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悦
泰国华侨崇圣大学
摘要:“礼仪文化”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共同约定的一种交际方式。礼仪文化是汉语文化的重要内容,学好汉语中的礼仪文化有利于泰国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汉语,才能让学生对汉语文化有着更深的理解。
关键词:泰国;汉语教学;礼仪文化;教学研究;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与日常的生活中,很多小细节都有可能出现礼仪文化。由此可以发现,“文化”和“礼仪”是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中一个极为明显的标志。从交际的角度来看,“礼仪文化”是在人类社会发展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多种方式共同约定的一种交流与交际方式。礼仪文化是汉语文化的重要内容,学好汉语中的礼仪文化有利于泰国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汉语,泰国学生只有学好汉语中的礼仪文化,才能更全面地掌握汉语。
“礼仪”可以被视为一种文化的行为,是文化方面的直接表现,它与人们的思想观念、文化传统是相互对应的。在人类文明史之中,礼仪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包含了社会发展的每一个方面。本论文通过研究中泰礼仪文化方面的差异,找出泰国学生在进行汉语交际时不得体的地方,或是在理解中国的礼仪文化时,将会遇到的障碍。尤其是在关注泰国学生日常生活、学习、工作等方面,因礼仪问题所引发的跨文化交际冲突,找寻国际汉语礼仪教学的不足之处,并对此进行修改和加以完善。为国际汉语礼仪教学提出一些实际性的教学建议,倡导重视国际汉语礼仪教学,将中国礼仪文化加以推广,帮助国外的学生进一步理解中国的礼仪文化,减少跨文化交际的冲突[1]。
一、礼仪文化教学的内容
在对外汉语的教学中,礼仪文化教学的主要作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礼仪文化知识的普及教学,二是交际文化的渗透。对外汉语礼仪文化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对外国学生进行汉语礼仪的教育,使他们能通过学习汉语礼仪来更好地领悟和掌握汉语这门语言。所以在对外礼仪文化的教学过程中,要侧重于向外国学生传授礼仪文化教学的交际性内容,让学习汉语的外国学生在交际的过程中实现汉语水平的不断提升。礼仪文化教学所包括的内容,主要有语言方面和非语言方面。
(一)语言方面的内容
礼仪文化体现在语言层面上,主要表现为语言的使用要得体,语言的使用者在使用汉语的过程中,要培养出汉语的语感,深刻理解语汇和词汇的含义,了解每一个词语所体现出的文化内涵。了解一种语言在日常交往、商务谈判、禁忌场合等不同场合的运用,例如,在汉语语言环境中,中国人普遍有忌讳说“死”的文化禁忌,我们在说“死”时,会找其同意词来代替,如可以用“逝世”“仙去”“故”等等词来委婉地将“死”表达出来。初学汉语的外国学生在表达“死”的意思时,往往直白地以“死”自来表达自己的意思,这在汉语的语言文化环境中,是很忌讳的,也是不合礼仪的。
(二)非语言方面的内容
礼仪文化教学的非语言方面的内容主要指的是一种语言文化中人的行为、风俗习惯等等内容,通过对外国学生进行礼仪文化非语言内容的教学,可以让他们更多地接触本国的语言,帮助外国学生更好地接纳本国人的思维方式。例如,在中国普遍流行的酒桌文化,如果一个领导在酒桌上给下属敬酒,那么按照中国的礼仪,这个下属不仅要喝,而且要虔诚地喝,因为这样才显得对领导的顺从和尊敬,这种做法也符合中国的酒桌礼仪。但是在泰国,当你的上司或长辈向你敬酒时,你如果不想喝可以选择拒绝,泰国是崇尚独立和个性自由文化的国度,你在敬酒时遭到了对方的拒绝,大家都会认为这是相互尊重的做法,并不会觉得敬酒被拒绝是一件很尴尬的事情。
二、礼仪文化教学的意义
语言的词汇、语法、语音等构成内容是语言的一部分,这些部分就像是语言的工具一样,共同组成丰富多彩、内涵丰富的语言。但是正如我国著名的语言大师吕叔湘先生所说的那样,如果仅仅学习语言的这些工具,而不懂的如何得体地区运用这些工具,不懂得语言的运用文化环境,那这样的语言在人与人之间的交际过程中还是会失败的。礼仪文化教学的主要意义在于让外国学生在中国文化的背景下,知道在何种场合说什么样的话,亦即说话要得体。具体而言,礼仪文化教学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让人在日常交际中用语得体
在泰国的汉语教学中,我们汉语教师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讲究的是“尊师重教”的教习传统,教师在学生面前一般都保持着庄重、严肃的教导者的形象,这样的教师形象也是符合中国传统礼仪的教师形象的。但是在泰国的汉语教学中,汉语教师在碰到泰国学生时,与教师打招呼的方式显得很随意,如一句很随意的“Hi,干嘛去?”让很多的汉语教师感到很不适应,这种轻松、自由、随意的打招呼方式在泰国显得很正常,在大多数西方国家里也是很合适的打招呼方式。但是在汉语语言环境里,这样与汉语老师打招呼就显得不礼貌、太随便了。因为在汉语语言环境里,教师与学生的礼仪应当遵从“尊师重教”的礼仪文化,如果教师和学生之间采用同辈之间那种很随意的打招呼方式,在汉语语言文化环境中的师生之间打招呼,就显得不得体了。
(二)让人在社会工作中处事得当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水平不断提升,国内的面貌日新月异,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也在不断上升。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国内市场的商机也越来越多,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愈发明显,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与中国开展了频繁的贸易往来。因此,在经济发展和贸易往来的带动下,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越来越多。泰国人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如果不懂得汉语礼仪,不懂得中国人商务谈判的习惯和技巧,那么终究还是无法和中国人进行富有成效的贸易谈判。中国独具特色的酒桌礼仪、酒桌文化就是一些从事中外贸易往来的外国人需要学习和把握的,酒桌上用语得体、处事得当能让两国的贸易洽谈进行得更顺畅,促成双方达成商务合作[2]。
中国有着数千年的文化积淀,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就是“礼”。对于泰国学生而言,学会汉语其实并不难,而将汉语的礼仪文化有效地运用到汉语中,在汉语语言文化环境里做到说话得体,处事得当,邮如中国文化里所常讲的“通情达理”那样,却是很难的一件事[3]。笔者发现,那些对外汉语教学水平较高的学校,基本上都非常重视汉语礼仪文化的教学。那些对外汉语教学水平较高的学校正是有了汉语礼仪文化的教学,才让学生对汉语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在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了汉语礼仪文化之后,这些学生在学习汉语时就知道一些词汇、语音、语法等的来龙去脉了,他们的汉语水平也就随之自然而然地提升了。
参考文献:
[]冯小玲.浅析泰国勿洞市孔子学院的汉语教学[J].文学界(理论版), 2012(06):296.
[2]江傲霜,吴应辉.泰国汉语教师志愿者教学适应能力探析[J].华文教学与研究,2012(01):60-66.
[3]董正宇.研究性学习在汉语言文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以《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为例[J].怀化学院学报,2015(07):106-109.
注明:此文章是泰国华侨崇圣大学中国学学院汉语教学专业硕士毕业论文《泰国汉语教学中的礼仪文化教学研究——以曼谷圣唯寺学校为例》中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