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红妹
广东省湛江市雷州市第六小学 广东省 湛江市 524000
摘要:基于情感教学理论的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可具有更为明显的情感互动性,这种互动性可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学生的共情能力,进而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类似的情境时可以相对准确地使用移情于景的方式感受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获得更为立体、更为丰富的情感体验。基于此,本文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学方法的具体应用措施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教学;引导性;重要意义;情感教学
引言:受限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生活经验积累水平,很多学生在语文课堂中有时无法很有效地理解教师所描述的具体场景,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可能与教师所述场景的生活性缺失相关,也可能在于学生对此类场景的体验缺失,其中渗透的情感表现形式在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并不多见,导致学生出现了情感认知层面的错误。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情感教学方法的重要意义分析
(一)可为学生体会文章主旨以及思想情感内涵提供有效途径
从小学语文课本中地选文类型角度分析,一些单纯写景或者叙事的文章主旨在为学生提供认识生字生词、感受相对标准的句式变化特点,此类文章具有相对较强的工具意味,教师在讲解此类文章时也多使用较为简单的描述性教学措施,引导学生重点关注其中包含的生字生词等内容。但在小学高年级的课本中,也不缺蕴含着丰富情感表现内容的文章,类如《桥》、《穷人》等文章,此类文章内容以及结构并不复杂,但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较为深刻,多与学生自身的成长和经历相关,教师即可借助此类语文教学内容为学生展示更为深刻的情感内容,并借助具体的情感内容强化学生的情感感知能力。
(二)可为教师整合情感教学资源提供便利条件
从教学实践的角度分析,课堂教学内容的实际应用效果或者应用形式其实也可符合小学语文的教育教学要求。但是突出问题时,若从小学个性化教学理念的角度分析,小学语文情感教学的资源依旧有待扩展,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应用有关情感教学内容的形式也有待丰富。这是因为个性化的教学理论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这种实际情况不仅与学生自身的成绩或者课堂上学习的状态相关,也与学生实际的情感表达方式或者情感表达需要相关。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具体的情感教学资源,并以课本教学内容为基础,拓展情感教学资源,将情感教学的过程深度化,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情感认知的过程中,无论是使用移情于景的办法还是创造具体的教学情境,均可为教师整合情感教学资源提供便利的条件。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情感教学方法的具体措施分析
(一)扎根课本,将情感带进课堂
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回归文本,将情感带进课堂,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情感展示的实际办法。在明确基本的语文教育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教师更应选择合适的方式灵活变化课本教学的基本形式,并结合课本内容的特点,将情感教学方法融入到课堂教学环节中,促使学生在阅读课本文章内容时,可在读文看字的过程中感受文中的真实情感,这也是深化学生情感认知程度的关键方法。
例如,在讲解《穷人》这一课节内容时,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扎根课本,引导学生详细阅读、重点阅读文章环境描写词语的段落,此类词语或者段落的阅读过程本身具有相对明显的情绪起伏表现,学生在阅读此类内容时自然也可以感受到文章底层情感的变化。例如,教师可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重点关注汹涌澎湃、风暴、又黑又冷、寒风呼啸、波涛轰鸣以及狂风怒号等词语,并引导学生将主人公的情感变化与此类词语描述的环境变化对应起来,促使学生在朗读文章内容的过程中即可感受主人公情感思想的波动。
学生在反复阅读此类内容的过程中,教师也可引导学生对主人公的心理进行联想与想象,这也是深化学生情感认知程度的有效途径。
(二)拓展资源,体现课堂教学中情感教育的优势
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在将情感教育带进课堂之后,采用合理的办法体现情感教育的优势,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优化情感教学的实际办法。基于情感教学理念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应具有相对明显的课堂教学目的性,这种目的性不仅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相关,也与情感教学的资源拓展要求相关。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可用语文课本为基础,在深化学生对课本内容认知程度的基础上,拓展与课本内容相关的教学资源,此类资源可以是与课本内容相类似的题材文章,也可以是较少文章写作背景的影视资料等,进而借助此类拓展性的情感教学资源,教师可丰富学生的情感认知范畴,并为学生展示联想和想象提供有效参考。
例如,在讲解《少年闰土》这一课时,小学语文教师则可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与鲁迅写作背景相关的内容,为学生梳理鲁迅与少年闰土之间的关系,重点突出两者家庭背景的差异,进而可将时代背景加入到课文教学的过程中。此地,教师可选择与课文相关的影视作品等,这样可促使学生在视听教学形式的引导下,可对课文中的情感体会得更加深刻,进而促使学生可借助此类情感教育资源感受情感学习的体验感,也可为教师的教育教学过程提供更为有效的反馈信息。
(三)分层教学,提高情境教学方法的适应性和可借鉴性
基于情感教学的方式方法应具有一定的教学适应性,这种教学适应性则会促使情感教学方法具有较好的教学借鉴作用,并可适应不同学习环境。若要将情感教学方法落实到学生个体中,则其实际的情感教学过程将会具备明显的个性化教学特点,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具体的情感教学形式。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在大班授课的形式下,教师往往很难针对学生个体进行适应性的变化,为此,教师可使用分层教学的办法,将分层教学与个性化教学理念和情感教学方法综合起来,促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更为明显的关注度,这也是强化学生自信表现的有效方法之一。
例如,在讲解《那个星期天》课文内容的过程中,教师可将班级中学生分为情感表达引导型学生以及情感表达应用型学生。对应情感表达引导型学生,教师应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应用正确的情感表达方式方法,并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明确学生的情感表达需求,例如:教师可提问疫情期间学生在家日常生活的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表达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情感;针对情感表达应用型的学生,此类学生往往可以明确实际的情感表达方式,但是在感受文中的思想感情时,总会带入自己的一些情感,导致文章的思想感情理解不够具体和深刻。为此,针对此层级的学生,教师在引导其应用情感表达方式时,应考虑文章的写作背景或者文章主人公的身世背景等,引导学生从差异性的角度分析文中所述内容与现实内容之间的差异,从而为学生提供更为明确的情感表达方向。
三、结束语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应采用合理办法并选择合适的时机应用情感教学办法,尤其是对于高年级的小学语文教学,教师可借助此年龄段学生的情感认知特点提高情感教学方法的应用效果,促使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可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深入了解文章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可对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形成更为具体的认知,进而可有效提高情感教学方法的应用质量。
参考文献:
[1]姜珊.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研究[J].参花(下),2021(05):56-57.
[2]苟永霞.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1(40):35-36.
[3]连丽霞.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与情感教育[J].学周刊,2021(16):16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