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创新与实践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12期   作者:张丽霞
[导读] 小学阶段是学生各项基础能力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学生身心发展还处于完善阶段。
        张丽霞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东胜区正东小学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各项基础能力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学生身心发展还处于完善阶段。所以,在此时期中班主任需要为学生实施正确的引导,将自身引导者角色进行充分展现。此外,班主任还需要深入学生基层对其实际心理活动情况进行了解,了解掌握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内心使命感,进而为学生制定出合理的管理方式和管理知识,让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班级环境中成长与发展。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创新实践
        目前,由于现阶段小学班主任教师在对班级进行管理时,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比如,教师管理方法陈旧、缺乏职业素养、责任心不强等情况,导致班主任在小学班级进行管理过程中出现较多的问题。由于可见,对现阶段小学教师的职业素养和管理方法等方面进行优化创新是非常有必要的。落实到具体过程中班主任需要先对自身教学观念、职业素养等方面为着手点,经过不断的培训和实践来增强自身能力和素养。只有这样班主任教师才能为学生创设更为有科学合理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此环境中进行学习。这样对于促进小学阶段学生成长和发展可起到积极促进作用,继而也可以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专业人才。
一、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问题
(一)管理观念陈旧
        由于小学阶段学生因年龄偏小,在此时学生的身心发育还都在完善进程中,并没有形成正确稳定的价值观念。因此,在对小学生实施管理过程中,班主任教师的管理方式如果过于强制化,而不注重凸显学生的主体位置,教师一直以“一言堂”的方式进行班级管理,其实际管理效果会很不理想。这样的班级管理模式已经与现阶段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背道而驰,同时对于开发学生思维、创新、创造性等方面也会起到阻碍作用[1]。如果不及时优化此种管理模式,会导致小学生的天性被限制,也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和发展。学生也会逐步成为学习的工具,教师则是操控工具的操作者,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也会逐步丧失。
(二)管理模式单一
        在小学阶段班级管理过程中由于受到应试教育影响较为严重,班主任对学生实施管理过程仍然采用单一的方式进行管理,并且也一直以监督者的身份来督促学生进行学习,以此有效保障课堂学习纪律和教学效率。这样的管理方式班主任给学生的印象并不好,继而导致学生不愿意与班主任教师进行建立有效的沟通,班主任的管理工作的开展也会遇到问题。如果不及时对此种班级管理模式进行调整,对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和各项基础奠定方面都会起到严重阻碍影响。


二、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创新与实践
(一)保持有效沟通,掌握学生情况
        因小学生年龄小,在小学阶段进行学习过程中需要班主任教师给予学生提供足够的关心与呵护。在家庭环境中,家庭因素和环境都会对学生性格形成及习惯养成方面带来一定影响作用[2]。因此,家庭环境属于学生健康成长的主要阵地。作为小学班主任来讲,应当增多与班内学生家长的互动沟通与交流,让家长可以了解学生在校的情况。这样的方式,既可以使家长了解学生校内情况,也有助于教师及时对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的情况进行了解掌握。便于教师及时发现问题,并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并积极改善或解决此类问题。比如,在学生期末考试结束后,班主任会根据学生整个学期的学习情况和成绩进行客观地评价。然后,班主任可在周末组织家长会活动,首先班主任会分享学生本学期学习情况和成绩。其次,由家长自由提问可阐述学生在家庭中的日常表现,以及在家庭环境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最后,教师再借助多媒体为家长呈现教学方法和引导方式,促进家长可选择合理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引导教育,促使学生在校或者在家都可受到良好的教育引导。
(二)增进师生感情,建立良好氛围
        创设优良的班级管理方案和制度,并不是仅依靠班主任就可完成的,学生也需要积极配合班主任教师的工作。因此,班主任需要增多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沟通,构建亦师亦友的师生氛围,因为师生之间的关系对于班级管理具有重要影响作用。只有学生将班主任视为朋友后,学生才会自觉主动地去遵守班内的各项管理制度,进而信任班主任,为构建和谐、积极向上的班级管理环境进行基础奠定。比如,在班内开展班会时,班主任可以运用互动交流的在班内用桌椅围城一个大圆,班主任可在圆圈的中心位置进行讲话。教师可在班会开始前应用多媒体呈现本节班会主题,然后引导学生根据主题展开讨论分析,阐述自己的想法。此外,班主任还要有效保证每名学生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想法与意见,最后,班主任再依照学生们的想法进行归纳总结,对于需要补充的地方及时提供想法补充。
(三)设立奖惩制度,遵守班规校规
        小学生都比较喜欢被夸赞,在获得相应的赞赏或表演后学生就会表现得很乖巧,也会自觉主动地遵守班级中各项管理规范和制度。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和引导者,应当及时根据现阶段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制定奖惩制度,给予遵守班级规定和制度的学生相应奖励。如此一来,不仅可使一直遵守制度的学生可以保持现状,还能对那些没有得到奖励的学生进行鼓励和引导,促进班级氛围更加和谐和轻松。
结语:
        总而言之,在对小学阶段学生进行管理时,班主任教师需要及时对自身教学管理模式进行更新调整,正确应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实施管理,来对学生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进行有效培养。与此同时,班主任还需要广泛汲取和归纳班级管理类经验,积极改进班内现存的管理制度,并应用科学有效的方式来对班级实施管理,为学生构建一个轻松愉快的班级环境,为学生成才和发展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浅析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创新与实践[J]. 新作文:教研, 2020, 000(003):P.1-1.
[2]林贵超. 浅谈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创新与实践[J]. 新课程(教育学术), 2019, 000(006):2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