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斌
南昌影视传播职业学院 ?江西 南昌 330224
摘要: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教育事业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但是在改善教学模式以及教育方法的同时,学生的安全质量由于疏于管理,因此近年来下滑严重,相关部门应重点关注高校安全管理工作,切实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本文首先简要描述了信息化管理对高校安全管理创新的重要意义,其次探究了信息化管理在高校安全管理中的应用途径。
关键词:信息化管理;高校;安全管理;应用价值
引言:众所周知,信息化管理就是通过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以及计算机系统技术等高新科技,经过有效的整合梳理,形成一种全新的安全管理模式。信息化管理模式以科研技术为核心,以传统管理为基础,建设可行性高且行之有效的高校安全管理体系,即完善了高校的整体教育机制,也提升了高校本身的安全管理水平,为学生的人身安全提供保障。
一、信息化管理对高校安全管理的重要意义
自我国教育事业步入21世纪以来,很多西方文化涌入国内,故而各类新思想层出不穷,也在时刻影响着高校学生的发展走向。从精神层面来看,各类新的思想风潮即为学生思想的左右因素,但从物质方面分析,高校的安全管理质量则起到决定性作用。新的时代为高校的创新发展带来新的机遇,而校方也需直面更严峻的挑战,例如高校安全管理机制的创新。
二、信息化管理在高校安全管理的应用途径
(一)建设信息化高校安全监控系统
安全管理对于高校而言,具有重要的战略发展意义,故而各级领导应予以高度重视,时刻关注其模式上的创新与体制上的完善。众所高校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监控系统即为安全管理工作最显著的体现之一,可有效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稳定学校自身的发展效益及其质量。传统的安保工作基本依靠人力巡逻,但在信息时代,建立了安全监控系统。
(二)重视安全管理制度的层次划分
在高校安全管理中,务必充分重视管理制度的层级划分,以此增强高校安全管理的科学性及合理性,确保既有的安全管理制度可在发展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效用。除了安全管理制度的层级划分之外,还应着重创新安全管理防范手段,有效预防学生在运动过程中发生风险事件,借鉴先进管理案例,完善高效安全管理组织体系,丰富其层次感[1]。
(三)建立高校户籍管理的信息平台
高校户籍管理是安全管理的一部分,其作用在于统计学生的个人户籍信息,为高校安全管理的落实提供便利条件,同时也可协助配合辖区派出所做好日常的户籍管理。依据我国户籍管理部门的户籍划分制度,学生即不属于流动人口,也不属于外来暂住人员,但学生却是城市的重要群体,与高校管理存在紧密联系,故而高校安保需协助管理学生户籍。
(四)提高网络安全管理的应用成效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为教育事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坚实有力的技术支撑,尤其是对高校安全管理而言。
结合现状分析,高校在落实安全管理的过程中,常用到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以及移动通讯技术等手段,通过一系列的组合与协作,形成了行之有效、立竿见影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切实保障学生人身安全的同时,也进一步夯实了高校的创新发展。
鉴于信息化时代,高校安全管理也将校园舆论控制划入囊中,故而需要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健全的舆情沟通协作管理制度,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舆情控制中的积极效用。现如今,校园网络已经成为教学、科研以及办公等主要教学活动的技术支撑,一个优质的办学平台甚至重于课室与实验室,因此提高网络安全及信息安全,才是高校安全管理的重点。
(五)增加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频率
高校安保部门是安全管理工作的主要负责单位,故而安保人员的专业素质起到关键作用。为了切实保障学生及教育工作者们的安全质量,各级领导应充分重视相关专业培训的开设,定期组织安保人员参与到培训当中,利用个人奖惩制度激发其主动性与积极性,促使安保人员全身心投入到培训中,提高专业培训的效率,为学生提供可靠的环境[2]。
增加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频率,主要目的在于引导安保人员掌握更多先进的管理方法,巩固并创新管理技能与系统管理思想,学会如何灵活运用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等高新科技,促使这些高新科技在高校安全管理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作用。只有安保人员熟练掌握了计算机等技术的应用,才能切实保障高校安全管理质量。
(六)增强安全管理人员的创新意识
前文提到,安保人员是高校安全管理的关键,因此在专业培训的内容中,应当有效培养安保人员的创新意识,如此一来,安保人员即可在维护安全及秩序时,及时发现校园中潜在的风险因素,随后通过集思广益的方式不断完善高校既有的管理制度。为了有效规避校园安全事件,应及时引用先进的安全防护技术,设置更加严格的信息管理权限等等。
其次,在进一步完善信息管理权限设置的过程中,安保人员应结合管理者的管理内容设置账号,如此一来,不同管理者的账号信息也存在差异,同时各自账号均为个人账号,仅限本人使用,保护了学生信息的同时也保护了安保人员的信息安全,有效规避校园信息的泄露与流出。最后,安保人员必须明确高校当前使用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并加以完善[3]。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信息化时代,教育事业中的课堂教学和课程设置等均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实现了方法与模式上的创新,进一步提高了高校教学效率及其质量。虽然教学质量有所提升,但是高校安全管理却有待提高。基于此,高校领导应注重信息化、网络化及现代化管理平台的建设,重视安全管理制度的层次划分,积极培养高校安保人员的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易莲. 大数据思维在高校学生信息化管理中的支撑作用[J].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9,25(02):66-68.
[2]张怀南. 国内高校学生管理的大数据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J].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9,33(06):664-669+674.
[3]赵绿英. 计算机管理技术在高校药剂实验室管理中的应用探究[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21):41-42.
作者简介:卢斌(1971.12-), 男 ,汉族, 江西南昌人, 本科, 南昌影视传播职业学院人武部部长兼保卫处长, 研究方向:高校安全教育管理、高校国防学生国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