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视野下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有效方案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3月第7期   作者:陈晶晶
[导读] 教育是从小开始的,随着人们对于孩子教育的越来越重视,孩子各项能力的全面发展成为教育的根本目标,幼儿园阶段的孩子是培养情操的最佳阶段
        陈晶晶
        深圳幼儿园   广东省 深圳市   518000
        【摘要】教育是从小开始的,随着人们对于孩子教育的越来越重视,孩子各项能力的全面发展成为教育的根本目标,幼儿园阶段的孩子是培养情操的最佳阶段,主题视野下的幼儿园区活动具有引导性,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分支,幼儿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储备和身心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主题教学是当前幼儿园的主导教学方式,它围绕一个主题,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借助于环境教育等多方面的资源,师生共同建构一系列预设和生成的活动。主题教学是一种跨学科的综合性教学形式,它综合了多种学科,使各学科的教学内容互相联系,彼此渗透。主题教学是围绕某个具体的主题来组织教学的,它更加符合幼儿的现实生活,更容易为幼儿所理解和接受。以主题的方式组织教学活动一方面有助于幼儿获得整体性、连贯性的知识,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开发幼儿的多元智能。本文就主题视野下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有效方案进行研究,期望得出有用的想法和建议。
【关键词】主题视野;幼儿园区域活动;有效方案



一、幼儿园区域活动主题视野的概念
        主题视野实际上没有一个绝对的官方陈述,这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理解性的概念,在幼儿园教育实施过程中,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对教育的愈加看重,已经成了众多家长关注的问题,孩子小时候的教育极其重要,培养孩子良好的世界观对于其今后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基础作用 ,区域活动指的是孩子在幼儿园进行的团体性的文娱活动,在视野下,这种区域活动能够让孩子在特定的氛围内接受不同主题的信息和教育,具有较强的教育目标性。
二、主题视野下幼儿园区域活动现状的不足
        现阶段幼儿园教育已经趋于成熟,但由于素质教育下对于学生核心素养能力的培养要求,在教育理念上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第一、对主题视野教学不重视。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年龄较大的幼儿教师身上,由于年龄的关系,认为自身具备多年幼儿教学经验,没有进行主题视野教学的必要,一直按照传统的幼儿教学模式进行,在观念上比较陈旧,在教学方法上没有创新,对于孩子的拓展思维培养和综合能力提升都造成了阻碍,这些教师认为幼儿教育就是单一的机械的教育,因为孩子年龄段的特点,认为这种主题视野的教育模式多此一举,但实际上恰恰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正是培养认知的最佳阶段,任何拓展开放形式的教育对于其今后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感悟都有推进作用。
        第二、形式主义教学。还有一些教师虽然表面上接收主题视野教学,但形式主义严重,往往在备课上不注意细节,敷衍了事,达不到主题视野教学的目的和作用,这种问题比完全不采用主题视野教学更加严重,因为形式主义的教学会误导学生对主题视野学习的认知,认为主题视野教学实际上就是普通的户外活动,完全没有体现出主题因素在户外活动的突出特征,混为一谈后的结果就是失去了鲜明的主题教育性。形式主义还表现在教师的现场指导评价方面,甚至有的教师在带领学生完成主题视野下户外活动后,也没有对学生进行相关的指导,造成了教育的盲目性。
        第三、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不高。

我国的幼儿教育一直没从根本上得到发展,幼儿教育是教育各个环节中最为重要的起始环节,对于幼儿理解教育具有指导性,所以对于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较高,而从目前的情况看,我国大部分的幼儿园教师都没有达到国家要求,幼儿教师许多都是非专业毕业的,完全不具备幼儿教育的资质和素养,也没接受过专业的学习,这是造成主题视野教学在幼儿园实施困难点之一,直观的表现在,忽视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情绪管引导,还有就是持着“带孩子”的态度进行教学,扭曲了幼儿教育的原来面貌。
三、提高在幼儿园活动区域进行主题视野教学的策略
        主题教学的精髓在于主题的确定,一个鲜明的主题是素养教学的基础,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陈述,首先是学科知识和传授,这里的学科知识包含了许多益智引导,不限于某一个单一领域,而是可以无限外放的启发教学,只要是积极向上的引导都可以结合知识传输的方式进行,音乐、美术、阅读、科学等等都可以做为主体素材,我们可以拿种子的生长过程作为主体来进行教学规划,首先应该提出问题,让学生有一个思考的过程,例如教师可以问种子为什么只能在土壤里生长,失去了阳光可以不可,没有水可以不可,在引起学生的兴趣后,可以以故事的形式进行简单讲解,其中可以穿插多种不同的教学模式,例如可以利用微课的精段特点进行教学,微课实际教学中,可以根据课程的设计和安排,在微课中加入主题元素,用新颖生动的运动形式来呈现课程知识点,让孩子在户外课程中能够感受到丰富性和趣味性,引起孩子的兴趣和和学习热情,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但调动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更好地感受主题教学的趣味性,从而大大地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
        主题教学具有时间短、信息量大的特点,可以让教师发挥出课程的知识点,按照自己的风格和专长,制定出适合自己风格的课程,时间短和信息量大的特点,让老师可以自由的根据知识点的难易程度授课。例如,主题确定、主题道具和内容等教学环节。主题教学在户外活动的应用,转变了传统课堂教学的呆板的教学氛围,将枯燥的课堂转移到户外活动区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可以针对每堂课的教学,设计一段视频,让学生进行引导性观看。
        主题教学可以引导自主学习。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转变传统教学中的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新课程理念要以学生的发展为首要目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而主题教学在幼儿园去活动区域进行的目的,正符合素质教育理念,迎合了新课改的需求,有利于提升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主题教学在幼儿园活动区域实施的意义
        随着主题的不断发展深入,由师幼互动、生生互动而又生出许多之前未曾设想到的新话题,如压岁钱怎么用?中国人为什么喜好吉祥讲究文化?孩子们还注重了许多细节,如中国的婚礼、新娘、唐装等,就这样延伸开来。此主题的开展生成由教师引导,孩子发起,再结合家长、社区资源,悄无声息地自然融于幼儿的生活和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之中,爸爸妈妈甚至爷爷奶奶都提供了很多信息,并给予极大支持,推动着主题活动的进程,体现着家、园、社会的一体化。这些都极大地提高了幼儿的兴趣,在动手制作、模拟、观察、探询和领悟中,幼儿的心智、情感、意志、能力、审美得到了充分发展。这缘于主题是孩子关注的,组成主题的各种活动是孩子自己能够探索的,更是可以不断延伸展开的,是意义化的主题活动。
        【结语】实施意义化的主题教育活动时,应注意教师和幼儿互动中的交互主体作用应是最基本的形式,它意味着师生间的相互尊重、协商、交流和共同建构主题教育活动,并在共同活动过程中一起成长。通过我们的努力,幼儿一定会在主题活动中有更多的收获,主题教学的目的和意义在当下素质教育盛行的环境下,也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未来学习过程起到了铺垫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