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雪燕 罗艳春 陈宇
空军航空大学航空作战勤务学院 吉林长春 130022
摘要:思政教育已经成为大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环节。本文以飞行技术专业航理教学思政教育的必要性为出发点,深入剖析航理教育和思政教育之间的融合问题;对影响航空思政教育因素加以凝练,并以此为基础探讨思政在航理教育中的实现途径和方法;为进一步优化航空理论课程的思政教育,提出并建立将知识点、思政元素、教学作品三者相融合的典型课程思政案例库。
关键词:航空理论;必要性;思政教育;案例库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提出“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讲话精神,由此可见,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已逐步成为本科教育教学的大趋势。作为飞行技术专业的教师更是深感开展课程思政的紧迫性和必要性。飞行技术专业是一个特殊的本科专业,是我国未来空军主体战斗力培养的源头专业,在我国国防建设都起着举足轻重的关键作用。因此,跟随当前高校教学的大趋势,系统深入的探索思政元素融入航空理论课程的教学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和推广价值。
一、航空理论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一)思政教育符合国家民族发展需求
教育的本质就是意识形态的培养,所以教育本身具有政治性。教育应该符合国家民族发展需求,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有着独特的历史、文化和国情,这都决定了我国必须走自己的特色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当代大学生是国家民族未来的掌舵人,他们的思想状态决定了中国未来的发展趋势。因此,从国家民族发展的长远来看,加强大学课堂思政教育势在必行。
(二)思政教育符合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要求
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就是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为强国兴军服务,立德树人,为战育人,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习主席提出45字的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为军队院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提供了根本遵循。对于军事院校培养的飞行技术专业人才,一定要深入学习领悟习主席重要讲话的精神内涵, 将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贯彻落实到办学治校的具体实践中,为军队建设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而课程思政教育理念和立德树人的立身之本相契合,所以必须借助课程思政完成思想政治育人目标。
(三)思政教育符合飞行人才核心素养的形成
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飞行人才核心素养包括很多方面,可以概括为国家责任、事业发展、职业基础等多个方面示。而这些核心素养的形成,除了基础知识、航理知识等,更需要在知识传授过程中,能够进行思政教育,培养家国情怀、矢志飞行、责任意识、团队合作、心理稳定、军人养成、善于表达、国际视野和问题意识等核心素养。
二、航理课程思政实现路径
(一)学校党委要整体谋划,树立课程思政高标杆
各航理课程与思政元素的天然黏合度有一定的差异,课程思政建设必须树立高标杆,有序推进。
课程思政涉及思政课程与航理课程、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教学工作与学生工作等多个方面,某一个部门或学院难以单独完成,必须由学校党委总体协调、统筹推进,才能保证决策权威、执行有力。
(二)课程思政、思政课程、校园思政相互促进
课程思政建设,可以收到一举多得之效。其一,课程思政反过来促进思政课程迎头跟上。思政教师不仅要关注自己的专业,也要不断拓宽视野,适度了解航理理论课程的若干知识,用一定的科技素养反哺思政教育。其二,课程思政有助于加强师德师风教育,提升教师德育水平,提高教师课程思政意识。其三,课程思政通过发挥航理课程的特色和优势,抓住思政素材关键点和闪光点,从小处和细处入手感化、滋润学生。其四,课程思政的蓬勃发展,有助于营造浓郁的人人谈专业、人人讲思政的校园思政氛围,共铸“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工作体系,共同培育具有浓厚家国情怀、矢志空天的专业型国防建设接班人。
(三)改变课程建设理念,思政元素要润物无声
我们要改变课程建设理念,在课程教学设计中完善素质目标,教师在讲授知识的同时,还应阐述知识背后的逻辑、精神、价值、思想、艺术和哲学,以“润物无声”的形式将正确的价值追求和理想信念有效传达给学生。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我们要借助老航校传人的优势,将理想信念和使命担当从抽象的“天边”拉回到具体的“身边”。在航空理论课程教学过程中,其知识体系是呈阶梯式上升的趋势,可以通过梳理相应的知识点,逐步建立和完善与思政元素之间的映射关系。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以战斗英雄、航天员等英雌故事,强军梦的爱国意识,严谨求实、尊重规律的科学精神,自信沉稳、遵章守纪的规则意识,前沿技术牵引、飞行相关的案例分析等内容,为学习的切入点,从而提升学生素质培养。
(四)《航空动力装置》航理课程思政案例
《航空动力装置》课程是航理课程之一,在课程体系中有着重要作用,在课程思政方面也有着自己的特色,该课程主要介绍航空发动机主要机件及工作系统的功用、结构组成、工作原理等知识内容,该课程与飞行使用密切相关,培养学生良好的操纵习惯和德育素养是该课程教学的内在要求。因此我们针对每个知识点建立了多个思政元素,有利于教员开展课堂思政教育。下面举例说明该课程思政元素切入点和运用设想。例如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概述部分,以我国发动机发展状况为切入点,结合WS10太行发动机研制成功视频,介绍该型号发动机的研制花费了两代科研人员27年的心血,突出我国发动机研制之不易,教育学生作为未来飞行人员,驾驶着科技含量最高、价格最昂贵的飞机,应该倍感珍惜,将飞机的最优性能发挥出来。
结束语
从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已逐步成为本科教育教学的大趋势出发,深入分析了航空理论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必要性。根据目前飞行技术专业航空理论课程建设的的具体情况,从学校党委要整体谋划,树立课程思政高标杆,课程思政、思政课程、校园思政相互促进,改变课程建设理念,思政元素要润物无声几个方面提出实施课程思政的路径建议。结合典型航理课程之一《航空动力装置》课程教学计划要求,充分的研究理论知识点、思政元素以及教学作品库三者之间的相互融合。
参考文献:
[1]杨昆,罗小兵,冯晓东,等.能源动力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的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S1):116-118.
[2]夏嵩,王艺霖,肖平,等.土木工程专业教育中工程伦理因素的融入——“课程思政”的新形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1):172-176.
[3]王红乾.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教育的改革创新[J].河南教育(高教),2019(12):7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