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卫生习惯的养成教育分析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12期   作者:胡美玲
[导读] 小学生的卫生健康是现在家长和教师比较关注的问题之一,由于小学生年龄比较小,所以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可能不注重自身的卫生情况,对自己的卫生管理不够妥当。
        胡美玲
        赫章县结构彝族苗族乡中心小学    553206
        摘要:小学生的卫生健康是现在家长和教师比较关注的问题之一,由于小学生年龄比较小,所以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可能不注重自身的卫生情况,对自己的卫生管理不够妥当。为了改变这种现象,教师要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卫生观念,并且要从小为学生培养正确的卫生理念,来提高小学生对卫生深刻认识,培养学生主动保持卫生的良好习惯,文本以小学生卫生习惯的养成教育作出分析。
关键词:小学学生;卫生习惯养成;应对策略
        
        我国伟大的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由此可见,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是现在教学面临的问题之一,教师根据这一教学现状要以身作则并且制定良好的卫生教学模式,让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卫生意识,加强自身对卫生的深刻理念,争取每位学生都可以保持最整洁的精神面貌。
一、学生不良卫生习惯与其它良好习惯之间的联系
        教师作为班级的领导人,不仅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日常学习情况还要照顾到学生的生活情况以及学生卫生状况,要时刻监督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果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没有保持干净整洁的卫生习惯,就会让整个人显得尤为邋遢。无论是学生个人卫生没有做好还是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的卫生没有保持好都会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不便,就比如在学习生活中没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的话就会导致自身的东西杂乱没有章法,也会经常找不到学习的工具和资料。但是如果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有爱干净,东西从哪拿的就会放到哪的好习惯的话就不会造成上述的情况。小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还要加强自身的卫生习惯,就比如课间做好值日,养成良好的卫生值日习惯。在校园内进行游玩时看到校园哪里不够整洁时,也要及时拿出卫生工具对校园进行清扫,打造出干净整洁的校园,校园的美观程度以及干净程度体现了学生的整体素养,以及学校的师容师貌。学生日常还要注意自己的仪容仪表,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具体来说,勤换衣物,勤剪指甲以及勤洗澡等等这一系列事情,做到真正意义上养成个人良好的卫生习惯。
二、加强卫生教育监督体制,增加学生的卫生意识
        绝大多数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由于前期没有为其培养良好的卫生意识。教师首先要搞清楚学生不好的卫生习惯都是怎么形成的,并且这些不好的卫生习惯形成的原因跟学生不良的生活习惯有很大的关系。然后在根据学生这些不良的卫生习惯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要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卫生意识[2]。并且要从全方面提高学生的卫生教学模式。学校应该大力支持关于学生卫生方面的学习模式,就比如为了改善学生的卫生情况,学校可以设立单独的卫生监管小组,让监督员时刻监督学生的卫生情况,根据学生的卫生情况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奖励和惩罚,处处都规范学生的卫生以及行为习惯,为养成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出相应的措施,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卫生习惯。


三、家校联合,循序渐进,逐步培养学生的卫生认知
        要想真正改掉学生不好的卫生作风,仅仅依靠教师和学校的管理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需要家长的援助之手,共同为学生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卫生习惯。并且从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以及班级卫生这两大方面着手。
        首先针对小学生的个人卫生来讲,教师要从他们的仪容仪表、行为习惯、说话方式等多个方面进行观察和监督。就比如学生的衣服是否干净整洁,不能在校园里穿奇装异服。还要观察学生的指甲头发是否干净,还要注意学生的肠胃健康,不让学生乱买零食等各方各面严格要求每位学生。从班级卫生管理现状来讲,教师要是可以监督他们的学习环境是否整洁得当,对于班级的卫生打扫是否积极参与以及平时是否乱丢垃圾,不能随地吐痰以及爱护公共环境等等,教师要从小事正确引导学生的卫生意识。
        就比如学生吃零食这个坏习惯要坚决让学生杜绝,由于部分学生家长忙于工作或者比较溺爱孩子就会给学生一些零花钱,其实对于小学生来讲这并不是一种好现象,由于小学生的意志力比较薄弱,一旦有了零花钱他们就会买各种零食来吃。众所周知,这些零食的干净与否,卫生标准都难以确保,可想而知学生吃了会对肠胃造成什么危害,并且学生长时间吃这些垃圾食品也会导致自身营养不良,长期吃零食对于学生来讲可谓是百害而无一利[3]。所以教师要正确为学生灌输零食的危害,让学生正确认识零食的缺点并且渐渐地戒掉垃圾食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以及卫生习惯,做积极向上的小学生。
四、巧妙地结合班会的开设来加强学生个人卫生意识以及保护环境的意识
        为了加强小学生对卫生深刻认知,教师要充分利用一周一节的班会,教师为学生进行对卫生知识的科普与宣讲,还可以利用班级的资源加深学生对卫生的认知,就比如让学生通过手抄板或者黑板报的撰写与创作来加深自己对卫生的认识。教师也可以在墙壁上制作一些卫生小常识,充分让小学生理解保持卫生的重要性以及重要意义。
        学生在逐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后,随之而来的是良好生活习惯也会渐渐的跟着提高,这就体现出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在日常学习中的重要教学意义以及重要教学作用。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不是一蹴而成的,需要学生和教师长期的坚持以及教师长期的正确引导。学生在正确的引导以及日常的正确学习中,慢慢就会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教师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同时还要注意方式方法的正确运用,对学生进行正确指引,教师也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卫生环境,让学生慢慢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参考文献:
[1]尹自芳.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J].儿童大世界(下半月),2017,000(005):197.
[2]庄金花.对小学生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5,000(014):202-202.
[3]李艳.浅析小学生卫生与健康问题[J].小说月刊:下半月,2015(11):163-16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