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霞章
成都市青白江区南开为明学校 四川 成都 610000
摘要:高中地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师要重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借助各种途径积极整合各种生活化资源,并应用于地理教学中,有效提升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中各种问题的能力。而借助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可体现这一理念,提高学生学习地理课程的兴趣,简化复杂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地理知识。基于此,本文对核心素养与生活化的内涵进行有效解析,并提高创设生活化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根据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对地理原理进行分析、借助乡土地理,丰富地理教学实际内容、强化生活化素材应用的有效教学途径,为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提出实施建议。
关键词: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路径;分析
运用传统地理课程教学方式,教师是根据课本进行地理知识讲解,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无法让学生在课堂上提起兴趣,还会使学生难以理解地理知识,只能一味的被动接受,无法提高地理教学效果。但是运用生活中的地理元素进行地理教学,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并能产生探索地理知识的兴趣,这样能够使学生主动学习地理课本中的知识,有效提高地理实际教学效果。所以,教师要积极探究各种生活化地理教学方式,为学生更好地学习地理知识奠定基础,以提高高中地理课程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更好发展。
1、核心素养与生活化的内涵解析
1.1 核心素养的内涵
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具备的并且有利于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一项重要能力。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生活化的教学要以学生实际生活经验为切入点,有效结合理论与实践,是学生培养核心素养的重要渠道。
1.2 生活化教学的内涵
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曾说过“生活既是教育”,有效表达了生活与教育之间存有的紧密联系,生活中即有教育,所以要学习生活中有利知识。生活化的地理教学有效诠释该概念,生活化的地理教学要以生活角度为出发点,对现实生活中存有的地理现象、知识以及具体事物的时空分布进行有效挖掘,促进地理课程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及时发现在日常生活中所存有的地理知识,引导学生可通过实际生活对地理知识进行学习,进而实现以知识视角来对生活中存有的现象进行有效理解[1]。生活中的地理教学包括生活中的地理案例、地理现象等,培养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与实际生活密不可分,唯有在生活的基础上,使生活与学习相结合,才能让学生持续消化并且具有适合于终身发展的必备品质。
2、高中地理生活教学实施路径
2.1 创设生活化情境,培养学生地理兴趣
情境教学法是在新课改下衍生出一种有效教学方法,该方法可将抽象难以理解的知识点转换为易于理解知识点。在地理教学中运用此方法,学生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可对地理知识点的内容进行透彻理解,并且创设生活化情境,有助于使学生对学习地理产生兴趣,有助于学生主动探究地理知识[2]。同时,教师对地理教材中生活化元素的挖掘,可使课本中的地理知识密切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并使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加深对地理知识认识,有效提高学生的地理能力。
举例来讲,例如,在学习常见的天气系统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发言,结合身边的现象谈一谈自己所认识的天气系统。在学生自主发言的过程中,他们将地理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创设了相应的生活化情境,这对于他们理解地理知识起到了推动作用。
2.2 利用生活化实例,分析地理原理
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对生活有一定认知,而地理知识就在生活中,所以教学课运用生活实例对地理知识进行讲解,使学生可真正走入的地理世界中,对地理原理有更为深入理解,提高掌握课本地理知识的效率。同时,使学生有效结合生活经验与地理知识,主动探究课本中的地理知识,将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可运用生活现象进行地理重点、难点的学习,以达到提高教师地理教学的有效性。
举例来讲,在进行《水循环》课程的学习中,可先展示“城中看海”的图片并提出为什么会发生此现象?该怎么去解决?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地理知识,使学生在生活中地理现象中提高对地理原理的深度理解。然后,教师在综合学生的不同回答,以生活的角度分析相关地理知识,使学生对水循环的原理有深入理解,提高学习地理的效果,并正确树立科学观,并懂得节约用水。
2.3 借助乡土地理,丰富地理内容
在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中借助乡土地理,不仅有助于提高高中学生自身的学习水平,还可使高中生主动学习地理知识,通过身边的自然世界加强高中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享受学习地理知识的乐趣,有效丰富自身地理知识,在借助乡土地理情况下,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并主动参与到探索地理知识中来,提高学生实际学习地理的效果。另外,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将相关乡土地理文化切实融入到课程中,通过学生探究周边地理环境,提升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举例来讲,在学习《气候与自然带专题》这节课程时,如果教师只是口头讲解地区气候怎样,学生就会感觉到枯燥无味,若教师结合乡土地理,以学校所处的位置给学生讲解,这样可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容易理解教师所讲内容,丰富学生地理功底。然后,教师还可在教学中与学生共同探讨乡土地理,提高学生对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增加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可正确认识气候与自然的关系。
2.4 强化生活化素材应用,拓展地理视野
高中地理教材中并没有丰富的地理知识,但是生活中的地理知识是无限的,为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实际效果,教师应在生活中选取与地理教学相关的素材,拓展学生自身的视野,使学生逐渐学习正确的地理学习观念,为更好学习地理提供保障。在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可运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生活中的地理纪录片、自然环境的各个特点等,使学生可直观进行地理知识学习,强化学生学习地理的效果。
举例来讲,在学习《地表形态的塑造》这一课程时,首先通过多媒体教学视频,其中各个生活化地理教学资源,展示不同地区不同的地理面貌,以及观察地貌的方法,使学生可拓展自身地理视野,从不同维度学习地理知识[3]。然后,地理教师再根据学生学习地理的实际水平,为学生选择生活化的地貌图,让学生自主观察地貌,使学生亲身经历地理知识的形成,加深对地理知识的深度理解。
3、结束语
在高中地理的教学中,地理教师要有效挖掘生活中的教学资源,根据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把生活中的地理资源合理运用到教学活动中,为学生构建生活化的课堂学习。让学生在自身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利用各种地理知识进行深入探究,使学生深入理解地理知识的本质,帮助学生正确学习地理知识,并将其与实际生活相融合。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还需要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并营造良好生活情境,提高地理教学实际质量,进而为国家培养优秀的地理人才。
参考文献
[1]向贞云.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研究[J].知识窗(教师版),2021(03):92.
[2]董国辉.高中地理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的思考分析[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0(06):132-133.
[3]楼高江.人地协调观指向下的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1(09):1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