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有效开展策略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12期   作者:林松宝
[导读]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与生物学科息息相关的联系,在初中阶段的生物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去发现教材与我们生活的联系,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林松宝
        广东省汕尾市陆丰市博美镇第二中学    516521
        摘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与生物学科息息相关的联系,在初中阶段的生物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去发现教材与我们生活的联系,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将生活中复杂难懂的一些生物现象进行解释,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有所用,本文以生活化教学的有效开展为探究对象,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在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进程中发挥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
        初中阶段的孩子们生理和心理发展都进入了“高速路”,尤其是生理上,很多学生对于青春期特有的发育特征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同时也充满困惑。新课标背景下的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对于尊重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理念贯彻的更为彻底,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在教师的辅助下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整个的生物课堂也逐渐向“生本化”靠拢,为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课堂上导入生活化的情境,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
        很多老师和学生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认为生物学科在中考时分值占比不高,日常学习时就提不起应有的重视,久而久之,学生对于初中生物的学习越来越不敢兴趣,课堂教学很多时候都是流于形式。但是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对于学生各方面综合能力提高的不断重视,教师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在新版的初中生物教材中以“想一想,议一议”为教学导入,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将教材内容与生活中常见的情境融合到一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学生思绪集中的情况下引入新的生物学知识,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过程中接受新鲜的知识输入。例如在学习“血液的组成成分”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对于血液的成分及功能更加深入的了解,教师可以出示一张医院真实的血液检验报告,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学过的知识通过报告中血小板、红细胞等值与正常值之间的差异来推断检查者可能患有什么样的疾病,在学生们发散思维进行讨论时可以适时的引入教材中的新知识,并进行详细的解读,不仅让学生有恍然大悟的感觉,更加让学生体会到了生物知识与我们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进而激发学生对于生物学习的兴趣。
        二、重点难点知识生活化,加深学生的理解
        生物学是一门非常深奥的学科,有很多微观抽象的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解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人教版教材中的“技能训练”“资料分析”等材料为教师在生物教学课堂上顺利开展教学提供了很好的思路与帮助,教师可以在这些材料的基础上进行更加形象,更加生活化的教学,引导学生深入的理解生物教材中的重点难点知识。

例如在学习“血流的管道---血管”这一章节时,由于血管本身的隐秘特性,很多知识点在教授过程中学生无法在脑海中构建出清晰的知识框架,理解起来就比较困难,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将教材中原有的血管切面示意图动态的展示出来,还可以根据血管的特点与功能来让学生区分自己“手臂上的青筋”“抽血时的手臂血管”“采集手指血”这三个部位分别是什么血管,在点燃学生求知欲的同时引导学生深入的探索教材内容,通过自己不断深入的探究获得的知识会更加深刻,更能让学生通过这样的过程明白生物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了学生在生活中留心观察生物现象,并在此基础上更加珍爱生命的情感。
        三、课后延伸更加的生活化,不断拓宽学生的视野
        生物学科学习的过程不仅仅拘泥于课堂上,课后学习也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课后学习中有很多学生在课本上无法接触到的问题,在不断延伸知识脉络的同时拓宽了学生的思维与视野。在生物教材中有专门的栏目来延伸教材中所学的知识点,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各个部分,用最新的生物科研成果来打开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例如在学习了“生物与生物圈”这一章节后,教师可以根据教材中的“生物圈Ⅱ号”的科学研究来引导学生萌发生物科学研究的意识,并且在实验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深切的体会到“保护地球 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让学生对于生物学与环境可持续发展间的密切联系更进一步的了解,从意识形态上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基础,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立足教材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
        一个成功的人必定有着非常良好的生活习惯,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心智发展尚不成熟,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容易出现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比起生活中父母的苦口婆心,让学生自己树立辨别是非的意识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源。例如在学习了“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学生会清楚的知道暴饮暴食的危害,垃圾食品对身体的伤害有多大,让学生从潜意识里明白良好生活习惯养成的重要性。学习了“脱缰之马---癌细胞”之后,学生更加明白生活中哪些不良生活习惯是导致细胞癌变的基础,在日常生活中一旦遇到类似的情境,学生会下意识的生出对不良生活习惯的抵触心理,随着知识的增加,学生会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成积极健康向上的阳光心态。
        五、结语
        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比比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的去引导学生发现和探索生活中的生物奥秘,在提高自身知识水平的同时还锻炼了各方面的能力,让书本知识与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真正的促使学生将知识转化为生活中的能力,不仅满足了新课改进程中对于学生的要求,更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吕鑫. 以教材为引导,开展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J]. 课程教育研究,2020(27):53+55.
        [2]刘德芬. 生活场景下的初中生物学教学方法探究[J]. 智力,2021(02):161-16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