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创新发展群众文化工作之我见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12期   作者:孜来布 ·吐尔逊
[导读] 群众文化事业是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织部分,是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代表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方面。
        孜来布 ·吐尔逊
        新疆伊犁州伊宁县文化体育广播和旅游局文化馆   835100
        摘要:群众文化事业是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织部分,是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代表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方面。它对于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加强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联系,在全社会培养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是对我们群众文化工作者提出了更多、更高、更新的要求,群众文化工作要想适应新时期的群众要求,就必须加快创新发展群众文化事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创造性地做好群众文化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新任务、新课题。
关键词:群众 文化 工作
一、创新发展群众文化工作的前提是思想观念的创新
        长期以来,我们的一些基层群众文化馆(站)一直被束缚在计划经济的模式和单一的公益性意识中,干部、职工的思想观念已成定势,因此改革首先要解决思想观念上的转变。
        (一)要确立群众文化工作既是事业,又是产业的新观念。事业与产业的性质问题一直是困扰群众文化工作发展的难题,群众文化馆(站、中心)要在实践中不断加以总结,要确立事业产业一体化同步抓的新观念,不要人为地去划分事业、产业的界限,要本着“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分析事业与产业的内在关系,摆正位置,获得双赢,多年的工作实践证明,事业与产业是不矛盾的,是可以互相促进、互相渗透,同步发展的。
        (二)要确立多渠道加速发展的新观念。在硬件建设方面,群众艺术馆(站、中心)一方面要立足长远,积极争取财政支持,来逐步改善基层群众文化设施;另一方面要努力挖掘自身潜力,开发一块,搞活一块,形成一个建设-开发-还债-积累-再建设的良性循环、滚动发展的态势,使群众文化阵地越盘越大,活力越来越多,效益越来越好。
        (三)要确立文化是服务产品的新观念。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成为服务产品已成共识,文化能作为服务产品向社会推出,我们应在实践中提出文化“三服务”为方向的口号,即为中心服务、为群众服务、为社会服务,摆正公益性单位的态度。利用群众文化馆(站)人才和器材资源,走出文化馆,走向全社会,参与社会文化的大竞争、大联动。变挑战为机遇,采取群专结合、编导演一体化等全新创意策划方式,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争取赢得一块属于自己的天地。
二、创新发展群众文化工作的关键是机制创新
        有了新的观念,还必须要有一套与其相适应的机制,要在不断创新观念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一套灵活的创新机制。
        (一)要形成以组织活动为龙头的新机制。过去文化馆(站)是以创作为龙头的,随着改革深化和文化产业成份的介入,我们的基层群众文化馆(站)要以组织活动为龙头,以此来带动各类创作、团队建设、培训辅导,因为组织活动是一个动态的,而且是综合性很强的文化形式,通过活动可以刺激创作,为创作提供舞台,提供实践。另一方面活动能为业余团队提供活动的机率,解决团队经费问题,提高团队水平,激活团队的生命,使其保持活力;同时活动能带动培训辅导。近年来我馆呈现出了活动多样、创作繁荣、团队活跃、培训辅导繁忙的新景象。
        (二)要形成一套成熟的市场运作机制。

文化馆(站)要通过对人才的合理配备和对全馆资产的重新组合和配置,初步形成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新格局,立足文化的本体,抓住市场热点,大力拓展服务领域,着力培育新的增长点,逐步形成演出市场、礼仪服务、艺术培训等一批新的项目,并不断完善从信息公关、创意策划、合同管理、组织实施到经济核算一整套市场运作的机制。
        (三)要形成人才培养机制。人才与人才结构对于做好群众文化工作十分重要,基层文化馆(站)要在充分认识的基础上,着力培养人才,可采取提倡岗位成才和培养相结合的方法,鼓励青年定向定位自学成才,形成学专业、钻业务的良好风气,另一方面,也要积极引进人才,促进单位人才的合理流动和梯队建设。
三、创新发展群众文化工作的保障是管理创新
        (一)实行灵活的人事管理制。无庸置疑,由于受事业性质、编制、人员身份等因素的制约,一些文化馆(站)往往不能做到人才调配的合理性,从长远来说,会影响群众文化工作向纵深发展,所以说,这些馆站可采取不分编内外、不分身份、不受编制限制的灵活措施,采用有在编不在岗、在岗不在编、合同制用工、人事代理、借用等等多种方法,搞活内部人事配置,促进群众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实行多种形式的分配制度。为促进群众文化工作的健康快速发展,群众文化馆(站)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实行以下四种分配制:一是以工资为基础的奖金评比分配制,二是工资奖金全浮动制,三是责任承包上交制,四是总工资包干制。通过这些切实有效的分配制度来调动文化馆(站)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四、创新发展群众文化工作的载体是意识创新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群众文化工作应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强化文化产业的意识,树立文化走向市场的新观念。众所周知,文化是一大产业,而且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已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是我们国家经济中支柱产业之一,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己成为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群众文化事业要向产业化方向发展。群众文化馆(站)单位要想摆脱目前困境,加快其发展步伐,必须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兴办实业,开发产业,发展事业。发展文化产业,能够在创造精神财富的同时也创造出物质财富,促使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发展起来。广东的文化现象便是最有说服力的例证,发展文化产业,必须对文化资源的配置方式进行全面改革。必须由完全的计划资源配置方式转变为以市场调节的文化资源配置为主的方式,并建立配套文化保护机制。不仅文艺演出、娱乐和文化服务是产业,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等公益性文化事业在一定程度上也具有产业属性。因此,文化服务单位的主体业务必须按产业化的要求来规划和运作。要着眼于文化事业主体的产业化,而不能把文化产业作为文化事业的补充,作为临时的权宜之计。必须从根本上树立文化产业意识。只有这样,群众文化事业才能谋求更大发展,群众文化才能在市场经济中找准位置,并充分发挥作用。一部文化作品是否精品,是否优秀作品,一个群众文化活动是否群众参与,是否群众满意,实践是标准。实践的标准具体是什么呢?那就是接受群众的检验,看人民群众是不是赞成、欢迎、参与。我们的群众文化作品、群众文化活动,人民群众满意,才是最高的奖赏。怎样判断人民群众是不满意呢?要看有没有掌声、笑声、呼声、即群众的观感。一部作品有没有生命力,就看是否好听、好看、好学。一项群众文化活动有没有吸引力,就看群众是否爱听、爱看、爱参与。经受住市场优胜劣汰的文化作品和文化活动,才真正有生命力,有观众,才有社会效益。群众文化作品和文化活动,只要有观众才能有市场,只要有市场,才能达到群众参与、教育人民、提高素质的群众文化工作的目的。为此,我们要按照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和市场的需求,按照文化生产的规律进行文化产品的创作和生产,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广场文化活动、社区文化活动、老年文化活动,以实际行动来践行“三贴近”、实践“二为方向”重要思想。
     
        参考文献:
 [1]许燕青. 浅谈群众文艺创作的组织工作[J]. 艺术科技,2014,27(03):134.
 [2]张伟. 如何繁荣群众文艺创作[J]. 大众文艺,2013,(10):22-23.
 [3]范静莹. 浅论群众文艺创作[J]. 大众文艺(理论),2009,(06):202-2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