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佳萍
广州松田职业学院
摘 要: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产业结构也随之不断的升级,现代学徒制已经逐渐变成了职业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培养方式。本篇文章主要就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的研究和实践进行了分析,从调动企业的积极性,构筑新型的课程体系以及考核方法等方面提出来了较为细致的改革策略。
关键词: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研究与实践
从目前看来,现代学徒制是世界培育技能性人才的一个重要措施,已经逐渐变成了世界当中许多国家职业教育开展的战略要点。依据欧盟所发布的题名为《就业及社会状况年度评论2012》的报告当中显示,二十七个欧盟成员国当中,在中等教育阶段当中开展具有严格意义上的现代化学徒制国家一共有二十四个,其中有十四个国家在高等教育方面开展了较为广泛意义的现代学徒制。因此,本篇文章主要就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
1学徒制培育当中所存在的问题
1.1企业缺少奋斗精神
学生在企业学习的过程当中,安全问题、管理问题、薪酬发放以及劳动合同等,都需要企业的付出。因此,企业所担心的最大问题就是,如果学徒学会了一些专业的技能,那么也一定具有较高的实践丰富经验。因为每一个学生的“职商”普遍来说都不高,所以在合作企业当中最常见的问题就是会担忧学生的就业态度以及工作稳定等问题,担忧“人员的流失”。在学生毕业之后或者有所成就的都从企业当中离职了,企业认为这不就是典型的“为别人做嫁衣”,所以,企业的学徒制培育积极性难以得到调动。
1.2法律法规、政策制度不够完善
在目前看来,我国并没有严格的法律规定与切实保障企业的长久利益,自身的责任与权利都很难去用政策约束。例如《职业教育法》本法主要是由教育主管部门所实施的,它并没有非常明确的规定企业在职业教育当中需要承担多少责任,也没有说特定的规定“学徒”在现代学徒制当中的法律地位。所以“徒弟”的双层身份就变得非常的尴尬,并不能够从根本上切实保障企业的人力资源与人才质量。
1.3人才培育模式存在问题
“现代学徒制”普遍相当于是校企合作学生的一个“顶岗实习”,大学时间一部分时间在学校学习,主要以理论为主,一部分时间在企业顶岗实习,学生所充当的角色只是一个廉价的劳工,学校与企业之间真正缺乏的是适合自身培育人才的模式。在尚且没有实现专业设置与企业产业需求的对接时期,课程扥内容与职业的标准相对接,教学的过程和学习的过程相对接。这样在接替实习当中很难能够做到这一点,在校理论的学习能够转变为生产过程的对接,教学与生产存在属于脱节的现象。
2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的探索
2.1发挥信息技术在学徒制培育当中的地位
信息化教学模式是国家教育当中推行的一个非常重要教学方式,在校企合作学徒制的培育时候,也能够大大的去发挥现代化课堂教学方式。如果说把信息化课堂教学方法运用到“现代学徒制”当中,把理论课程与相对应的实践教学相结合,那么就能够分成多个操作过程。学习视频当中企业技术人员的细致讲解,能够直接快速的把企业的现实情况带入到课堂当中去,通过网上微信群聊,网络直播等方式,与企业当中的一线技术工作人员进行及时的沟通与交流,这样也能够实现随时随地的制作。
2.2推行实施现代化学徒制的人才培育模式
学徒制需要去依据地域、学校、企业以及专业等各个方面去做出一些符合人民切实可行的人才培育方式。通过开展学校当中的企业联合招生的形式,从而进一步推动校企一体化育人。现代学徒制的模式主要是以社会企业当中的用人标准和工作岗位的标准作为培育目标。
在校企合作当中,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核心,学校和企业之间共同实现学生的培育内容分配,时间分配,培育方式的审定,主要采取了半工半读或者工学结合等方式。
2.3增强校企合作,调动企业的积极性
现代学徒制在落实的过程当中,一定要建立起有效的融合制度体系以及运行模式。院校一定要创造好环境条件,使企业能够切实的参加到学校的顶层设计、人才培育、教学管理以及机制创新的全过程,依照“平等互惠”的原则去突破合作口。校企合作的最基本原因是为了能够去得到利益,但是现代学徒制是覆盖整个政府、学校、用人单位以及学徒雇员等各种各样的利益系统。相对于经营活动所带来的效益,运用参加到现代学徒制项目得到企业急切需要的人才能力资源,投入和回报的周期相对来说非常的长,而且投资收益也有着许多的不确定性。只有去利用构建校企的利益共同体,使校企双方都能够变成利益主体,才能够切实的通过现代学徒制项目去得到政府的拨款,从而获得经济效益、办学效益、社会名誉以及人力资源等等,使院校能够和合作企业的投资回报成正比。
2.4构筑“课岗融通、能力递进”的课程体系
在现代学徒制的有效措施落实过程当中,一定要建立健全起产学研深度融合制度的一个体系以及运行机构,从而构筑起“课岗融通、能力递进”的课程体系以及考核机制,从而切实发挥出企业在课堂教学当中的有效积极作用,进而调动起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提升职业教育的课堂教学体系水平。所以,校企之间一定去构建一种合作育人的共同体,从而商量出来一种特定的课程体系;从而使得专业设置能够与岗位相联合,使课程设置和岗位相连接;从而共同的制定出一种专业性标准、课程标准,共同的去建立建设专业,共同的去开发教材,营造出教学资源库;从而构建起一个适应现代化教学学徒制的全新型课程体制。
2.5校企共建高水平的师资力量队伍
增强课堂院校的教师培育力度,以实践具体的能力的提高作为目标,进而培育课程和教师实践课堂教学紧密相连。能够把培训的成果快速的运用到教学过程当中,让教师的培训能够真正的服务于教学,应用于教学。打通校企之间的人才流通途径,从而确保把企业当中的优秀管理人才、技术性人才以及“能工巧匠”引入到学校当中,并注重在课堂教学任务、责任考核以及津贴待遇等方面提出更加明确的需求。与此同时,也要构建起来校企人力资源合作交流沟通的重要平台,从而使专业基础更加的扎实,教学水平更加的高。科研技能水平强但是较为缺少工程实践锻炼的教师走向企业,从而积累工程的实践经验与企业一线经历,快速的提高自身的专业实践技能水平,做到以产促教,有助于提升高质量的双师型教师的队伍建设,从而构建起来校企人力资源沟通交流的平台。
2.6建立“互联网+教育平台”的现代学徒制
进一步建立起来现代学徒制“互联网+教育平台”,真正实现人才的个性化培育。这个平台主要包含了学生的信息管理模块,基于大数据的选修课堂推模块,成绩管理以及分析模块,等等。这项平台是一款全面面向企业,教师以及学生的综合化管理平台,在学生进入学校之后先在学校的学习基础理论课堂当中制定,每一门课程都需要去制定一个成果测评,在测评之后运用后方即可制定好下一个章节的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去调动每一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学习兴趣,与此同时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这样在专业课堂的学习过程当中学生就可以通过理论性的学习校内培训,企业观摩等教学方式相结合的形式展开,系统也会依据学生之前都是学习兴趣运用数据去推算出来更适合学生们的具体实践岗位,推送出更加适合学生的专业选修课堂,由具备企业一线经验的教师来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述,使课堂并不局限在教室当中,使知识不再限制在课本当中。与此同时,企业也一定要通过平台去选择适合的优秀员工。
3结语
总而言之,现代学徒制是目前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当中的必然发展趋向,是合作共赢的一个人才培育模式。对于企业来说,学校能够给企业提供切实符合实践要求的高级技能型人才,与此同时,也要给企业员工一个学习培育的基地,从而给企业各界各领域注入新的活力色彩。因此,将职业教育根植于企业,努力推行现代学徒制,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关晶.浅谈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的研究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2019(31):77-83.
[2]孙君辉.现代学徒制中企业参与动力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30):41-48.
[3]陈芬,刘海涛,陈晓军,等.“互联网+”视角下现代学徒制教学实践基地建设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9(20):250-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