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如何激活课堂、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12期   作者:姚叶梅
[导读] 如何从根本上改变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要注重教学方法的选择,尤其注重渗透探究式学习方法在课堂中的应用,以及课堂评价和反思的在课堂上的重要性进行了论述。
        姚叶梅
        淄博职业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摘要:如何从根本上改变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要注重教学方法的选择,尤其注重渗透探究式学习方法在课堂中的应用,以及课堂评价和反思的在课堂上的重要性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求变意识;教学方法;探究式;桥梁
         
        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教育水平也不断的提高,整体国民素质也在提高,这一切都是教育不断改革的结果。所谓改革就意味着吸取精华,去其糟粕,不断创新总结更优的教育教学经验和方法。教育的改革一直在不断的进行,但是有一点无论教育怎么改进,两大要素是不会改变的,教育的执行者和受教育对象,也就是教师和学生,所以我们要从根本上去改变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高课堂利用率,使课堂45分钟增效增产。到底教师应该怎么教,学生又该怎么学呢?下面浅谈一下我的个人经验和方法。
        一、首先教师要有求变的意识
        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过程,对于这一点似乎没有怀疑。但是对于教与学的实质的认识却各有不同,有些教育者认为教师积极主动的教,学生认真的学,方式方法约定俗成,学习效果也很好,学生学会就可以了。社会是在不断变化和发展的,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的细化,对口分类更加细致,服务意识不断提高,以人为本的宗旨逐渐体现。对人才的需求和要求也在不断的完善,迫使我们的人才观,也在不断的发生改变,以往只追求结果忽略过程,忽略学生的体会和感受,缺少温度的教育,会导致学生有知识没有智慧、有学历没能力、高分低能、缺少创造力。所以为了改变教育的这种尴尬的局面,我们要从教师的课堂入手,要求教师把平静的课堂变成汹涌澎湃浪花朵朵。改变教师的教学观,改变学生学习认知观,我们要不断求思变求突破,学会不是目的,教育的最终目的学以致用,我们要把这个理念贯穿始终。
        课堂的改变,说到底是教师思维的改变,教师要意识到本质的变化,不要只是形式上的改变。也就是说教师本身是课堂的主导者,掌握着方向,就像航海的舵手,虽然都是到达同一个国家,同一个目的地,但是你沿途让学生看到的风景却不一样。就像脚下的路有千万条,看你选择那一条道路适合你的学生,适合你的受教育对象,那一条路学生不仅可以学会,还可以得到锻炼和升华这是最关键的。这样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在备课上做足功夫,不要照本宣科,教科书只是一个案例而已,要跟上时代,立足社会需求。教师的教改变了,学生的学自然也就改变了。就像风筝和线的关系,教师就是线,学生就是风筝,我们要保证让风筝飞上蓝天,飞的越来越高,但是还的保障手中的线不能断,如果线断了,风筝就很危险了。
        二、注重渗透探究式学习方法
        俗话说:教无定法,课堂就是教师和学生表演的大舞台。要想表演成功、就需要两者之间有互动,这样才能调动吸引双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由于受教育的对象是一个不断变化的独立个体,所以要求教育者要有因材施教的能力和应变的教学方法,这样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善于架桥,架起和学生之间的沟通桥梁,只要有了沟通的渠道,你的传道受业解惑才能够很好的完成。这座桥就是我们所说的“教学方法”。因此如果教学方法不当,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那么桥梁的纽带作用就无法完成,就会造成教师和学生之间无法连接。以往的教学方法只注重讲授,注重知识的积累而不注重探究方法的学习和研究。

这样给学生造成了只注重结果而不注重过程,没有创新意识,而探究式学习方法有两个转化:首先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的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它的优点体现在以下几点:
        1. 学生有亲身参与科学知识的探究体验
        教育家培根曾经说过:“知识就是力量”,同时培根也说过:“知识本身没有告诉我们怎么运用它,运用智慧必须亲身实践,不体验是学不到的。”科学探究注重知识综合运用,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使学生有了亲历运用知识、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获取深刻体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者,使学生学习地位得到了改变和提高。
        2. 能够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究性学习要求学生在开放的环境中自主的发现和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通过多渠道采集相关信息,分析与处理信息得出结论,实现问题的解决。并进行思想表述和成果交流活动,它十分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激活已有的知识储备,学习并掌握一些研究的科学方法和科技形成获取新知,解决问题能力。
        3. 注重加强学生的合作精神:
        探究式的学习方法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合作,体现小组之间的分工合作,开展平等的讨论交流,以合作的手段取得集体的成功,各成员之间相互依存,成为整体的一部分。
        4. 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
        探究式学习,要求学生在探究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真踏实,坚定执着,实事求是克服困难争取成功,尊重和理解他人的思想和成果,客观的评价他人和自我。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克服困难的意志,和高尚的科学道德观。
        三、重视课堂的教学评价
        有的教师认为教学评价不属于课堂教学,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评价可以分析判断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学生能动性,同时又能给学生带来满足感、成就感、获得感。评价可分为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学生评价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将评价有机的融入到教学当中,加强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的互动,鼓励学生加强个人评价和小组评价。促进他们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回顾、反思、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对自己学习负责的态度,自觉的调控自己学习过程,起到学习效果的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
        四、重视课堂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可以分为教师反思和学生反思。但是我个人认为教师反思更为重要,教师反思可以在课前,也可以在课后的反思。教师反思可以回顾上一节课的优点和不足,可以更好的查找遗漏点,并且可以在下节课进行补救。同时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课堂情况进行知识点的巩固,找到自己学习过程的不足,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所以如果课堂反思是整个教学活动中密不可分的一个教学环节,对整个教学效果起到事倍功半的作用。
        通过以上分析,希望教师能够重视我们课堂的教学环节,精心设计教学方法,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帮助我们的学生,减少学习障碍,少走弯路、为我们的教学成果添砖加瓦,保障我们的课堂百花齐放、春光满园。

参考文献
        [1] 孙学策,新时期师德修养,2006(04)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 陈旭远,《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反思》,2006(3)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