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绍硕
山东艺术学院 255000
摘要:流派在戏曲界大盛,其本质、内涵、外延的规定性,都没一个明确的、合乎理性的界定。实际上还处于感性阶段,仍是个模糊的、尚待明确的概念,流派的价值已不必多说,它确定"自成风格的个人"而区别于文学或其他文艺理论的概念,实际上也明确了戏曲流派以演员为中心、以声腔特色为依据的旨归。但是,对流派"立派"加以认定和梳理固然重要,"流派要‘流’"显然更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 流派形成;流派风格;名角制;传承发展
一、流派的形成
中国的戏曲表演艺术具有独特的唯美主义特征。它运用“四功五法”、“锣鼓经”等所创造出的人物,形象各异、个性鲜明,这可以说是其长期立于世界戏剧之林的关键因素。在戏曲艺术的发展过程中,流派艺术具有重要的地位,有时甚至在其中发挥着主导作用。虽然在其他国家、其他类型的戏剧中也有一些风格各异的流派,但它们似乎都不如中国戏曲的流派特征那样鲜明突出、丰富多样。在中国戏曲表演流派的形成和发展中,流派艺术有个人流派和地域流派之分。但在人们通常的观念中,“流派”这一称谓几经发展,几乎等同于个人流派了。一个流派的形成,除了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夫唱做念打的技艺有一些特点之外,最大的一个原因,是它具有一种异于其它的舞台美,而这个美的主要特点是“自然”两个字。不管是行腔吐字,举手 投足,能叫人们看声去听上去感到舒服、妥贴。
同时,戏曲流派和所有艺术形式一样,同样存在时代性问题,戏曲流派的产生,有两个不可或缺的前提,第一,艺术家要拥有自由表达的空间。 而一个繁荣的和竞争充分的演出市场的存在,对戏曲流派的出现有重要的帮助。其次,戏曲流派既然指的是演员风格,那么,一定数量的足以鲜明地表达其个人风格的剧目,自然就是不可或缺的。任何一种独特、鲜明且为一个相对较成规模的观众群体 所熟知并接受的个人表演风格,都需要通过多部作品不断得以强化才能得以确认。 因而,所有形成了自己独特流派的优秀戏曲演员,都必然要拥有相当一批代表性剧目。而且,这种风格要得到观众的认可与推崇,其次,他还得不断在表演艺术实践中强化这种风格,最终形成自己的艺术标识,并且,成为一种为欣赏者们所公认的标识。
二、风格和“名角制”
风格基本是在创作领域讨论的,它是指文学家和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展现的可以识别的特质,在某种意义上,把戏曲中的“派”,解释成优秀的表演艺术家突出鲜明的个人风格,将它看成是对演员的艺术个性的确认,换言之,如果局限于演唱的角度,或者理解为将它看成是某种独特的音乐处理方式,比如说独特的行腔用嗓的方法,而不将它看成是一般意义上的文学艺术上的“流派”。
戏曲风格形成的过程其实就是扬长避短的过程,如果一个演员,他文武昆乱不挡嗓音技艺,绝佳没有任何短板,那么他自然也就无法形成所谓的风格了,“名角”的个人风格,他的背后实为京剧的名角制,这跟当时特定的艺术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特别是以旧班社为依托的“演员中心制”, 使得流派落脚于“自成风格的个人”成为可能,名角的个人风格,是由名角的天赋所决定的,这一天赋是指他的身体素质嗓音条件等等,所以,以名角制作为班社组织和运营核心的科社体制,由于名角是班上的核心,一班之中,所有的资源都是为名角服务的。所以,可以说京剧流派艺术构成核心就是在名角儿基础上形成的其个人风格。
三、流派的继承和发展
继承与发展这是戏曲在艺术中对待传统问题又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不继承就无从发展,不发展,继承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艺术的发展具有其传统型和继承性,任何具有生命力的戏曲艺术,都存在继承与发展两方面的问题。传统本身就是在发展中形成的,随着时间的演变,一些新的东西又会不断地补充进来,改良传统,使旧传统获得新发展。因此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合乎规律地创造一种新的形式来适应新内容。戏曲在反映现实社会的同时,必然要求艺术形式的不断变化和革新,达到内容与形式的进一步统一,这是艺术的发展规律。可以说创新与发展是一个辨证的统一体,也是一切艺术形式繁荣发展所必须遵循的规律。历史的实践证明,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具有生命的话力。然而,发展与继承有着一种辦证统一性,正确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辨证关系,是戏曲艺术获得持久生命力的关键之所在。
首先,要在思想上确立这样一种观念,就是继承的目的是为了发展,不是为继承而继承,继承的结果,不但要求把这个流派的艺术学下来,而且要在这个基础上,产生新风格、新流派,要发展这个流派本身这个具体的发展的观念,才是继承流派的正确的道路和方法。戏曲流派的演进过程告诉我们, 自由竞争环境让“风格个性”成为主导因素, “演员中心制”使之进一步归置到个人, “自成风格的个人”固然有戏曲发展的必然性, 但“流派”的命名却是特定环境下的偶然选择。传播与接受, 就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如今, 戏曲相对于影视等艺术门类已然不再大众, 即便有的知名演员有不小的粉丝群体, 甚至借助网络等渠道远比过去的艺人有更多的爱戴和青睐, 但其传播影响显然不能跟影视相比, 有的影响可能被淹没,也就是说, 新的流派除可能要面对原有流派及其粉丝的质疑,还不得不面临大众艺术对小众艺术的挤压。这些情况和问题, 都不可回避。因为戏曲繁荣, 才有流派纷呈, 成全流派不是目的, 而是方式和手段, 这才是“流派是戏曲传承发展的重要内涵,必须明确的是, 首先,戏曲流派必定要落到演员的舞台表演中, “角儿的艺术”哪怕面临院团机制的变化, 演员作为舞台的中心必须坚持,不能被摒弃,其次,应当,实现地域文化和院团演剧特色的结合,以个人风格为更高追求的现代戏曲流派实践框架, 或可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效衔接。再在传播接受方面将形成阵容效应, 对目前流派影响也有所改变,以学科规范化、制度化为依据, 实现“以制度传承艺术” 恐怕才能行之久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