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鹏
黑龙江省鸡西市恒山区第四中学音乐组158130
摘要:近几年,随着素质教育在我国中小学不断推进,各种艺术课程也不断丰富着中小学的课堂。音乐学科作为艺术课程体系中的主要内容,在中小学运用最为广泛,音乐教育不仅能提升学生的乐理知识技能,还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审美情趣、情感价值,全方位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协调发展。目前我国初中音乐教学仍有诸多不足。本文主要分析了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制定具体的应对策略,以不断推动初中音乐教学质量的发展,有效促进初中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关键词: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音乐;教学;应对策略
引言:音乐是当今人们休闲娱乐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影响人们艺术情操培养的重要因素。音乐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具备基本的音乐鉴赏能力,还要帮助他们表达出自己的情感,陶冶其情操,使他们得到全面发展,这也是我国素质教育的终极目标。虽然在教改的助推下,初中音乐教学获得一定进展,然而依然存在急待改进之处。初中音乐教学如何进行优化和创新教学,才能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成为我们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现行初中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直以来,受国家考试制度的影响,初中音乐教育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可有可无的,这种缺乏重视的态度,不利于音乐教学的更好发展。另外,迄今为止,不少音乐教师采用陈旧单一的教学方法,导致课堂氛围单调枯燥,学生被动地学习,无法体现学生课堂主体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动能性难以被调动,长此以往,初中音乐课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阻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发展。因此,教师要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方式,不断优化和创新教学手段,积极借鉴国内外成功的音乐教育模式,改变自己固有的教学观念,抛弃陈旧的教学理念。另外,在当前的初中音乐课中,教师过于"规范化",对所有的学生都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式,所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所以,采用无特色的教学模式,让课堂内容吸引学生是很难的,原本富于趣味性的教室变得枯燥乏味,让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自然是难上加难。为此,教师要重视这些问题,加以改进和优化,提升音乐教学效能。
二、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音乐教学的应对策略
1.把握客观学情,确立适当的自主学习目标
为了制定短期、中期和长期的学习目标,教师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目标。短时学习目标具有很强的实时性,能使学生在完成学习目标后建立起强烈的自信与成就感。因此,教师为学生设定短期学习目标,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具体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音乐基础等分层教学。对于乐理基础及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设定较有挑战性的学习目标,帮助学生发掘学习潜力,增强自信心,促进学习能力。
例如:以《茉莉花》教学为例,通过情景教学法,教师可以将一首《沂蒙山小调》(民歌)引入课堂,点燃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参与度。老师可用多媒体设备来播放有关"花"的歌曲,并展示"花"的图片和短片,通过听觉和视觉的双重效应,让学生们进入花的世界,让"茉莉花"这首歌的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这节课结束后,老师可以让学生们在课余自行寻找有关"花"的音乐作品。每个学生都需要找到一到两首歌,并对歌曲做必要的介绍。教师最后告诉学生,下一节课将进行《花的海洋》主题曲的表演,引导学生自由结组学习歌曲,鼓励学生大胆表演。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设定不同的自主学习目标。学困生的学习,只要找出相关的歌就行了。透过搜集歌曲,扩大学生的乐理知识。通过确立适当的自主学习目标,有效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音乐的能力。
2.采用分层提问的方法,突出主体的课堂教学
通过提问,教师可以有效地促进师生之间的知识共享、情感交流,激发学生的深度思考,帮助学生理清思路,用流畅的语言回答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表达能力。
假如老师的问题是面向全体的,缺乏针对性,则只有少数优等生才能获益,而其他学生则只能沦为将对音乐失去兴趣的"听者"。为此,老师不但要全面了解学生的不同学习情况,还有敏锐的观察力,要透过观察捕捉到学生课上的反馈信息,适时地将问题抛给不同层级的学习回答,让他们主动思考、解决问题,与同龄人分享,在沟通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以《故乡的云》教学为例,教师可围绕"思乡"主题,请同学们预先收集以"思乡"为主题的音乐作品,然后在课上引导学生们把自己选好的作品和大家交流。(让平时参与程度不高的同学展示一下,可以培养他们收集交流、表达能力,还可以提高他们参加学习活动的积极性。)随后,教师让学生欣赏歌曲《故乡的云》,引导他们听一听、体会这位国外的游子怎样表达他的乡愁的,再抛出问题:“这首歌里哪一句最让你感动?假如你是歌里的"我",你会怎样向远方的母亲诉说你的心情?”(让对音乐有感受力的同学作答,让学生体会与旋律这两种元素节奏抒发的音乐情感)这样,教师在教学中善于观察,捕捉学生的表情,因学生实际情况而设问,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交流中,使学生形成主动学习、主动思考的习惯。
3.重视音乐赏析教育,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初中音乐课堂为学生提供了理论学习和音乐欣赏的场所,重视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有效引导全体学生对音乐的情感态度。初中生处于思维活跃的阶段,这也正是他们情感价值观培养的重要时期,我们要想正确引导他们的情感,敞开学生的心扉,需要借助音乐的力量让学生发展学生的健康的审美情趣。教师可充分利用音乐赏析课,结合音乐教材理论和典型的音乐作品进行观赏教育要渗透专业化的音乐知识,重视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情感熏陶,这有助于学生审美素养的发展。
例如:赏析课是学生提高音乐素养的主要途径,发挥学生积极的音乐课堂兴趣有助于逐渐提高音乐欣赏水平。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结合音乐教材内容,精心甄选合适的作品,并留出足够的时间赏析优秀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深入作品中来体悟作者所传达的情感,能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进而更好地激发赏析音乐的兴趣。比如《童年》作为经典老歌具有很高的唱功。主要是歌词内容容易引起同时代学生的共鸣,加之轻快的旋律朗朗上口,在观赏教学中渗透音乐审美方面有积极的教育成果。
4.拓充丰富的课程内容,提高音乐教育的全面性
尽管初中音乐教材内容丰富,但课程结构和教材篇幅有限。为此,立足于教材音乐作品的情绪基调、艺术特色,教师可以适当地扩充课外素材,丰富音乐课教材,给学生不同的音乐学习体验,这有助于提高音乐教学效果。
例如:在《梁祝欣赏》的鉴赏课上,可以用多媒体补充《梁祝》经典故事的内容,让学生们详细地理解梁山伯和祝英台两人的恋爱故事;此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导入越剧《十八相送》中的戏剧台词,如"你看这井底两个影,一男一女笑盈盈""梁兄你花轿早来抬"等,以此充分展示梁山伯和祝英台爱情的发展历程,以及他们对美好爱情的期待和憧憬。
总而言之,初中音乐教育是构成现代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对初中音乐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是教育目标的转变,教育理念、教学过程及方法也发生了转变。音乐是一门艺术,对初中生实施有效的音乐教育,可以提高学生对美的认识,培养学生德育体育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可以满足现代教育的需要。但是,在当前的初中音乐教育过程中,还存在很多不足,我们要进一步完善,以素质教育为背景的初中音乐教育,需要在实际教育过程中采取相应的策略加以解决和优化。本文主要探讨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初中音乐教育应对策略,通过探究和实施该策略,优化初中音乐教育。
参考文献:
[1]高敏.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音乐教学的应对策略研究[J]. 科学咨询, 2021, (5)
[2]蒲晓辉. 运用“以人为本”理念,实现初中音乐高效教学[J]. 魅力中国, 2020, (8):100.
[3]张海雷. 浅析素质教育背景下如何有效开展初中音乐教学工作[J]. 考试周刊, 2020, 000(034):1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