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银
重庆市綦江中学 401420
《百喻经》全名《百句譬喻经》,是印度大乘法师加斯那抄集小乘《修多罗藏》十二部经书里的寓言编纂而成的,目的是以故事为喻,向初学的佛教徒说法。《百喻经》原为梵文,齐武帝永明十年(公元492年),僧加斯那的弟子求那毗地客居南朝京都建康时将它译成汉语。《百喻经》译文的语言朴素简洁,接近口语。采用偶音节拍,一般四字一句,结构风格极为整齐,是研究中古初期汉语发展的一份有价值的资料。
“其”是《百喻经》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一个字,全书出现了247次。“其”字在《百喻经》中有多种用法,而其中用作代词的频率最高,本文拟就《百喻经》中代词“其”的字义及用法作初步探究。
一、起指示作用的“其”。
(一)用来指事、指物。可以用来表示近指,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这”、这个”,也可表示远指,相当于“那”、“那个”,在句子中作定语。举例如下:
①其人答言:“我曾何时喜瞋、仓卒?而此人者,道我恒喜瞋恚,作事仓卒。是故打之。”(《说人喜瞋喻》)——这人答道:“我哪时喜欢发怒,做事仓促?这人却说我总是喜欢发怒,做事仓促,所以打他。”
②其师患脚,遣二弟子,人当一脚,随时按摩。(《师患脚付二弟子喻》)——这位老师两脚有病,常常叫两个学生一人一脚随时按摩。
③其人即便在前然火(《贫人烧粗褐衣喻》)——那个人就在前面燃起火来。
在上面的几例中,“其”可表示近指,也可表示远指;它们在句子中均作定语。
(二)“其”同时也可以表示整体之中的一部分,这时它后面常跟有数词,可译成“其中的……”,作指示代词用,在句中只作定语。
①二人之中,其一人者,含笑而言:“彼不肯与,何足为愁?”(《索无物喻》)——两个人之中,其中的一人笑着说:“他不肯给我们,有什么值得忧愁的呢?”
②昔有一人,聘娶二妇。若近其一,为一所瞋。(《为二妇故丧其两目喻》)——过去有一个人,娶了两个老婆。假若(他)亲近其中的一个,就会被另一个瞪。
③虽诵其文,不解其义。(《口诵乘船法而不解用喻》)——虽然记诵住了文词,却不通其中的意思。
在上面的几例中,“其”表示整体之中的一部分,可以译为“其中的……”从句法层面来看,它们在句子中作定语。
二、起称代作用的“其”。
(一)“其”用作称代词,可称代物,但大多数是称代人。称代人时一般是指第三人称而言。译时可译作“它(它们)的……”,“他(他们)的……”、“她(她们)的……”。称代词“其”作定语的特点是等于所称代名词加一个结构助词“之”字。
①驼既死已,即剥其皮。(《估客驼死喻》)——骆驼既然已经死了,就剥了它(骆驼)的皮。
②即便构之,望得其乳。(《构驴乳喻》)——于是开始挤奶,希望得到(驴)它的奶水。
③譬如野干,在于树下,风吹枝折,堕其脊上,即便闭目,不欲看树。(《野干为折树枝所打喻》)——像那野干,在那棵树下,风吹断了树枝,掉落在(狐狸)它的背脊上,(它)立刻闭起眼睛,不去看树。
在以上几例中,“其”作第三人称代词,称代物,在句子中作定语。
①大积薪油,烧取其骨,以囊盛之,昼夜怀挟。
(《妇诈称死喻》)——大量积聚薪油,烧掉并提取了她的骨灰,用一个袋子来装它,白天晚上的揣在怀里。
②其人出外,见他妇女面貌端正,其鼻甚好,便作念言:“我今宁可截取其鼻,著我妇面上,不亦好乎!”(《为妇贸鼻喻》)——这个人到外边去,看见别的妇女面貌端正,她们的鼻子长得很好,便念想:“我现在宁可截取她们的鼻子,装在我妻子的脸上,这样不也很好吗!”
以上几例中,“其”作第三人称代词,称代女性的“她(她们)的”,作定语。
①昔有愚人,其妇端正,情甚爱重。(《妇诈称死喻》)——过去有一个愚人,他的妻子生得很端正,愚人心里很是爱重她。
②昔有愚人煮黑石蜜,有一富人来至其家。(《煮黑石蜜浆喻》)——过去有个愚人煮黑石蜜,有一个富人来到他的家。
在以上几例中,“其”作第三人称代词,称代男性的“他(他们)的”,它们在句中都作定语。
(二)称代词“其”作定语是它最广泛最普遍的用法。“其”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作主语。举例如下:
①及其债时,复言非兄?”(《认人为兄喻》)——等到他负债的时候,又说不是(你的)哥哥呢?”
②以其贵故,卒无买者。(《入海取沉香喻》)——因为它昂贵的缘故,一时之间,无人来买。
③因其饥故,食七枚煎饼。(《欲食半饼喻》)——因为他饥饿的缘故,吃了七枚煎饼。
在以上几例中,“及其债时”是个分句,在句子中作状语;“以其贵故”“因其饥故”都是分句,表示原因。在以上结构中“其”作分句的主语。
(三)“其”在句子中还可以充当兼语。举例如下:
①今此小儿,七日当死,愍其夭殇,以是哭耳。(《婆罗门杀子喻》)——眼前这个小儿,七日后会死去,(我)怜惜他夭殇,所以哭呀。
②牧羊之人,未见于妇,闻其已生,心大欢喜(《牧羊人喻》)——牧羊人没有见到他的妻子,听说她已经生了,心里十分欢喜。
在以上几例中,动词后面的“其”既是动词的涉及对象,又是后面主谓词组的主语。“其”在句中具有双重性质的任务,即作兼语。
(四)“其”字用作第三人称,在上古汉语中一般是用于领格,不用于宾格。但随着“其”字用法的发展演变,在汉魏以后的作品中,“其”还可以作宾语。
①村中有好美水,王敕村人,常使日日送其美水。(《送美水喻》)——这个村中的水很是甜美,因此国王就命令这个村庄的老百姓,日日给他送美水去。
②其失牛者,逐迹至村,唤此村人,问其由状(《偷犁牛喻》)——那个丢牛的人循着足迹,找至村中,叫住这个村的人,问他们情况。
在以上几例中,“其”作宾语。
(五)“其”一般是称代第三人称,但是在对话场合中,间或用作第一人称、第二人称或称代自身。举例如下:
①既失其利,复伤其行。(《为妇贸鼻喻》)——既丧失了自己的利益,又损伤了自身的德行。
②“汝欲得离者,当摄汝六情,闭其心意”(《饮木筒水喻》)——你想要离却五欲,应当收摄你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所产生的情识,关闭你心中的思量。
以上例子中,①称代自己;②称代第二人称“你”。
作者简介:李小银,女,汉族,大学本科。研究方向:高中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