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城
湖南应用技术学院外国语学院, 湖南 常德 415000
摘要:中国一直以来都是礼仪之邦,关于礼貌的相关词语较多。在英汉翻译或者商务交流中,很多学习者会将中文用词和礼貌习惯带到与西方人交往的过程中,很容易会引起文化冲突或者交际障碍。本文主要通过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分析理解权威人士的观点,研究中西方礼貌用语的目的在于通过在礼貌用语、表达方式、商务礼仪等方面在中英文的不同表现形式及差异,特别是语用差异,以及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礼貌用语的使用情况及如何做到正确使用礼貌用语,巧妙地转化礼貌用语,营造出更加轻松、自在的交流氛围,避免引发误解或者矛盾,以便促进不同文化间的沟通和交流。
关键词:礼貌用语;礼貌原则;商务礼仪;文化;差异对比
第一章 礼貌语用学研究综述
一、礼貌语言和商务礼仪
随着国际化的深度发展,商务方面的交往也越来越密切,在各种商务交往中逐渐形成了一套行为准则和指导方针,随着国际贸易的日益发展,协调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使人与人相处,在尊重他人的前提下,遵守礼仪规则,按照礼仪规则其中的价值本身,没有成本,但却能创造价值,以你想象不到的方式盈利并使生意成功。借用奥巴马访华的话说,这是一个“普遍原则”;用胡锦涛主席的话来说,商务礼仪是一种“软实力”。
二、合作原则和特殊会话含义
合作原则含义:它是指沟通双方为了使谈话、合作顺利进行,为了达到共同的沟通目的而必须相互配合,共同遵守一些规则。
特殊会话含义:在实际的言语交际中,人们并不总是遵守“合作原则”,而是出于需要而故意违背合作原则。而这种明显故意违反合作原则而产生的含义称为“特殊会话含义”。“特定会话含义”违反了这一原则,它解释了听者如何超越说话者的话的表面含义来理解他或她所说的话,从而表达另一种含义。幽默往往就是这样产生的。与恪守原则相对,是指不符合制度、规则、法律等要求的行为或思想。形容人或事是非不分。特殊言语意义上的违规一般是中性词,人们根据相关依据来判断。
第二章 不同的传统文化
一、儒学
儒家讲“孝、兄、忠、信、礼、义、廉、耻”。其中,“礼”作为中国宗法制度和专制集权农耕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水准,对中华民族精神品质的培育起到了重要作用。一方面,礼仪促进了个人品德的完善,也促进了家庭伦理关系的协调,形成了中国特有的父子、长兄、弟弟、尊老爱幼、团结和睦的家族伦理关系。但同时,他们又形成了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这种通过修身养性和家庭调节形成的道德修养和家庭伦理逐渐积淀为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美德。
二、基督教
基督教在西方各国中,影响巨大,思想主张人文主义,这是一种贯穿 2000 年历史的自由、平等和博爱精神,这也是之所以在建立之初就赢得了中下层人民的信仰,其中心思想就是主张“人人生而平等”。他们的交流和礼仪也建立在相互尊重,人人平等的角度上进行互动交流。
第三章 商业礼貌术语和礼仪的分类和对比研究
一、商务社交称谓语的比较
1、中文的称谓语
在中国,孩子不应该直呼父母或长辈的姓名,学生不能直呼老师姓名,下属不能直呼老板姓名等,等级划分比较鲜明。否则,他们将被视为缺乏礼貌,缺乏规则等。中国人对称谓有泛化使用的倾向,年轻人通常对长辈称“叔叔”“阿姨”,对平辈称“大哥”“大姐”。
在工作商务场所,人们更喜欢使用职称。中国人很在乎职位(社会地位),外方经常要将其职位挂在对方称谓后面。例如,中国的行政职位,从一个国家的总统到一个小团体的领导人。一方面,这主要反映了对被处理者的尊重,也反映了他的身份和地位的重要性。
2、西方的称谓语
在西方国家,由于西方国家的文化取向、社会模式和人际关系与东方国家完全不同,对称呼的运用和对意义的解释自然大相径庭。西方人在称谓的使用时比较宽泛,他们所倡导的是人格平等,不必太计较年龄,辈分。而在商务礼仪方面,作为中方代表要称外方代表中的女性“女士”,男性为“男士”。不必太拘泥于西方人的职位称呼。
二、商务社交礼仪的差异
1、时间观念的差异
中国的传统文化里的时间观念深受儒道两家思想的影响,因此对时间是一种环形认识。道家思想认为,万事万物都出于“道”,经过生长变化之后又都复归于“道”。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中国人使用时间灵活性较强,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中国人对时间的随意性较强。这也就是经常可以看到中国公司的领导人更改时间表。但是,在外国人的思想中,他们要把时间算得十分精确,所以,他们会有严格的时间安排,如在美国、西欧的商务会议活动应提前两个星期,甚至更长时间来安排好约会。由于观念的不同,中西方在商务活动中对时间的处理方式也不同。例如,西方人认为时间是金钱,会谈开始就直入主题.在会谈的过程中,他们多是速战速决。而中国人在贸易往来中比较注重细水长流,通过宴请或非正式会晤等商业活动,慢慢和对方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2、商务交涉礼仪的差异
在商务会议中对方发言时,中国人总是习惯于默默地听着,并且认为此时提出问题打断别人讲话时非常不礼貌的,是不谦逊和爱挑剔的一种表现。而西方国家的人则对此感到非常疑惑,认为你这样做表示你没有好好听,要么就是厌倦和生气了,这时他们会不高兴的一再重复。因为在西方国家如英国或者美国,他们在听别人讲话时总是不断做出各种反应,提出各种问题。因为他们的员工和领导都是平等的地位,有什么想法与意见可以随时提出。
3、馈赠礼品的差异
会议双方互赠礼品已成为不可缺少的确认伙伴关系的形式,不仅中国人有送礼的习惯,外国人同样讲究送礼之道。但是,中外对送礼的认识上却是截然不同,外国人不会送非常贵重的礼物,他们讲求的是文化格调与艺术品位,以及浪漫的情调,比如本国有纪念意义的工艺品,而且他们非常在意礼物的外在包装,体现感情的深厚。正所谓“礼轻情意重”。然而。现在的中国人都喜欢送和接收贵的礼物,这样反而让西方人不知如何是好。
结论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交流,在文化相互交融的影响下,中西方文化有相互靠拢的趋势,虽然有文化差异,语用差异也很普遍,在不同的社会中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是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中,它要求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不仅要使用恰当的礼貌用语,更要选择恰当的行为方式。因此,我们不仅要使用正确的礼貌用语,还要了解两种文化背后交际语言的差异。我们在日常学习交流中,礼貌的巧妙转化,就可以创造一个更加轻松,只有在不停交流环境中,才能促进不同文化之间更好的交流。
参考文献:
[1]卜佳.浅析中西方礼貌用语差异对日常交际的影响[J].文学界(理论版),2012(1):187-188.
[2] 陈琼.《校园英语·上旬》[J].龙腾期刊网,2014(10).
[3] 常莉媛.英汉礼貌用语的语用差异对比研究[J].大众文艺, 2012(14):157-158.
[4] 丁金珠.探析英汉礼貌用语的语用差异及其成因[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07)95-96.
[5] 顾曰国.跨文化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6] 顾曰国.礼貌、语用与文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2.
[7] 何兆熊.语用学文献选读[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8] 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曾城(1999-),女,汉族,湖南衡阳人,本科,研究方向:语用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