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秋妹
湛江市第八小学 广东 湛江 524038
摘要:众所周知,小学语文本身就是一门占据着重要地位的教学课程,小学语文课程的学习不仅关系到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更关系到学生其他课程的学习。确切的来说,小学语文教学课程的开展,是学生进行知识学习以及教师传授思想的有效途径之一。素质教育背景下,新课改对小学语文课程提出了全新的教学要求,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注重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而德育教育的渗透则能够有助于这一教学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班主任;小学语文;德育渗透;方式研究
现阶段,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日常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的思想意识观念也发生了转变。而小学生正处于思想认知以及价值观念发展的关键时期,其思想意识也会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发生变化,例如过于沉迷网络、游戏、追求时尚以及说脏话等等,甚至因此而丧失是非观念。为了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作为一名语文教学老师的同时,也是班级的管理者与领导者,班主任老师有必要在小学语文日常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以此来促进小学生良好综合素养以及正确三观的培养与发展,从而为其今后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必要性
(一)是完善小学德育教学内容的重要手段
素质教育背景下,虽然绝大多数班主任老师已然认识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积极采用了各种有效教学措施与手段,但从整体情况上来看,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德育教学效果并不是很理想。究其根本原因有二:第一,因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根深蒂固,部分班主任老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存在认识不足的情况,从而导致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效果差;第二,部分班主任老师根本没有深入挖掘小学语文课本中潜藏的德育教学因素,从而导致德育教学作用相对不足。针对于此,如若班主任老师想要很好的实现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渗透,那么就必须要贯彻新课改要求,充分发挥德育教学价值,在日常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学生良好习惯、正确观念以及道德品质精神的培养,从而实现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以及小学德育教学内容的完善[1]。
(二)是实现小学德育教学目标的必然需要
在新课程教学标准普及的同时,我国教育部门也对小学德育教学内容做出了明示,小学德育主要内容主要分为三个方面:第一,基本道德行为规范;第二,道德与政治品质教育;第三,高层次人生观、世界观以及理想教育。总的来说,小学德育教学目标为使小学生成为一个热爱祖国、劳动、科学以及热爱人民的未来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使其从小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以及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因此,无论是从小学德育教学内容还是从小学德育教学目标来看,班主任老师都必须要促进其与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目标的相融合。换句话来说就是班主任老师应结合德育教学目标来进行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内容的调整与优化,从而才能够在保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促进小学德育教学目标的实现以及小学语文教学课程的长远发展。
二、班主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方式研究
(一)在阅读与课文朗读中渗透德育教育
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阅读教学是班主任教师进行德育渗透的有效途径。良好的阅读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思想情感以及语文素养的培养,还能够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但在实际教学中,班主任老师需要注意学生引导,因为阅读并不是单纯的进行文章阅读,或者将文章朗读出来,而是需要学生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加入自身的一些理解与情感。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这一文章,本文所讲述的是全国人民都为之兴奋与动容的一件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文章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天的盛况,将具体的时间、地点以及相关人员都进行了详细的描述,特别是那亿万民众激动自豪的感人场面。在实际阅读过程中,如果单单依靠学生机械式的朗读,那么学生是无法感受到亿万人民那慢慢的民族自豪感。因此,这个时候班主任老师就需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身想象力,将自己相信为其中一员,然后再进行文章的阅读,以此来感受作者那富有情感的句子,以此来体会当时中国人民对新中国诞生那无比自豪与激动的心情,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感,使其树立报效祖国的良好价值观,将来能够为祖国的长远建设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在语文习作训练中渗透德育教育
相信大家都知道,如果想要学好语文,那么就必须要进行文字解析与赏析,这是小学语文学习中一种最为基本的学习方式,同时这也是师生进行深入沟通与情感交流的重要途径。在小学语文课本中,不仅有着大量且语言精炼的文章,还有着很多良好且积极向上的思想情感与精神品质,例如爱国主义思想情感、团结友爱精神品质以及集体主义精神等等。在日常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班主任老师应充分发挥自身课堂主导作用,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应将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以一种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现出来,使其可以映射到学生的脑海当中,从而达到渗透德育教育的目的。对于小学语文来说,作文写作是一种很好的训练方式。在实际写作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知识运用能力,还能够很好的让学生获得一定的德育知识[2]。例如,在进行“一次有趣的运动会”为写作话题的作文写作时,为了更好的强化德育教育,使学生领悟到人生的意义,班主任老师则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次真正的运动会,例如组织班级学生开展接力跑、拔河比赛、两人三足以及篮球赛等活动。通过上述活动的开展,不仅很好的培养了学生们团结合作、互帮互助的良好精神品质,还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更重要的是为学生的作文写作积累了写作素材,完成了写作教学与德育教育双重目标。
(三)在课堂之外渗透德育教育
新课程教学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课外教学活动的开展。课外教学活动的开展既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还能够在缓解学生学习压力的同时提升其语文综合素养。例如,课外阅读活动,课外阅读也是大多数班主任老师最常展开的一种课外活动。与课堂阅读相比较来说,课外阅读更加的有趣,且阅读文章种类丰富,能够为小学六年级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奠定良好基础。但在课外阅读过程中,也并不是所有的书籍都适合小学六年级的学生进行阅读,譬如黄色以及暴力等书籍,这些不良书籍会严重影响到学生的思想观念[3]。因此,在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时,班主任老师应引导学生进行正确阅读,或者可以结合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进行阅读书籍的推荐,例如一些针对喜好阅读科普类书籍的学生,班主任老师则可以推荐学生阅读《昆虫记》、《海底两万里》以及《科学启蒙》等书籍;针对喜欢阅读文学类书籍的学生,班主任老师则可以给学生推荐《梅格时空大冒险》(推荐理由:具有一定的创造精神)以及《当天坠落人间》(推荐理由:让学生在困境中学会爱)等书籍进行阅读;又或者教师可以开展辩论、演讲等德育活动,以此来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逻辑思维的培养与发展,以及德育水平的提升。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有着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不仅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课程的长远发展,还能够实现学生良好思想道德观念的培养与发展。希望广大班主任老师都能够明确认识到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的必要性。
参考文献:
[1]韦联友.班主任老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式研究[J].速读(中旬),2019,(6):231-232.
[2]张丽.探微小学语文学科班主任在教学中渗透品德教育[J].新课程(小学版),2019,(5):212-213.
[3]邝雨舫.班主任老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品德教育的渗透[J].小品文选刊:下,2019,(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