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祖章
四川省射洪市青岗镇初级中学校 629200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与落实,要求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探究的运用可以引导学生培养思维与创新能力, 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根据历史课程标准与学生的学情特点,结合在实践教学中的课例,就探究教学模式的运用进行了探究,以期可以激发学生的大脑活力,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全面贯彻实施素质教育。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模式;初中历史;实践探究
历史是义务教育的基础学科,课程目标要求教学面对所有学生,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探究学生能力与价值,进而保障学生能够全方面发展。结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繁盛一时的隋朝》课便,阐述了如何运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以期为其他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
一、创设情境,明确目标
知识形成的初步认识就是从感官进行的,对于学生的学习也同样适用,在实践教学活动创设教学情境,可以刺激学生的感官,增加学生的实践感知,进而更容易理解与感知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大脑思维,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此外,教学目标是行动开展的指向标,为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提供了方向,起着导向、调控、评价与激励的作用,因此要求教学目标要科学合理、要目标明确,以此为依据,更好更快地完成教学任务。也就是说,开展探究式教学模式,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制定有效的教学情境,深入挖掘教学目标,这两项工作是开展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开始准备阶段。
例如:在进行七年级下册《繁盛一时的隋朝》,在创设情境时采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一张树的图片,教师提出问题“如果将古代封建社会看作是一棵大树的话,用枝繁叶茂来表示强大繁荣的朝代。请同学们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哪个朝代奠定了唐朝的强大繁荣?”以图片直观的形象引导学生充分感知隋朝和隋唐盛世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一方面引导学生联系历史知识,回忆与思考问题;另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主动地了解有关隋朝历史,初步接触学习任务。
二、自主研读,生成问题
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有效落实需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这就需要教师有意识地设疑,来调动学生的兴趣。在具体实践中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发展与自主能动性,结合教学活动,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生疑,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来帮助学生理解教材,调动学生的想象力,自主的构建问题有,进而形成问题意识。
例如:根据繁盛一时的隋朝这一课的教学内容,提出问题“隋朝大运河的基础知识知多少”以此为主题,让学生进行思考与探究。
教师可以提前搜集《隋朝大运河》相关视频,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看,通过视频呈现历史,在帮助学生回忆已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为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奠定了基础。为了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问题的本源,教师利用问题进行引导“隋朝是如何建立的”,引导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对教材进行深入地分析,增加学生对历史人物与事情的情感感悟,一方面可以深找到问题的答案,另一方面可以更好地理解与记忆教材知识点。“隋朝是如何完成统一的”,结合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充分运用问题与图片,旨在帮助学生展开思维想象力,对教材深入挖掘与探究,自主的思考进而找出答案或者提出疑问,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与问题意识。
三、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交流与讨论活动,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通过相互交流、借鉴、启发,更好理解教材内容,为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合作与互动的价值,为学生创设交流的平台,给予学生实践的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地展示学习的成果。问题提出的最终目的,就是分析与解决找到答案,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思维,这也是运用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关键。例如:当教师利用多媒体或者图片,展示了很多与教学活动相关的资料后,提出的问题“如何理解隋朝经济的繁荣?”“隋朝经济繁荣的原因有哪些”然后对学生进行分组,开展交流与探究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找到知识点之间关系,学生对问题进行讨论并总结,进而找到问题的答案。基于这两个问题上,紧接着提出问题“如何评价隋朝大运河的开通”,还是以小组为单位进一步的组织交流与讨论,引导学生全面辩证地看待历史事件,意识到大运河开通后产生的作用。
四、梳理线索,归纳概括
在进行基础教学活动后,组织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与归纳,可以帮助学生学会梳理事件,了解事件之间存在的关联,进而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巩固所学知识,同时为下一课的教学活动奠定了基础。例如: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设计课堂知识体系,将零散的知识进行统一系统化,然后利用多媒体对这些总结进行展示,教师进行引导与提示,将所学知识点概括为一次统 一、两个皇帝、三个端点、四段运河、五大河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梳理与概括的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记忆教学内容。
五、结论
总之,教师有意识地组织探究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全方面、多层次的思考历史问题,重视学生思维与创新精神的培养,将历史知识进行总结与内化,帮助学生理解与记忆繁杂的历史知识。
参考文献
[1]王宝良. 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探究[J]. 才智,2020(04):49.
[2]臧小兰. 师生合作探究在农村初中历史课堂中的有效应用[J]. 教育观察,202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