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宝祥
深圳市龙岗区同心实验学校,518000
摘 要: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验法等以软梯练习为手段对初一学生进行教学实验,以发掘较为实用的教学手段有利于提高中小学身体素质和体育教师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经过为期10周的教学实验得出,软梯练习对于提高学生力量素质、灵敏素质、速度素质均有显著性的提高,而对于提高柔韧性素质效果不显著,并建议在初中阶段体育教学课中融入软梯组合练习更有利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关键词:软梯练习;体育教学
作者简介:路宝祥,男(1992.05—),汉族,安徽蚌埠人,硕士学位,深圳市龙岗区同心实验学校中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
1 前言
现阶段,国家体质测试的修订也是根据不同阶段学生身体素质进行调整,它是评价学生综合素质水平,评估全国各地学校体育工作开展的质量状况和衡量各地教育发展的重要依据。软梯训练属于体能训练方法的一种,多用于篮球、羽毛球、网球等球类训练中,从国外引入中国后慢慢被教练所运用,主要得益于它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但将软梯的训练方法运用在学生日常体育课堂中还相对较少,很多教师在对软梯训练的方案设计上还存在明显的不足。为此运用软梯训练法对初一学生进行体育课实验,探究其实验前后结果,也为后续的教师在教学中运用软梯进行练习提供一些借鉴。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借助中国知网进行检索,检索关键词“软梯训练”文献作为参考,并对其进行可视化分析。
2.2专家访谈法
对于软梯训练实验中的训练手段设计和测试指标选取,询问了北京体育大学中国田径运动学院专家。
2.3 实验法
2.3.1实验对象
笔者以某九年一贯学校初一年级两个教学班学生总人数和男女的比例相同作为实验的对象,其中七(1)班为实验组,七(2)班为对照组。
2.4 数理统计法
在实验前后对两个班级的学生数据运用SPSS23.0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和相关性检验分析,得出量化分析结果。
3.研究对象
以软梯练习在初一年级体育教学中应用为研究对象
4结果与分析
4.1 实验前后柔韧素质测试结果比较分析
柔韧素质是指人体关节在不同方向上的运动能力以及肌肉、韧带等软组织的伸展能力。田麦久在《运动训练学》中认为测量方法和手段涉及身体有关部位完成动作时活动的幅度。可以看出,坐位体前屈完全符合柔韧素质的测试标准。如下所示,通过软梯的周期训练后,男生坐位体前屈虽比实验前高,但独立样本T检验初一学生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意义(P>0.05),可以理解为坐位体前屈的成绩并没有受到软梯练习因素的影响。
.png)
4.2 实验前后力量素质测试结果比较分析
如下所示,实验前后立定跳远量化结果显示,男生实验组立定跳远为成绩明显,且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而对照组成绩不明显。
.png)
4.3 实验前后灵敏素质测试结果比较分析
灵敏素质分为一般灵敏素质和专门灵敏素质两个大类。它是为了完成复杂的动作所表现出来的适应变化着的外环境的能力。研究表明,一分钟跳绳男生实验后的数量较实验前有明显的增加(P<0.01),具有非常显著性的差异。而女生在实验后的数量较实验前也同样有所增加,表现为(P>0.01,且<0.05)存在显著性差异。可以看出,初一女生提高的幅度并没有男生那么显著,其主要归因于,女生在实验前的灵素素质能力较男生较好,表现在一分钟跳绳的数量也相对较多。
4.4 实验前后速度素质测试结果比较分析
经研究表明,50米跑实验后男女生成绩分别是8.92±2.34、9.26±0.79,且(P<0.01)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男生和女生成绩都较实验前有显著性的增长。由此可见,经过30节课的练习,软梯练习对于提高初一年级速度素质比较明显。
5 结论
5.1 在10周30节课的实验周期后,柔韧素质表现在独立样本T检验初一学生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意义(P>0.05),软梯练习对于提高初一学生柔韧素质效果不明显。
5.2 在10周30节课的实验周期后,力量素质实验组测试指标高于对照组,且表现在(P<0.01)即非常显著性差异,因而软梯练习对于提高初一学生力量素质效果显著。
5.3 在10周30节课的实验周期后,灵敏素质实验组测试指标高于对照组,且男生表现在(P<0.01)即非常显著性差异,女生表现在(0.01<P<0.05)即显著性差异,因而软梯练习对于提高初一学生灵敏素质效果显著。
5.4 在10周30节课的实验周期后,速度素质实验组测试指标高于对照组,且表现在(P<0.01)即非常显著性差异,因而软梯练习对于提高初一学生速度素质效果显著。
6 参考文献
[1]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191-215.
[2] 张英波.动作学习与控制[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74.
[3] 李老民.田径运动教程[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8.113-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