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媛媛
四川省广元市宝轮中学 628003
摘要:复习课是高中历史教学中常见的课型,它是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巩固已学过的学科知识技能并将其系统化、条理化的必要教学过程,同时也是教师弥补教学不足,提高教学质量不可缺少的环节。
关键词:高中历史;复习课;技巧
上好历史课,难。因为学科特点决定了它内容的老套和知识的琐碎,这就需要历史教师在准确传授知识、把握重难点的同时把历史课这份粗粮精工细作成宫廷玉宴。讲好历史复习课,更难。首先,内容庞杂。不论是复习一章还是一册书都需要历史教师在众多的史实中找出一条主线来统领所授知识,清理线索,便于学生记忆。其次,复习课是对所学只是的管理和归纳。相对而言趣味性降低、知识性增强、能力要求提高。第三,需要对学生学习及答题方法进行指导,这一项一般是比较枯燥的。
注重复习的效果。一节课成功与否主要是看教学效果,因此,上好高中历史复习课也应重视复习效果。复习已学知识的目的是更好的学以致用,所以复习课应加强锻炼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这就要求复习课上应让学生做相应的练习题,使其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还应针对学生对内容的掌握情况作一定的检查,并及时给予适当的反馈评价,将复习效果落到实处,并根据练习和检查情况灵活调整复习课模式。例如,在设计复习课时可在完成复习任务后预留一定时间进行相应练习或让学生快速回顾并提问。
精讲精练,讲练结合。“精讲”指的是有选择性地、简明扼要地讲解或阐释历史知识(包括隐性知识)、历史阶段特征、历史理论、思维方法和解题方法。高三需要复习的内容太多,教师的讲授不可能面面俱到。那么,怎样的讲解才是“精讲”呢?笔者认为,高三复习课要实现“精讲”,必须具备以下特征。第一,讲解不能停留在高一和高二的水平,不要“炒剩饭”,应该有所拓展和延伸,应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地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建立知识结构。第二,在讲解的同时,要注意应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人民群众创造历史、阶级斗争、必然和偶然、本质和现象、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原因和结果等基本原理和观点,对具体史实加以阐释。历史唯物主义的这些理论有助于我们揭示历史的发展规律,高考试题的立意主要基于以上理论或观点。关于“精练”,我们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在“练”的时机上,“练”可以分为三种情形,一是教师就重点讲解的内容,对学生进行训练;二是就某些零散、细碎、深度不大,不需深入阐释,但学生又容易疏忽的知识进行训练;三是就某些重要、学生表面上比较熟悉,而实际上又可能没有理解透彻的内容进行训练。对于后两种情形的基础知识,教师应引起注意,因为高考中常有一些考查学生再认再现能力的选择题,所考的内容往往是我们认为学生能够通过自学解决的问题,但考试得分率却偏低。对于这部分知识,教师确实无须讲解,但可以用做单选题或问答题的方式,检查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这种方式还可起到以练代讲,避免重复讲解的作用。在练习题的选择或设计上,要题型多样,单选题、材料题、问答题兼具,比较全面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在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通过练习和反馈,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要突出思维方法、审题与解题方法的培养。
教师在训练的同时根据学生的需求,对学生讲解自己的思路,传授解题的方法,也可以让学生谈谈他们的思路,教师适时点拨。
注重能力拓展,学以致用。利用相应的选择题、材料题等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从中获得学生的反馈。对于基础的历史史实,学生是要死记硬背,但是,现在高考的题目更注重对学生知识运用的考查,对学生分析、综合、归纳、比较等方面的能力的考查。因此,及时做题是最快最好检测学生的课堂知识掌握情况的方法。通过做题,拓展、锻炼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同时可以及时得到反馈,夯实基础,补救学生在知识上掌握不足的地方,落实学法指导。
教学内容和方式要有针对性。一是针对所要复习内容的特点,设计复习的方式方法。二是针对“学情”,根据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状况及遗忘缺漏情况,确定复习的重点和难点,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精心编选富有启发性、典型性的训练题目。要有相应的练习,但是复习课不能上成单纯的习题课。“上课就做题,老师挺容易。”学生总有这样的抱怨。
形成知识体系、构建知识框架尽管复习课按不同的教学时期、教学阶段而有不同的复习形式,但都有其共同的特征:它所围绕的教学内容是学生过去学过的或曾经学过的知识。因此,复习课与上新课有着根本的区别。复习课应遵循“循环出现、螺旋上升、不断深化”的认知规律。复习课中旧知识的再现不应是机械地重复,而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清理、提纯、巩固、提高”,通过复习,让学生能站在更高的层次上去重新领悟所学的知识。同时,复习课应突出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以“内化学习”为主要特征,对已经学过的知识,重新回顾、梳理综合,结构重组,构建知识框架,形成自我知识体系。由教师明确主题或设置问题,学生回忆概括或解答,教师启发,最后明确总结。可以是纵向概括,形成体系或规律;也可以是横向比较(政治、经济、文化三大模块或中外对比或同类或不同类的比较),得出认识。切忌把复习课上成“重复”课,把讲过的教材内容重新讲述一遍,即是我们通常说的“炒冷饭”。
以学案为载体实现高效复习。以单元为一课时复习单位,以导学案为载体,适度渗透专题内容,构建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形成学生全面、系统、扎实的基础知识网络。突出主干知识、主题线索的梳理,强化学生基础知识记忆的牢固程度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以落实“堂堂清”和阶段达标检测要求为保证手段。此阶段要坚持“学案导学”,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学案,学案主要包括复习目标导航、高考命题分析,重难点、知识点问题导学、典型例题分析、达标练习、高考模拟提升等几个环节,一般情况下,学案的习题要求学生像考试一样当堂独立完成,这样以考代练,针对性较强,效果较好。但有时复习内容较多,学生差异较大,也很难完成任务,只能放到课下完成,然后收缴一部分检查,掌握情况后,根据学生思维的障碍,再进行有针对性的点拨和指导,从而使学生不断提高。每一册复习结束,我们就让学生把学案装订成册,以备随时使用。
高中历史教师需要从上述方式入手,尽可能地浓缩知识,建立强大知识系统,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知识,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为学提供更加直观、具体的复习内容,让学生的复习更清晰、更明确,思路更具条理性和创新性,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和理解,促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更多、更好的历史知识,切实减轻学生的复习负担,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