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友华
重庆市丰都县许明寺镇初级中学校408211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对历史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新课改的精神与理念能否得到贯彻,并能有效地应用于新课改的相关理论研究,是当前教育界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针对目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结合笔者的教学实例,提出了在创新历史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以新课改背景下,优化历史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新课改理念下;初中历史;教学方法
引言: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学状况日益好转,不仅使课堂教学焕发出了新的活力,而且提高了教学效率。但是,如果要对当前的历史教学进行深入剖析,还存在许多问题,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完善,这是教师们需要认识到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多年的教学观察,结合初中历史教学现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作了较为深入的剖析,并提出了一些对策,希望能对其他教师有所帮助。
一、当前初中历史教学现状分析
(一)单调乏味的教学方式
虽然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不少教师针对教学方法展开了积极的创新,但在教学中,教师仍以"照本输入"式为主,导致教学模式无法走出单调的现状。设想一下,在单一化的教学模式下,课堂上缺少了活力,学生缺乏了学习的兴趣,至于教学效果自然也没有了理想。
(二)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当下初中历史课堂,多数时间仍被教师占据,教师活动的开展也往往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多数情况下是被动的接收者,而很少有机会进行自主的思考和探索,这种现状不仅使学生产生对老师的学习依赖性,而且使学生历史兴趣消磨殆尽,更会阻碍学生全面发展。事实上,从某种程度上讲,知识的学习和内化是学生自我建构的一个过程,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更多地充当着引导者的角色,让学生真正有效学习。
二、新课改理念下的初中历史教学的具体方法
(一)优化导入环节,点燃学生的求知欲望
1.设立导引问题
要想上好一堂历史课,设置具有启发性和引导性问题,进行巧妙的导入,这是一种有效的方式。是最有效的方法。这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激活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的注意力锁定在探究问题上,使其积极进行思考。
例如:学习"唐朝时期繁盛"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先导入教学,即导入唐朝时描写繁荣昌盛景象的诗句"千里长河一旦开",让学生对隋朝灭亡的情况等作出评价,可使学生置身于历史问题之中,并可结合这些问题,认真地进行讨论,最终体验丰收的喜悦,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
2.推出热点信息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先进的教学方法层出不穷,可谓是百花齐放,众人拾柴火焰高,例如多媒体教学、微课、转课等等。这种教学方法给课堂教学带来了一丝曙光,为提高教学效能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在网络中,教师可以运用网络上的各种热点内容,使历史教学更加有趣,实现历史知识的扩展。因此,教师有必要利用网络热点导入知识,激发求知欲望,关注热点,将历史知识与热点事件相结合。
例如:以《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教学为例 ,其中古代著名的丝绸之路,在宋元时就已是通向西方的交通要道。教师可在课初为学生导入现代版《丝绸之路》记录片,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观看视频,对这条丝绸之路做大致的了解,教师趁热打铁深入讲解,最终使学生认识到这条丝绸之路在现今经济发展中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习主动性
常规教学中,由于要按时完成教学任务,还要应付考试,教师一般会把知识灌输给学生,然后采取梳理知识点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深刻地记录知识要点,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不利于学生发展学习能力。
在新时期,中学历史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将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的"编辑再加工",从深层引导学生了解其中的学习乐趣,并借助形象化的多媒体教学技术,帮助学生开阔眼界,加深学生的体验,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例如:在学习"夏商周的更替过程"时,教师可以利用电视剧《封神榜》片段来引导学生学习商代史,给学生讲真实人物"商纣王"的故事,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并为每一个小组指派不同的历史观点和立场,让学生深入分析当时的历史格局变化,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辩证历史观。在课时充裕的情况下,采用自愿性参与的方式,让几名学生进行"角色演绎",使历史真实情景生动再现,不但为学生搭建展现自我平台,还有效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发展了个人兴趣,同时深化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三)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有必要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使整个教育过程成为学生问题研究与解决的过程,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理解、扎实地掌握历史知识,同时激发学生的思考与探究勇气,增长自己的才干,有效提高历史兴趣。
例如:以"春秋战国的纷争"教学为例,教师可为学生自习讲解各种案例,并讲解战国时期的著名战事,如桂陵和马陵之战等,通过这两次战役,学生认识到庞涓的愚蠢,学生以此为基础,可以激发自身的问题追索,老师可引导学生结合有关两次战争示意图,通过对两场战争行军路线的仔细观察,学生们清楚了解了孙膑的能力和计谋,明白了战争的根本在于庞涓挑起祸端,最终在老师的讲解中,加深了对庞涓的认识。
(四)开展生活化教学,提高教学实效
1.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促进有效学习
历史知识是对整个史学发展历程的一个总结,虽然是已发生之事,但它对我国的发展影响巨大。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历史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运用这些知识,并将其运用于课堂教学中,才能更好地完成历史教学。在生活观念与历史融为一体的情况下,是学生历史学习的制高点。
例如: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教学为例,由于今年也是建国100周年纪念日,在这样的形势下,教师们可以回顾一下我国这一百年来的发展变化,同时引出这一节课所学的内容对中国发展的影响,将自己身边的发展变化和历史内容结合起来,深刻感受历史的进程,而不仅仅是在课本上。通过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突破对历史知识的认知误区,从而更好地学习和掌握历史知识,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水平。
2.融入生活元素,实施微课教学
微课程教学既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式,又是现代教育与科学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不注重学生对历史课程效果的预习,也没有通过微课把生活要素纳入教学之中。根据这一情况,教师可以通过微课为学生布置一些需要在课前完成的学习任务,并充分体现生活化的特点。这种教学方法具有先进性,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例如:学习"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时,教师可利用一节微课为学生介绍"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但如所有事物发展一样,它也存在利弊两个方面,借助微课为学生介绍科技从两汉发展到今天的演变过程,并导入一些具有科技性的视频素材,引发学生在看到科技发挥的巨大力量的同时,探讨它有哪些利与弊?基于此,教师还可向学生呈现有关科技的实例,并让学生结合这些素材深入剖析。将微课与生活元素相结合,可以使学生从更全面的角度去认识历史知识。
总而言之,在新课标的深化下,初中历史教学模式也应作出相应的变革,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长期受应试观禁锢,部分初中历史教师以照本宣科方式开展教学,使学生处于被动接收知识状态,难以发挥其学习能动性,他们的课堂主体性更无从体现,影响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发展。因此,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有必要对新课标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方法进行深入研究,探索合理、可行的教学方法,以有效推动初中历史教学发展。
参考文献:
[1]尹文博. 新课改理念下的初中历史教学方法研究[J]. 家长, 2021, (8):116-117.
[2]原瑞虎. 浅析初中历史教学策略优化途径[J]. 文渊(中学版), 2020, (8):136.
[3]朱治国.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新理念探析[J]. 新课程研究, 2020, (18):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