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丽琴
广东省阳江市江城龙涛小学 广东 阳江 529500
摘要:小学语文学科在小学阶段属于主要学科且是学生必须学习的内容,原因是语文学科不只是有效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学科,还承担着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并将自身的理解能力应用于其他学科知识学习中,对于其他学科的学习效果具有较大的影响力。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情感教育过程,因为教学中所学习的文章内容含有丰富的情感元素且需要学生有效掌握,进而达到提升理解能力及掌握如何将自己的情感运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感教育;教育策略
新课改是指导我国教育有效且针对性开展的重要措施,并且对教育提出的要求是以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而构建的,当前新课改对我国教育提出了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水平并实现学生全面性发展的要求[1]。由于小学语文是小学生必修课之一需要根据新课改提出的要求开展教学,在满足我国当前教育要求的同时推动学生全面性地发展。语文教师要明确学生只有具备积极的情感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及具备道德思想,应在教学中重视学生情感的培养并设计出有效的培养手段,在实现丰富学生情感的同时促进学生更好地向前发展。
一、小学语文学科与情感教育具有的关联性
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情感教育时应先明确语文学科与情感教育具有的关联性,要掌握两者具有的相辅相成关系并落实到教学中,表现在: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时能够从文章中感受到情感、学生在情感教育中丰富了自身情感可快速地理解语文知识。分析语文学科传授的内容可知此学科的学习过程表现出综合性学习的过程,并且语文知识中含有丰富的情感元素需要学生掌握[2]。因此,语文教师应在语文教学中重视情感教育,所谓情感教育是指教师在教学中针对特定的人或物实施合理化的情感教育活动,能够让学生在情感教育中对特定的人或物产生情感体验。
二、将情感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相融合的必要性
要实现语文课堂教学达到教学目标需要站在小学生的情感角度设计教学手段,从此可以看出教学中已经融入了情感教育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分析我国教育编制的语文教材内容可知,教材内所编入的课文都含有丰富的情感元素,目的是利用丰富的情感元素感染学生的思想意识实现学生健康成长及提升理解能力的目的[3]。因此,语文教师要重视情感教育的融入并帮助学生去理解文章中含有的情感元素,在学生受到情感元素感染的同时树立出正确的情感意识,特别是在与作者情感产生的共鸣的同时也对课文内容产生了深层次的理解,对学生理解能力的成长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另外,语文教师融入情感教育后可通过与小学生情感互动的过程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并促进学生喜爱语文知识,并且在喜爱的同时可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于课堂中实现快速理解与掌握知识的目的。
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的具体措施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实现情感共鸣
小学生在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特点为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对于教师的教学效果具有较大的影响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特点设计教学手段。教师要实现情感教育有效实施需站在小学生的角度运用情境去吸引学生注意力,并利用情境去感染学生的思想意识并激发出学生内心潜在的情感,当学生情感有效激发出来的同时可与文章作者在创作此文章时所具有的情感产生共鸣,当情感共鸣产生的同时也对文章产生了深层次的理解并实现了学生理解能力有效培养的目标。
例如,教师在传授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材中的《草原》课文时,由于学生从未去过广阔的草原或者只是在电视上与多媒体上看到过草原,学生对于“草原”的情感未得到有效地激发。
因此,教师要根据《草原》创设出相应的情境去激发出学生内心对“草原”的情感,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游牧民族在广阔的草原上骑马狂奔”的场面展示给学生,学生对于骑马具有较强的好奇心,会因为骑马狂奔的行为而将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视频中,此时教师再通过语言引导的方式让学生去观察草原的特点,并且让学生想象自己在草原时会做哪些事及具有的感受。通过让学生假想的方式可激发出学生的内心情感,而这一情感的产生与草原密切相关,再引入课文内容的学生可以实现学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实现了情感教育目的。
(二)挖掘教材中含有情感元素并融入教学中
语文教材中融入的每一篇文章中都含有丰富的情感且需要学生所掌握,教师在将情感教育融入语文教学中时可以挖掘教材中含有的丰富情感,并运用语言描述或者是让学生假想体验的方式激发出学生相应的情感。
例如,教师在传授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材中的《穷人》课文时,教师可以在备课时先充分挖掘出本篇课文中所含有的情感,并且根据教学进度融入相应的情感,再通过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式让学生运用自己的思维去感知情感,保证情感感知的效果,比如《穷人》这篇课文中含有的情感包括:“穷人生活的困苦情感”、“主人公即使生活穷困而表现出来的精神”等,教师可在备课时将存在的这些情感充分挖掘出来并将这些情感融入相应的教学环节中,比如为了让学生正确认知“穷人”,教师可在教学开端利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思考何为穷人,比如“你们是怎样理解‘穷人’的?”然后,将主人公具有的精神在课文阅读完成后让学生通过文章的内容去品味,当学生自主品味主人翁具有的精神时会受到此精神的感染而激发出学生的内心情感。
(三)教师要重视自身情感素养的提升
语文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后要保证教育有效性需要充分发挥出教师的情感素养,因为情感教育的整体过程都是由教师设计及实施的,如果教师自身缺乏情感素养会严重影响情感教育实施的效果。因此,语文教师应重视自身情感素养的提升,将优良的情感融入语文教学中感染学生的思想意识,并通过优良情感的感染而促进学生树立出正确的思想理念并作用于行为中。另外,教师在与学生接触时要保证自己的思想情感及行为是正确的,否则会因为小学生具有爱模仿的特点而模仿教师不正确的行为,严重降低了语文课堂情感教育的效果且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比如教师在评价学生学习效果时应避免采用批评式语言或者直接阐述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对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有较大的影响,应采用发展式评价将学生具有的优势挖掘出来并表扬学生,让学生继续发扬自身的优势实现个性化的发展,而不足的方面可采用婉转的引导方式让学生积极改善。另外,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在学生有些许的进步时给予表扬鼓励,可以让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积极学习实现学习能力不断提升的目标。通过这样的情感教育过程可实现情感教育充分落实到实际教学中,对于学生的成长起到了较强的促进作用。
(四)引入生活实际丰富学生情感
小学生对于各种思想与行为未存在分辨能力,只是根据自己的喜好去选择思想与行为。因此,教师在开展情感教育时应引入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去正确认知各种思想与行为,并在认知的过程中产生情感且正确地分辨,比如教师可以将“协作”情感融入教学中,可通过学生实践合作的过程融入情感教育,还可以同时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协作的效果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正确认知协作对于自身发展的重要性。
结束语:
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融入情感教育的过程并需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设计教育手段,让小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丰富其情感,在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的同时提升了理解能力,在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同时也推动了学生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孔英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策略[J].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21,(03):92.
[2]陈亚娟.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21,(07):141-142.
[3]陈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J].知识窗(教师版).2021,(0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