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艳洁
河南省 驻马店实验小学 463000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教育模式也应与时代进步相适应,小学教育的要求和质量也随之提高,对于小学教师来说,在日常教学中对于阅读的指导的比重要逐渐增加,在语文阅读学习的过程中探索一种高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逐渐增加,而合作学习是在大环境下适合学生进行语文阅读学习的方法之一,作为教师来说,应该对这种阅读教学方式进行深入的研究,让学生在正确的方式下对阅读的学习逐步深入。
【关键词】合作学习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应用
【正文】对于现代的教育背景下,对于学生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值不断变大,教师所承担教书育人的责任和肩负的重任就越大,这就要求教师对学习的方式不断更新优化,寻找出一种真正适合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方法,对于语文学习,也需要依靠不间断的阅读来实现提高,所以在阅读教学下,合作学习对于阅读能力的训练和提高是有效的方法,对于学生来说也是提高阅读水平的途径。
一、浅谈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的作用
1.1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中,通常是由教师讲授为主,教师根据课文的段落来逐一讲解并为学生讲授课文的主旨大意,这样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自身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没有好处的,这样长期下去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依赖后再自己去学习课文就变得困难起来,所以在合作学习的阅读教学模式下,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方式只起到引导作用,更多的是让学生去合作探索一篇文章的阅读方法,让学生在合作中找到和学习应该如何正确的去欣赏和理解一篇文章的方法,这对于学生自我阅读的能力有一个推动作用,在寻找到正确的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后再去对课文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这样就更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1.2让学生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
在当今的社会上,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所以合作的意识在他们的思想里并不深刻,学生们在家中很少体会到合作的乐趣。而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中,同学之间进行合作学习,一起读书一起讨论,不仅让学生体会到了合作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还能拉进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关系变的融洽和谐,对于学生自身来说,也体会到了合作学习带来的收获,相较于自己一人去阅读书籍,学生之间相互讨论相互交流对于这一本书的理解可能会更加深刻,在合作下,对语文阅读的理解也就更加熟练。
合作的重要性就体现于此,学生认识到合作给自己带来的影响更深刻,在日后的交往中对于合作的思想就会在脑海中有一个基本的概念,对之后的学习和生活都会起到一定的影响。
二、探究合作学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策略
2.1进行分组讨论和研究,提高阅读效率
在语文阅读学习中,小学阶段的学生们在思想和认识上的程度都比较幼稚,对于文章的欣赏水平和认识程度都不相同,所以在小学语文阅读学习中使用合作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们在一个小组中交换不同的阅读理解,进行讨论和分析来表达出自己对课文不同的见解,对这篇文章的认识跟不同的学生意见想融合后,对于阅读的方法或是形式以及对文章的理解都会与之前不同,对课文进行分组讨论研究,每个小组的意见也都不一样,在全体小组进行意见的交流后,对于学生本身的认识就更进一步,这对于提高阅读的效率也有一定的帮助,这就是合作学习为语文阅读教学带来的好处。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曹冲称象》这一课的学习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对曹冲这一行为进行评价和理解,在讨论后让每一个小组选出一位代表进行发言,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对于这一篇课文的理解更加深刻,也有效的提高了阅读的效率,加深体会。
2.2创造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增加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相对比传统的教师授课的学习氛围会更加活跃和活泼,学生之间的交流会促进学生之间的感情,在轻松的氛围中可以进行一些有趣的学习形式来提高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提升兴趣对于学习是相对于其他方法最有效果的方式,在兴趣的提升后,阅读的能力也在不断提高,阅读的学习理解也会有所变化,对学习氛围有一个促进的作用,轻松的氛围形成后,阅读对于学生的吸引力也会有效的进行增加和上升。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小蝌蚪找妈妈》的学习中,教师可以请学生进行分角色小组讨论,营造一个愉快的氛围,可以通过做游戏的方式对小组学习课文形式进行创新,对于学生阅读兴趣的提升也是一种方式,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提高,在阅读过程中对书籍的理解也在不断加深,这样的学习方法对于学生来说是有助于自己进行语文学习和阅读理解的方法。
【结束语】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使用合作学习的方法,对于学生的能力能够做到有效提高,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促进学生间的距离,让学生理解到合作学习的优点,对日后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也应进一步对这种合作学习的方法进行探究。
【参考文献】[1]张海江.合作学习策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考试周刊,2021(36):45-46.
[2]王玉峰.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家长,2021(12):12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