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3月第7期   作者:罗小妍
[导读] 在小学的课堂当中,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能够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进而来提高学生写作方面的技能水平。
        罗小妍
        东莞市横沥东豪学校 广东省 东莞市 523460
        摘要:在小学的课堂当中,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能够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进而来提高学生写作方面的技能水平。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有一个以学生为本的主观意识,将语文的教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再逐渐地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引言:在新课程教育标准改革的背景下,对语文的教学提出了相应的指导意见:语文课程的教学,教师应该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上给予足够的重视程度,只有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够给学生对于其它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而且这同样也是给学生的发展以及终身的发展提供充分的保障。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的语文素养不够理想
        因为小学生的年龄普遍较小,识字能力还有所欠缺,就更不用谈阅历方面了,所以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并不能达到一个很高的水平,语文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于小学生的语文水平上还是有着一定的要求的。如果小学生的语文素养缺乏过多,那么就很难自行地进行语文的阅读学习,这就使得语文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不能够很好地落实下去,从而很大程度影响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顺利开展。
(二)教师疏于教学引导
        在语文核心素养下,教师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式的构建,不但需要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当中,有一个提高升自身阅读能力的主观意识 ,还需要小学的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当中,能够善于去引导学生和帮助学生,对提高学生主观学习的意识上有一个足够的重视,这样才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主观学习意识,从而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想提高小学生对文章的阅读能力,教师本身具有一个强烈的引导意识是非常重要的,甚至可以说要比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更加重要。即使学生已经具备非常优秀的语文素质,那也是同样离不开教师的指导的。在实际的语文课堂教学当中,教师除了要传授给学生课本当中的内容以外,还可以给学生拓展一些有趣的课外知识,这样会从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对课外知识的兴趣,让学生在课下时间积极主动地去阅读一些课外的书籍,这样便能够在无形之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但是,就当前的情况来看,在实际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当中,还有一部分教师没有足够的引导意识,只是一味地将课本当中的内容和知识讲述给学生,没有起到一个引导学生的作用,所以就更不用说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有效的教学模式了。
二、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以生为本,激发兴趣
        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把课堂的主导权交给学生,而老师的主要目标就是通过不同的方式和途径来引起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从而达到提高学生阅读自觉性的目的。例如部编版小学语文课堂当中,有《鸟的天堂》这样一节课,对于此篇文章,会有很大一部分的学生对于“鸟的天堂”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不够理解,也无法想象出具体的情景,为了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了解作者笔下鸟的天堂,可根据具体教学的内容,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作业,在进行本节课堂的教学之前,让学生收集相关的资料,让学生提前对文章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在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学生能够对文章做到初步了解,理解作者笔下鸟的天堂的同时,能够更加深入的理解作者的创作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便会提高兴趣,主动地加入到课堂的学习当中,结合文章中的意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样学生在阅读的过程当中,不但会对文章中土地的神圣有所体会,还会深刻感受到文章的内涵。


        又比如在《田忌赛马》这一节课当中,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一定会倍感文言文枯燥乏味,所以肯定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在教师进行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来进行情境对话,这样的话不但能从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兴趣,还能够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所以说,教师有一个良好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当中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以读为本,注重鉴赏
        在小学语文教师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将“以读为本”作为教学的特色,给学生创造一个空间与时间都足够的环境,使学生能够更充分地对文章进行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以及当时的心情,从而提高学生对文章的鉴赏能力。
        教师可以对学生的阅读教学按照以下的规程来进行。第一,让学生快速地对文章进行浏览,只需要对文章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就可以,对文章能够读通和读顺。之后是细读,对于不同类型和不同题材的文章,教师需要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来对学生进行教学,首先教师要保证对课文有一个深度的理解,能够明确课文当中的重点段落和精彩语句,让学生对文章中的重点部分进行反复的阅读和感受,使学生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能够对文章有一个深刻的感悟,从而达到提高学生鉴赏能力的目的。这其中的方法可以分成五个部分;读、画、问、思、再读。读主要是让学生能够有一个对文章快速浏览的能力;画就是教师让学生对文章当中重点语句、精彩桥段以及关键字词做好标记;问就是教师设计和课文相关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提问,将学生逐渐地带入到课文的学习当中;思主要是让学生思考课文当中语言和文字的意思,对作者所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一个体会;最后一个是再读,在学生对文章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认识之后,教师再让学生对课文进行重新的阅读,这次的阅读和第一步的阅读完全不同,这次的阅读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和作者的情感融合在一起,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语文教师除了要教会学生精度课文之外,还需要教会学生对文章的略读,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在课下,还需要积极地给学生推荐一些中外的优秀读物,让学生在课下的闲暇时间进行阅读,这样能够很大程度上开阔学生的眼界,使学生的知识储备更加的丰富,最终能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随堂微写作,重视表达
        新的语文课堂标准提出:在小学阶段的一二年纪,主要培养学生的写话能力,小学阶段的三年级到六年级,便需要注重学生的写作能力。不管是小学阶段的哪个年级,学生只要能够将自己的想法和想要表达的内容清楚地表达出来,那么目的就达成了。
        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课文当中其中一个关键的语段研读,来使学生们展开微写作,引导学生将关键文段当中的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应用到作文呢当中。例如部编版小学语文《慈母情深》这一节课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文章当中能够表达慈母情深的句子,然后让学生对这些句子进行品味和深入分析,并且能够运用所表现出的创作手法赞美母爱,歌颂母爱的伟大。这样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阅读减少与随堂微写作的方式,对于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来说有很大的促进效果,使学生对文章能够有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除此之外,这种教学形式还能够使学生在实际的生活当中有一个良好的语言的运用能力和表达能力,进而促进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
结束语:
        小学的语文教师在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上,首先的任务就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实际的语文教学当中,语文教师只有将阅读方面的教学牢牢地抓住,才能够将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更好地落实。
参考文献:
[1]郭文丰.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 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0,39(06):94-96.
[2]章可欣. 语文核心素养视野下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