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仙猛
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玉华小学 311519
【摘要】随着学校的合并,寄宿生成了我校的特色。本文通过寄宿生的现状及成因的分析,通过阅读、谈心、合作、感同身受,个体多方位的关注,让寄宿生在学校健康快乐生活。
【关键词】 寄宿生 心理问题 书香班级 教育策略 个体沟通
我校是有五所小微学校合并而成的一所乡村寄宿制学校,是全县唯一一所乡村寄宿制学校。五所学校的学生良莠不齐,问题偏多。2020学年我班共30人,寄宿生有26人,个别特殊学生,受社会、家庭、习惯等各方面干扰,心理状况、学习行为等出现偏差。如何帮助个体在学校中自主学习、合理生活,成为教育教学的关键点。在此笔者就现状、成因以及解决问题的做法作浅述。
(一)培养阅读兴趣——让寄宿生闲暇时在书海徜徉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课外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的知识。
1.朋辈引读法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是最富有模仿性的动物,人的大部分行为是模仿行为,而榜样则是模仿行为发生的关键。榜样有感染、激励、号召、启迪、警醒等功能,发挥着重要的示范、激励作用。所以在班级开展阅读 “朋辈引航”活动。所谓“朋辈引航”活动通过寻找与“寄宿生”有共同语言的“朋辈榜样”,成立一个令寄宿生信服的先进班级典型。通过让“朋辈榜样”走近寄宿生的身边,让“朋辈榜样”的先进事迹走进寄宿生的生活来发挥朋辈互助作用,引领并最终形成稳定而持久的自我教育、自我阅读、爱上阅读,尝试写作的局面。
小小“书呆子”
我有一个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你们想知道她是谁吗?她有一双水灵灵的炯炯有神的宝石眼睛,一张小巧玲珑的嘴巴,两个小酒窝,一笑起来,印在红扑扑的脸蛋上,显得格外精神,她可是名副其实的“书呆子。”
她是出了名的爱看书,我甚至都觉得这一个世界的书都被她翻阅过,只要问她什么问题她都可以答出来,天文还是地理她样样都精通,这不,你看又在看书了吧!坐在窗户旁边的她,一边看书一边欣赏风景,这按照她的话来说应该是人间的一大乐趣了吧!
下课铃响了,大家都一溜烟地冲了出去,只有她一个人还安安静静地坐在窗旁看书,我叫了她好几声,她都不回答我,我这气不打一出来,跑了过去说:“你别看书了,书又不能当饭吃。”“谁说的,莎士比亚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呢!”他向我反驳道。我也不甘示弱地说:“你那么喜欢看书,我也没看见你平时学习成绩很好啊!”“看的书多,并不代表成绩就可以很好,但是你看的书多了,你脑子里储存的知识也就多了,乌申斯基也说过,书籍是人类思想的宝库,唐朝的著名诗人杜甫也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顿时觉得无话可说,仔细一想:读书的好处也真的是数不胜数啊!但是我不能向“黑势力”低头啊!我灵机一动说:“既然看书的好处有这么多,那我们以后就待在家看书别出来了吧!来上学干嘛!你说对吧!”她不慌不忙地向我说道:“看书是积累知识的,而上学校学习是学习知识的,换一个方位思考,上学要是没学好知识,课后又怎么去积累呢?上课学好了知识,久而久之你不去用它,也是无济于事,难道不是吗?”
看!这就是我的好朋友,她很爱看书,连我和她一起待久了都染上了这个爱看书的“坏习惯”,你们想知道这位小小“书呆子”是谁吗?不过我不能告诉你们,你们自己去猜吧!
3.感同身受法
有的寄宿生有社交恐惧症,到校后就觉得和同学交往有恐惧的心理,时不时就觉得自己身体不好,如我班的小峰,刚开始进入学校时感觉这是一个和阳光的男孩,在校住了一个晚上后第二天吃早饭时就发生呕吐现象。家长接回家看了以后送到学校好了半天,又呕吐了。
于是家长带到桐庐、杭州看,发现也只是浅表性胃炎,没有大碍。但是小峰一到学校就呕吐,弄得我也束手无策。那天早上大课间他妈妈给他送到学校,我组织学生在操场上开展大课间活动。上来时同学来向我报告说小峰在教室里放声大哭,并且用头撞墙。我吓得冲进教室抱住他,带到办公室。
师:“小峰,你是个勇敢的男孩,怎么会哭的这么大声,而且用头撞墙?”
生:“妈妈要打我,我觉得活着没意思了?”
师:“妈妈打你了吗?”
生:“没有,拿了竹棍恐吓我,我吓坏了!”
师:“男孩子要坚强,老师知道你身体不好,但是,你已经快三个星期没了上学了,你再不来已经跟不上同学了,再说谁都有点小毛病,你看老师桌子上有这么多药,也坚持来上班,你好不好和老师一样坚持一下?”
他看看了,不说话,我趁热打铁:“你要体会你妈妈的心情,妈妈希望你能适应集体生活,健康快乐的成长。”
通过我感同身受的和他谈话,他好了很多,现在他终于在学校安心上学了。
(三)多渠道沟通 :消除消极因素,端正偏差行为
1.家校沟通,给予正确的教育方法每个孩子都需要一个温馨的家庭,才能健康成长。家庭与监护人孩子学习心理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我们经常家访、平时用电话沟通、微信群、钉钉群等,适时适量地向监护人宣传新的教育理念,改变监护人原先一些不合理的的观念和教育方法,辅导和指点家庭亲子沟通方法,充分发挥良性的家庭功能。在监护人会上,我们以生动的案例讲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讨论教育子女的正确方式方法。
积极使用微信群、钉钉群,让监护人及时了解孩子一周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老师也能及时了解监护人的心理动态及希望,促使监护人关心孩子,正确引导孩子,用正确的方法教育孩子。
2.生生沟通,创设快乐宽松的学习氛围对寄宿生来说,班集体、寝室就是他们的第二个家。他们的大部分时间还是在学校里度过。除了教师自己在思想上接纳他们,从行动上关爱他们,还要为这个特殊的群体创设快乐、宽松的学习氛围,让他们在健康的环境中慢慢矫正不良心理和行为习惯,来帮助他们尽快地融入集体中。其次是让寄宿生结对子,并要求结对子后课余时间一定要在一起学习,活动,使寄宿生的闲暇生活慢慢变得有规律,感受到寄宿的快乐。
(四)全方位关注:增强自信 ,激发兴趣
乡村寄宿生,因为心理障碍而导致性格欠缺、行为失常,学校、教师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来正确引导他们,端正品行,感受关爱的滋味,使其积极主动地行进学习。在教育教学中要善于挖掘寄宿生的闪光点和兴趣所在,利用一切条件创造适当的情境,吸引他们的注意,用兴趣引导他们步入知识的殿堂。要帮助他们找自信,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
(五)重个体关注: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能力
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通过外界的各种影响来塑造和培养学生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只有外界的各种影响转化为学生自我教育的内因,教育的功效才能真正体现。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掌握自我教育的方法,培养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的能力,逐步养成自我教育的习惯。比如“进行个别谈话,教给他们如何控制不良的行为,如何克制上课做小动作,注意力不集中的办法;规定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在课余时间去棋艺吧、影视吧、乒乓吧、创新吧参加各种活动,体会住宿的快乐;利用早自修、午间时间进行有意识、强制性的训练;以身边的同学做榜样,模仿他们的方法学习等等进行强化训练。培养他们的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能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深信,只要付出一片爱心、一份诚心,一定会提高寄宿生快乐。
参考文献
1.《用爱点燃学生前行的路——农村寄宿制小学寄宿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浅谈》曹光信 课程教育研究,2018(28);184
2.《农村寄宿制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常春生,黑河教育,20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