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提升和掌握政策能力方式方法研究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12期   作者:潘丽娜
[导读] 高校辅导员处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学生工作的第一线,是学生最直接的教育者与管理者,也是大学生就业工作最直接的指导老师。
        潘丽娜
        辽宁科技学院   管理学院  辽宁  本溪  117022
        摘要:高校辅导员处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学生工作的第一线,是学生最直接的教育者与管理者,也是大学生就业工作最直接的指导老师。对此,高校辅导员快速掌握和提升政策能力显得非常重要。提升高校辅导员掌握政策的能力,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有利于学生增强就业竞争力、实现辅导员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以及提高职业指导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关键词: 高校辅导员; 掌握政策;能力提升;途径
        在意识形态多元的今天,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辅导员与受教育者之间形成双方认可的认知模式,受教育者对辅导员本身及其思想观点的心理认同和理性认同、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和目标的实现以及辅导员自身的可持续性发展都依赖于辅导员的职业能力水平以及掌握政策的能力。辅导员要充分理解和认识党和国家的相关政策,与时俱进,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促进高等学校改革、发展和稳定,促进培养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辅导员掌握政策能力的构成要素
        1、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是立身之本
        理想信念是人所特有的一种精神追求,集中体现了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制约并优化人的价值选择和行为实践。它是个人和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1]习近平总书记把“做好教师要有理想信念”作为“好老师”的第一个标准。他说:“一个优秀的老师应该是‘经师’和‘人师’的统一,既要精于‘授业’、‘解惑’,更要以‘传道’为责任和使命。” [2]高校辅导员是学生的引路人,是真理信仰的传播者,更要把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放在首要位置,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思想觉悟,树立远大理想,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积极传播者,帮助学生筑梦、追梦、圆梦,让一代又一代年轻人都成为实现我们民族梦想的正能量。
        2、提高道德品质是行为准则
         中华民族很早就确立了以修己安人来提高德性修养的思想。汉代张衡的“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唐代罗隐的“不患无位,而患德之不修”,都说明了“行德则兴”的重要性。新时期,高校辅导员所应执守的“德”可以具体化为《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中职业守则,即爱国守法、敬业爱生、育人为本、终身学习、为人师表。这5项职业守则完整性地规范了辅导员的道德、约束了辅导员的行为,应当成为辅导员群体人人熟悉、人人遵守的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
        3、提升职业情感是工作要求
        教师的职业情感,主要包括热爱教育事业和热爱学生两个方面。辅导员视本职工作为事业,才会积极追求、爱岗敬业,才会情系学生成长,全身心投入工作。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3]辅导员要以一种发自内心的爱人的情感去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关心学生和帮助学生,也只有这样方能成为学生信服与依赖的良师益友。辅导员用爱心面对学生,用关爱去帮助学生,一些大学生会从辅导员的职业情感中感受到潜移默化的爱岗敬业与关心关爱,并将其转化成刻苦学习、努力钻研、奋发上进的强大动力。


        4、提高业务能力素质是基本要求
        辅导员的职业技能共有9 项,分别是思想政治教育、党团和班级建设、学业指导、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危机事件应对、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理论和实践研究。[4]辅导员要主动学习和掌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理论与方法,将知识运用到实践,及时总结思考,在知识积累和科研支撑下提升专业技能,提升工作科学化水平,形成具有辐射性和带动性的理论与应用成果,成为领域内不可替代的专家型人才。
        5、提高媒介素养是发展需求
        截至2014年6 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32 亿,20—29?岁年龄段网民在整体网民中占比最大。学生依然是中国网民中最大的群体,占比25.1%。尤其是近两年来抖音、快手等平台的传播速度和覆盖面,极大地影响着高校大学生。新媒体的传播特征不断消解和挑战现有媒介素养的内涵和培育形式,辅导员要从提升媒介认知掌握应用技能、增强媒介意识调整工作思路、形成批判意识能够去伪存真、关注需求动态加强舆论引导、履行媒介道德共营绿色网络等方面加强媒介素养,适应微时代互联网新技术发展和社会转型需求。
        二、辅导员掌握政策能力的提升路径
        1、提高自身素质,实现学习能力的提升
        辅导员作为教育者要将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传递给学生,教育引导学生在分析、对比、选择中吸收内化。这必然要求辅导员首先具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关学科的宽口径知识储备,具备一定的科学文化素质,站在学科前沿不断更新与完善的知识体系,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和方法,增强对学生成长发展的教育引导能力。在辅导员职业化和专业化发展的趋势下,利用国家政策和各类平台,通过开展专项调查、撰写调查报告、开展理论研究、组建研究团队、申请科研课题、交流协同创新提升学术科研能力。
        2、科学规划个人职业生涯
        辅导员全面科学的自我认知是增强辅导员职业认同感的前提。辅导员可以利用各种科学测评工具进行自我认知分析,全面客观地了解自身职业倾向、性格类型、动力特点、爱好特长、优势劣势等内容。在科学分析、确立方向的基础上,辅导员要结合工作实际情况,有侧重地选择职业化发展方向,向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职业规划与就业等方面专家型辅导员目标迈进。
        3、合理运用需求动力
        人的需要是人们对某种目标的渴求和愿望或个体生活条件的要求和追求,既有物质需要,又有精神需要。[5]辅导员若想让学生从利益认同和心理认同两方面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须充分关注、满足学生需求。在人的思想体系中,低层次需求的满足是使人形成崇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前提,但单纯的低层次需求满足并不能使人自发地形成正确观念。正确观念的形成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外部介入。因此,辅导员必须以人为本,了解并满足学生的良性需求,合理利用需求驱动工作的实效性开展。
        4、显隐结合提升工作科学化水平
        显性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合力是提高辅导员职业能力科学化水平的有效途径。辅导员要深刻认识当前形势,显性、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应相互补充、扬长避短,实现育人效果。辅导员要通过各种载体结合显性、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开展工作,通过书刊、口号、演讲、报告;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校内外社会实践活动;大力建设校园文化,主动占领网络阵地等手段,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形成优良校风、学风和教风,构建大学精神和良好育人环境。

参考文献:
[1]董涵哲,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8
[2]习近平.教师节寄语.2015年09月10日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3] [苏]苏霍姆林斯基.论德育和全面发展[J].国外教育资料,1980(01).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人民日报,2004 年 10 月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作者简介:潘丽娜(1977.8),女,满族,辽宁本溪人,硕士学位,辽宁科技学院  管理学院 辅导员 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