和设计人才的重任。广州美术学院应该积极践行社会责任与担当,以主题创作为重要形式,深入推行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师生的创作坚持扎根人民,努力担当历史使命,不负众望,成为引领美术的先锋。
        
参考文献:
[1]刘湘东.革命美术作品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之发掘与应用[J].思想教育研究,2018(04):114-117.
[1]刘正刚.习近平新思想与艺术院校学生思政教育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2019(02):62-70.
[3]张江.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强国[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年:30-40.
[4]董建.新时代艺术院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面临的挑战与机遇[J].黑河学刊,2019(09):109-114.
[5]曾萍,郑永廷.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及其发展[J].2010(10):13.
[6]张江 主编,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强国[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年3月第1版.
[7]张江 主编,实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历史使命[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年3月第1版.
[8]刘湘东.革命美术作品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之发掘与应用[J].思想教育研究,2018年04期.

作者简介:黄思思,1988年10月,女,广东茂名人,讲师,硕士研究生,任职于广州美术学院,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大学生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基金项目:广州美术学院2020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项目(学生工作队伍专项建设)B类《“大思政”格局下美术院校构建全员育人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研究》;项目负责人:黄思思;项目编号:60409209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