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用信息技术,打造活力课堂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12期   作者:叶结贞
[导读]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而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更是对实施新课标,营造一个充满创新活力的课堂环境,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叶结贞
        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凤翔小学    511510
        【内容摘要】: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而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更是对实施新课标,营造一个充满创新活力的课堂环境,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它更能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能更好地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源,更有利于为学生提供语文实践的机会,更好地打破课堂发言的局限。

        关键词:信息技术  活力课堂
        信息化的浪潮席卷全球,冲击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正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而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更是对实施新课标,营造一个充满创新活力的课堂环境,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更利于合作探究学习
        新课标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它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而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以学生独立探索为主要形式的个别化学习和基于网络的协商学习,恰恰是新课标倡导的学习方式的集中体现。例如小学语文人教版第十一册第一单元习作:要求仔细观察图画,注意图上都画了些什么,把你观察到的写下来。在新课标的理念指导下,看图作文,已经突破了传统的看图、写文的模式,它鼓励学生创新、求异。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提供多幅图画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图画去写作,也可以让学生自主创造有个性的图画,进行个性化的写作练习。学生完成后,教师再通过服务器,将各个学生所选取的或绘画的图及习作展示给全班学生看,然后分小组合作,在网上互评互改,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这样,利用网络所营造的课堂环境不仅有利于实现学生自主化学习,使个人的兴趣、能力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表现和发挥,而且能切实地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二、变教学内容抽象为具体
        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对有些抽象的知识缺乏感性认识,而多媒体将实物以图片、影像、声音的形式成功引领学生穿越文本,具有非凡的感染力和渗透力。让学生有效认知理解,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内容不再抽象,而变得形象化、具体化,遥远的距离变的近在咫尺。
        如教学《田忌赛马》,文中有一段是孙膑简单分析双方马的强弱,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较抽象,但我利用多媒体创设动画情景,演示赛马出场顺序,让学生形象化地理解转败为胜的科学道理。教学的难点处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引导学生探究,梳理思维,学生求知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起到变抽象为具体、水到渠成的效果。


        三、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源
        一个充满创新活力的课堂,应该是能充分融合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的,而网络的最大优势就是能为我们快捷便利地提供各类有用的信息,这是语文学习的资源宝库。例如,在学习《圆明园的毁灭》时,学生对文中描述的美景十分感兴趣。于是,我就让学生借助网络,使用搜索引擎,文件下载等多种互联网工具,搜集圆明园的有关图片或文字说明,然后将其下载,在课堂上展示出来。结果,学生纷纷把自己下载的蓬莱仙景、平湖秋月、苏州狮子林等一一展示,并进行了精彩的述说,深深激发了他们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在学习火烧圆明园这一部分时,学生对帝国主义者竟然敢如此猖狂地侵占、掠夺我国的珍贵财产感到气愤和不惑,于是,我就让他们上网查阅当时的历史背景,了解当时的情况。通过查阅,学生终于明白,帝国主义欺压我们的根本原因是:我国的国力衰弱。从而激发他们:要摆脱被欺压的命运,就必须强国,要强国就必须努力学习。
        四、提供语文实践的机会
        具有创新活力的课堂应该是创造性地开展综合活动,从而增强学生在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信息技术为学生多方位、多角度地运用自己获得的语文知识,展示自己的语文能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例如,在学习完《凡卡》一文后,我让学生续编凡卡的故事,学生将自己续编的故事制成微视频,还配上图片和背景音乐,然后我通过网络,把所有学生的文本展现出来,让大家一起交流、评述,让学生获得类同于“发表”的成就感,从而激发更大的创作热情。另外,我还在班中开设班级电子邮箱,组织学生将自己的优秀习作或自己编制的小报等,以E─mail的形式发送给老师和同学们。学生在这样的网络环境下,大大提高了语文的综合能力。
        五、打破课堂发言的局限
        在传统的课堂上,学生的讨论发言有许多局限,如每次只能有一个同学发言,而且受时间限制,在一节课中,能有机会发言的同学不多,另外,受学生个人性格所局限,许多学生不敢发言。因此,讨论发言很不充分,也不普遍。而实现网络信息化后,就能打破这种局面。教师可以通过网页编程,设计一套课堂在线讨论程序,在课堂上,只要学生打开课堂讨论的网页,就可以把自己的发言内容发送出去,发送后,可以即时看到自己的发言和其他同学的发言情况。在这样的网络环境下,学生往往能畅所欲言,所发表的看法比较精辟独到,创新成分较多。
        总之,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营造充满创新活力的课堂环境,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许振武. 让语文课堂充满智慧[J]. 小学时代(教师), 2009,(8).
        [2]崔新花. 谈小学语文教学辅助手段的应用[J]. 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13).
        [3]曹丽芳.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 读写算(教研版),201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