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语文作文生活化教学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3月第7期   作者:梁德伟
[导读] 提高小学学生写作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作为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不止能够有效培育学生们的个人能力,同时还对学生将来的成长与学习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梁德伟
        广东省湛江市麻章中心小学 广东省 湛江市 524094
        摘要:提高小学学生写作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作为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不止能够有效培育学生们的个人能力,同时还对学生将来的成长与学习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语文教师应当积极创新自身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们对于作文写作的兴趣。基于此,本篇文章主要通过小学语文作文生活化教学,展开具体的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小学阶段;语文作文;生活化教学
        引言
        作文教学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构成部分,作文创作的灵感主要来自于学生的日常生活,因此,作文课堂教学也应当和学生们的生活展开密切的联系,让小学生记录自己在实际生活之中的真实感受,并且在日常生活中积累大量的作为创作素材,如此才能够写出更为充实的作文内容,因此,语文教师在展开作文教学过程中,应当凸显生活化教学的特色。
        一、运用生活化教学形式展开语文作文教学的必要程度
        大多数语文教师在展开作文教学过程中,受以往应试教育的影响,过于看重学生们最终考试的成绩,从而忽视了对学生作文写作能力展开有效培育。而将生活化教学手段运用到作文课堂教学之中,可以让小学生把自身在实际生活的体会充分的体现出来,有效锻炼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之中的表达力与观察力。因此,语文教师在展开作文教学过程中,应当高度注重对学生语文专业素养的培养。引导班级学生认真观察实际生活之中的每一件事物,对事物背后所蕴藏的含义展开充分的理解,并且通过具有逻辑性的表达形式,来表达出自身真实的情感,把语文知识的学习变成自身生活的一个部分,缓解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时的压力。与此同时,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应当为学生们构建和日常生活相符合的写作情境,并且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中展开作文的创作,提升学生理解、应用作文写作材料的能力水平,推动学生自主展开探究与学习,改变学生对于作文写作的态度,让学生在内心深处真正喜爱上作文知识的学习。
        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存有的问题
        (一)教学方式与内容较为单一
        大多数语文教师受以往应试教育所带来的约束,其教学理念比较传统,并未对新课程改革所提出的要求起到高度的重视,从而造成语文作文教学无法提升教学质量。大多数语文教师过于重视对学生作文写作技巧的培养,却忽略培养学生们对于作文写作的兴趣。与此同时,考试一直以来都是我国教育教学中的主要测试形式,导致大多数教师自身的教学原则是根据考试的要求来设计的,从而让作文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变得过于单一、枯燥,学生们无法提升对于作文写作的兴趣。此外,新课程标准让一部分教师对其产生了错误的理解,认为课堂是学生展开自主学习的主要场所,而自主学习时间则由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展开安排。这种情况下则造成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删减了一部分重要的教学内容,如此一来,不止无法提升作文教学的整体水平,还缺乏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良好互动。
        (二)并未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
        在对学生作文内容展开阅读时不难发现,缺少真实的生活气息,这则证明学生自身的写作思想发生了一定的偏差,过于“思想性”,追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是因为在小学语文作文课堂教学之中,对学生灌输了大量的思想指导,让学生过于重视作文内容的深度,但是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自身的生活经验并不丰富,无法了解与接触深层次的事物,却需要在创作作文时将其进行描写,从而造成作文内容与实际生活相偏离,这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而言十分不利。


        三、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运用生活化教学对策
        (一)引导学生记录日常生活中有趣的事物
        生活化作文写作教学需要学生通过多种角度对生活进行观察,表达自身对于社会、生活、自然的真实感受。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缺少充足的生活经验和阅历,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当引导班级学生自主对生活进行观察,借此积累大量的作为创作素材,并且在此过程中,将自身感觉有趣的事物记录下来,提升自身的观察能力与写作水平。比如,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布置课后作业的方式,让学生们通过写日记来记录自身在生活中遇到充满趣味性的事物,并及时对学生的日记展开批改,找出学生在写作中存有的不足。与此同时,在语文作文写作课堂中,语文教师也可以把班级学生划分成多个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运用语言来表达自己在实际生活之中的观察到的新鲜事物,借此让学生形成自主观察、思考、沟通的良好习惯,提升学生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增加作文教学进程中的有效互动
        语文教师若是想要革新小学阶段作文教学手段,则需要转变以往的教育教学形式,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所占据的主体地位。现阶段,在新课程改革持续深入的背景下,提出教学形式应当将学生作为主体,让学生们的思考空间、思维能力都可以在作文创作进程中,得到有效的拓展。语文教师可以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设计互动教学,在这其中,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学生则作为课堂学习的主导者,让学生在此过程中最大程度体现出自身的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例如,学生在围绕“我的姐姐”这一作文题目展开创作时,语文教师无需约束学生创作的方向,让学生可以在作文写作过程中充分描写出自身感兴趣的事件,并且引导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展开互动,把自己和姐姐之间发生过的有趣事件与同学进行分享,并把自身的观念和小组成员之间展开密切的沟通与交流,从而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让写作的内容更为丰富、充实,而非凭借自身的想象展开作文的创作。学生在互相沟通的进程中,不止可以找到作文写作的灵感源泉,还可以对亲情、家庭有一个更深刻的感触。与此同时,学生在展开沟通的进程中,教师需要踊跃参加,确保学生探讨方向的正确性。待学生探讨完毕后,学生们需要对本次探讨的过程与结果展开科学、合理的评价,语文教师需要鼓励学生们大胆阐述自身的观点,借此提高学生们的口语表达能力与学习自信心。
        (三)在课堂教学中加入生活化元素,让写作和生活相结合
        作文的创作主要来自学生对于日常生活的思考和观察,因此,语文教师可以把生活中的写作素材加入到作文教学之中,灵活的把生活化元素和作文写作教学展开密切的结合,使学生在学习作文知识的进程中,真正体会到生活的乐趣。以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材为例,语文教师在向学生讲授《狼牙山五壮士》这一节课程内容时,首先可以为学生们讲解狼牙山五壮士的历史背景,通过故事讲授的形式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学生们积累一定的写作素材。与此同时,语文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们进入到红色纪念场所中,让学生在具体的历史时间中吸取创作灵感,再通过作文写作表达自身的真实感受。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语文教师若是想要在作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作文写作能力,则需要积极改变自身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手段,与新课程改革所提出的要求相结合,持续革新自身的教学形式,真正提升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吴进姬.根植于生活,成就精彩习作——浅谈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作文生活化教学策略[J].读写算,2021(01):203-204.
        [2]徐冶.倾听生命的声音  感悟自然的美妙——谈小学语文作文生活化教学策略[J].读写算,2020(30):185.
        [3]朱莉.倾听生命的声音  感悟自然的美妙——谈小学语文作文生活化教学策略[J].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2020(09):66.
        [4]王红艳.倾听生命的声音  感悟自然的美妙——谈小学语文作文生活化教学策略[J].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2020(09):97.
        [5]孙海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试论小学语文作文生活化教学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20(26):74-7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