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
辽宁科技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辽宁鞍山 114051
摘要 5G 技术与 AR 的结合应用,被视为数字媒体技术创新发展的重要表现,可提升动画教学工作效率,因此,关注 5G 和 AR 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实际应用很有必要。本文首先分析了 5G 技、AR 技术基本应用,对其主要应用效果进行说明, 其次阐述了相关技术形式在动画教学领域的应用,最后结合实际情况,重点研究了多元化传播背景下 AR+5G 模式的优化策略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数字媒体;多元传播;AR 技术;5G 技术;动画教学
课题基金:本文系辽宁科技大学一流本科课程建设项目阶段性成果,课程名称《动画视听语言》
前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使第五代通信技术即 5G 的普及应用成为可能,
得益于 5G 技术的低时延特征,AR 模式应用条件也变得更加成熟。事实证明, 基于 AR 技术和 5G 技术所构建的全新教学模式,可提升动画教学工作效率,实现数字媒体技术的创新应用。在技术应用过程中,有关人员应了解 AR 和 5G 的基本概况,在此基础上,对媒体教学方式进行研究,以此来达到提升其应用价值的目的。
1.AR 技术介绍
近几年,AR 技术被用于日常生活的频率逐渐提高,该技术强调对影像角度、位置进行实时计算,以直观的方式对相应图像加以呈现,可以说,AR 是无缝集成虚拟和现实世界所传递信息的技术。1对该技术加以运用的目标,主要是向现实世界映射虚拟世界,完成高效互动,现有 AR 设备见表 1。除此之外,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人们应将其与 VR 进行准确区分,二者的区别见表 2。
.png)
2.5G 技术介绍
5G 是 4G 的延伸,其性能目标可被概括为降低成本,减少延迟,增加容量和节约能源。无论是 3G 网络、4G 网络,还是本文所研究的 5G 网络,主要作用都是对数据进行传输,5G 网络被赋予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传输速率、网络延迟上, 具体表现为更快的传输速率、更小的网络延迟。作为新兴技术的代表,5G 和上文提到的 AR,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均将被用于动画教学活动的开展和知识的传播,旨在以跨界融合及协同创新为原则,为教学传播提供技术方面的有力支持。
3.数字媒体应用
在动画教学活动所适用传播模式得到快速推进的当今社会,对新兴技术加以运用,确保教学传播被赋予价值得到充分发挥,自然成为有关人员研究的重点, 下文以 AR 和 5G 为切入点,以教学传播所提出需求为依据,围绕二者的应用展开了讨论,供有关人员参考。
3.1AR 技术
对 5G 商用牌照进行发放,表明各行各业已进入互联阶段,这也为动画教学模式指明了创新和发展的方向。以 AR 技术为代表的数字媒体,能够使所开展创新工作拥有坚实基础,在动画教学模式出现明显变化的当下,本文所研究技术发挥着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高效传播教学资源;其次,对拥有良好氛围的动画教学环境进行构建;最后,确保多元传播所提出需求得到充分满足,真正做到用技术指引动画教学。
结合动画教学活动所表现出特点可知,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拥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技术,主要有已得到推广的多媒体和计算机,还有基于 5G 而得到推广的 AR 技术。在诸多方面均拥有显著优势的 5G 技术,对 AR 用户所获得体验,具有十分突出的改善效果,这也是 AR 被引入课堂、成为动画教学工具的主要原因。在进行更深入的探究前,应对 VR 和 AR 的差别加以了解。3VR 强调的是虚拟现实, 简单来说,就是对仿真、计算机等技术加以运用,通过对虚拟环境进行模拟的方式,给用户带来沉浸感。AR 强调的是虚拟融合现实,以更加丰富且充实的动画教学内容为依托,向学生提供满足实践式、交互式和沉浸式要求的学习环境,真正做到虚实结合。在开展相关活动时,教师应对 5G 和 AR 的优势进行充分发挥, 经由云端计算对海量数据进行渲染,再借助 5G 技术向 AR 设备进行传送,这一过程往往仅需花费数毫秒的时间。除此之外,不断发展的技术,推动 AR 设备向着更完善的方向前进,例如,体积不断缩小,使师生对其进行穿戴的难度得到降低。通过上文的分析可知,AR 技术为多项传播任务的完成奠定了基础,主要有虚拟操作、沉浸教学和远程教学,这也赋予了数字媒体融入课堂的全新价值,可以说,AR 教学在某些方面代表了教育行业发展的方向。
3.25G 技术
2019 年,5G 技术进入大众视野,作为最新技术的 5G 技术,表现出了 4G 等技术所不具备的优势,例如,连接量大,延时低,传输速率高,可对大量信息进行传输。在提出该设想之初,5G 技术的定位就是“面向未来”,这表明该技术可被视为优质互联网环境的代表,无论是远程教学,还是智慧课堂的构建,均因此而拥有了更大的可能性。结合现有研究及所得出结论可知,以 5G 为代表的数字媒体,既有利于教师能力的拓展,又有利于教师角色的转变,将自身定位成“引导者”的教师,通常会选择花费更多时间,用来对学生兴趣进行培养,这也是素质教育强调的重点。4由此可见,5G 为智能教育的普及奠定了基础,这一改变所带来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使数字媒体被赋予价值得到充分实现;第二,将数字媒体打造成常规动画教学手段,为动画教学质效的提升做铺垫; 第三,使多元教学及相关目标的实现,拥有坚实基础;第四,远程教学的落实, 凸显了资源共享的时效性,参与资源共享的主体,由地区向世界拓展。综上,在教育领域,5G 技术拥有无法被替代的作用,教师应对其引起重视。
4.优化与发展分析
4.1优化策略
AR+5G 的教学模式,可被用来对大多数传统理念或策略进行替代,由此可见,在引入该模式前,教师应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明确 AR+5G 模式,在知识传播等方面所具有的积极作用,只有这样才能缩短学生了解并接受该模式需要花费的时间,提高动画教学质效。以智慧课堂为例,在对其进行构建时,教师应充分利用数字媒体表现出的优势,从多个角度调整配置教育资源所遵循方案,确保其价值得到充分发挥,可供教师选择的切入点,主要有安全性、互动性、趣味性等,具体来说,就是教师互动性,内容趣味性,学生积极性与安全性,通过对该模式和传统模式进行融合的方式,赋予动画教学内容更突出的生动性与形象性, 促使动画教学平台由线下向线上延伸,为数字媒体的推广做铺垫。
4.2发展方向
对知识进行传播的过程,始终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早期,人们对知识进行传播的方法以口授为主;科技的发展,使黑板成为传播知识的主要载体;近几年, 大部分学校均已配备较为完善的多媒体设备,用来辅助动画教学活动的开展;研究所得结论表明,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虚拟现实将是教育行业前进的主要方向, 对知识进行传播的方式,自然会变得更加多元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 AR 技术与 5G 技术的结合。
作为 AR+5G 模式,强调实时互动和多人同步,为师生提供宛若身临其境的课堂环境,由此可见,该模式代表了教育行业的发展趋势。例如,以智慧课堂为载体对知识进行传播时,教师可以借助 5G 技术对数据分析所得出结论进行实时获取,再向 AR 设备进行传递,从多个方面了解学生所面临问题,作为对后续教学方法与内容进行调整的主要依据。在此过程中,学生可借助 AR 设备,对教师所传递知识进行深入了解,在减轻学习负担的前提下,使学习效率得到显著提升。另外,AR 技术的价值,往往可以在实验课堂上得到更全面的发挥,学生可以经由 AR 设备,从多个角度观看教师对虚拟器材进行操作的流程,这样做既可使学生好奇心得到满足,又避免了实验所带来危险,导致学生面临安全问题的情况出现,教师只需预留充足的空间与时间,学生就会对想象力进行充分发挥,完成对虚拟世界进行打造的任务。本文所研究 AR+5G 模式,为一课双师设想的实现提供了有力支持,教师负责在课堂上对知识进行传播,虚拟导师可借助 AR 设备完成传播知识的任务,当然,教师还可利用 AR+5G 模式,对学生所表现出学习状态进行实时追踪,以便及时发现学生所面临困惑,通过提出相应建议的方式,避免带来更严重的影响。若学生因病或有事无法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出于避免学习进度受到影响的考虑,可借助 AR+5G 模式,远程与教师展开互动,将时空桎梏冲破,学习质效自然会得到提升。对生活在相对偏远的地区的教师而言,在开展动画教学活动时,主要会面临师资力量无法满足需求的情况,教学传播及后续工作均会受到影响,在此背景下,教师可对 AR+5G 模式加以运用,使教育质量的提升,拥有强大的动力支持。7在 5G 连接的前提下,教师可向 AR 设备传递动画教学视频,供学生自主观看,而 AR 设备所发挥作用,主要是利用虚拟导师的形象,完成传播知识的任务,最大程度缩小偏远地区学生和优质资源的距离,确保每位学生都拥有接触和掌握科学知识的平台。上文所提及工作的落实,均以AR+5G 的教学模式为依托,这也从侧面说明无论是 AR 技术,还是 5G 技术,给教学传播固有模式带来的影响普遍十分深远,多元传播模式的形成是必然结果, 另外,对该模式加以落实所带来积极影响,还包括对师资力量无法得到均匀配比的不足进行缓解,使动画教学模式和策略更加丰富等。
结论:由上文叙述可知,将 AR 和 5G 等技术应用在动画教学模式升级改进过程中,具有坚实的现实基础。通过对 5G、AR 技术进行研究,有关人员发现媒体技术拥有较强的应用优势,能够促使动画教学过程更加生动化与形象化,提升教学效率。同时,相关技术的实践应用,可改善目前动画教学技术应用不足、课堂效果不高的问题,为教学模式优化设计做铺垫,从而促使教学工作朝着高质量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晓燕.对教学模式多元化与学校盲从现象的一点思考[J]. 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06)
[2]王淑佳,刘凯于.增强现实技术(AR)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J]. 生物学教学. 2020(01)
[3]杨雄,杨晓萍,张骞.AR 技术与幼儿园课程整合的内涵价值与实践路径[J]. 学前教育研究. 2020(02)
[4]余爱惠. 增强现实 AR 技术在初中地理难点教学中的应用[J]. 地理教学. 2020(05)
[5]陶亚辉,冯玉如.AR 技术在《化工原理》教学中的可行性探索[J]. 山东化工. 2020(04)
[6]杨俊丹,胡小强.AR 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资源中的设计与开发[J].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9(21)
[7]陕玉娟. 国外AR 技术在特殊教育中应用的价值取向变迁与理性选择[J].中国教育信息化. 2020(02)
作者简介:
姓名 :王健
性别: 男
出生年月:1982.08
民族:汉
籍贯:中国辽宁
现任单位:辽宁科技大学
职称:副教授
学位/学历:硕士/研究生
研究的方向:动画与数字艺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